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重生重生缪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18 浏览:153151
论文导读:些人成名了/一些人要到西部……大家终于走散/剩下一片空地板像一张空唱片再也不响/在别的地方/我们常常提到尚义街六号/说是很多年后的一天/孩子们要来参观这是一幅风俗画,白描的手法,白话的语言,“尚义街六号”是男大学生宿舍,诗人和他的朋友曾在那里度过一段难忘的青春时光,因而诗中写到的那些人都是真实生活的记录。
摘要:当代诗歌纷繁芜杂,本文对当代诗歌进行粗略的梳理,大体厘清当代诗歌的五种走向:从朦胧到直白、从意境营造到事件铺叙、从精神取向到身体写作、从整体结构到拼贴解构、从抒情哲理到寻常话语。从而证明当代诗歌掌握世界的方式与当代哲学、美学等人文科学及人们飞速变化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态度相吻合。然而,当代诗歌在物欲横流的语境中也曾走入歧途,也曾沉沦。经过一个时期的反思和汰选后,诗歌又有了新的转向,如艺术女神缪斯浴火重生,骑上神马翱翔太空,引领人们美丽的想象。
关键词:当代诗歌;缪斯;转向
缪斯女神是古希腊神话中,九位掌管诗词、歌曲、舞蹈等艺术女神的称呼,是艺术与灵感的象征,一般也作为对诗人的雅称。 双翼神马佩加索斯是缪斯女神的坐骑。多少世纪以来,缪斯给人们以灵感,给人们创造的想象,给人们审美的情怀,让人们创造出一个审美的乌托邦、艺术的理想国。曾几何时,当代诗歌经历了五个转向之后,被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迷障所遮蔽。缪斯跌落神马,诗歌沦落为浅薄的文字游戏和丑陋的低俗趣味,逐渐被人遗忘。然而,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缪斯佩着一缕霞光,再次踏马而来,载着人们美好的希冀翱翔,诗歌一扫颓废、阴霾以及佶屈聱牙、晦涩隐晦的干涩,重新展露出美学的光华。诗歌王国中的神马再展双翼。
在中国,“诗”的字体结构是 “言”、“寺”,“寺”是有着清规戒律的地方,说明以往诗歌言语是套上了许多清规戒律的,难怪艾青说写诗是戴着镣铐跳舞。曾几何时,诗的律令被抛弃,诗的镣铐被砸开。解放了的言语就像被打开了的潘多拉盒子,动词、名词、形容词四处狂奔,诗坛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所谓“诗歌”共同遵守的象征系统和格律形式,在新诗中荡然无存。人们或谓之曰先锋,或谓之曰实验,或谓之曰后现代。在这纷繁芜杂的当代诗歌海洋中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其中良莠杂陈,不少似诗非诗的作品充斥诗坛。但拨开迷雾还是应看到仍然有不少人在尝试着新形势下的诗歌话语探索,孜孜以求对当下生活本质的诗性把握,诗是人的一种永恒需要,诗歌远没有到它消亡的时候。在当代诗歌中有不少作品值得反复阅读体味,其间有些作品蕴涵着强大的震撼力和鲜活的气息,而其风格却与传统迥然不同。
一当代诗歌的走势

1.从朦胧含蓄到言语直白

传统诗歌美学追求一种含蓄的意境,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好的诗歌给人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①,“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②。艾略特说诗歌就是翻译中所失去的东西。古人在诗境营造上深长隽永,令人回味无穷。现代诗歌在这方面的追求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先是朦胧诗流行一时,尽管引出不少争论,但的确如石击水,打破了诗坛的沉寂,出了舒婷、北岛、顾城、杨炼等不少诗人及他们的好诗。但后来有人则变本加厉,写出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诗歌,还美其名曰现代派,其中有不少属于自我发泄、自说自话和自我欣赏。凡事物极必反,玄的、虚的玩多了,人们自然会觉得腻烦,故弄玄虚、无病必将受到淘汰。于是一种近乎白话的诗歌盛起,无疑给晦涩的诗坛注入一股清风。试举一例,于坚是直白派的代表,这位当代诗歌的重要人物,定居在阳光灿烂、四季如春的昆明,他对故乡的讴歌,像他笔下的高山大河一样,大气磅礴、波涛翻滚又泥沙俱下,塑造出一个与原型相匹配的“第二自然”。同时,他也使诗歌回到了我们生存的现场,还日常生活以庄严和乐趣,这对形而上的中国诗传统不啻为革命性的变革。于坚对本土文化资源的阐释和倡导,也赋予他的诗一种厚度。以下是他早年写的《尚义街六号》片段:
尚义街六号/法国式的黄房子/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喊一声 胯下就钻出戴眼镜的脑袋…… /八二年他(李勃)从北京回来/外衣比过去深沉/他讲文坛内幕/口气像作协主席/茶水是老吴的 电表是老吴的/地板是老吴的 邻居是老吴的/媳妇是老吴的 胃舒平是老吴的……/一些人结婚了/一些人成名了/一些人要到西部……大家终于走散/剩下一片空地板像一张空唱片 再也不响/在别的地方/我们常常提到尚义街六号/说是很多年后的一天/孩子们要来参观
这是一幅风俗画,白描的手法,白话的语言,“尚义街六号”是男大学生宿舍,诗人和他的朋友曾在那里度过一段难忘的青春时光,因而诗中写到的那些人都是真实生活的记录。此诗被文学史家认为是“第三代”诗人口语写作的代表,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论文导读:
把口语作为主要的诗歌语言,这些口语是直白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词,与大家熟悉的隐喻化的诗歌语言,与运用象征、意象等隐喻语言相比,它们往往不负载双重和多重语义,而只是用调侃的语调对日常经验的平实记录。但一旦日常语言转化为“诗”,显然又有了更多内涵,同时也体现出诗歌审美意识的变化。
再看梁晓明的《各人》:
你和我各人拿各人的杯子/我们各人喝各人的茶/我们微笑相互/点头很高雅/我们很卫生/各人说各人的事情/各人数各人的手指/……
在门口我们握手/各人看着各人的眼睛/下楼梯的时候/如果你先走/我向你挥手/说再来/如果我先走/你也挥手/说慢走/然后我们各人/各披各人的雨衣/如果下雨/我们各自逃走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对当代市民心态的挖掘,入木三分。这里的“各人”都是自然的主体,立足于个人本位,在彼此间彬彬有礼、客客气气的后边,显出浓重的冷漠和孤独。诗人似乎是在为“都市病”诊脉,但却未能开出灵验的药方。

2.从意境营造到事件铺叙

传统诗歌注重意境的构造和营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概括出诗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别。其实无论有我无我,都是意与境偕,情与景融,主观之我与客观之境交织。所谓“观山则情满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③。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有人认为诗歌拒绝叙事,甚至只用唯美的句子去抒情,这样才能保持诗歌的纯粹性。当代一些诗人感觉到应有一些叙事的骨骼来支撑起整个诗歌的外壳,就像造房子,叙事的品质就是框架结构,就是那些柱和梁。叙事在诗歌中能给读者带来令人惊喜的吸引力和阅读的耐心,于是,他们着力去消解传统的意境,去直叙一个事件,个中滋味由读者自己去体味悟解。与过去诗歌常常是大人物对芸芸众生的教训不同,它是具有中国式的“后现代特征”的小人物、普通人的诗歌,语言更侧重口语、感受性、具体、动作性、客观叙述、叙事性,注意散文、戏剧、小说的因素与诗性的结合。这种诗歌是非历史的,它的口语化、它的世俗精神、它对“高雅美学”表现出一种蔑视。如黑马的《在横店镇的孤独》:源于:论文库www.7ctime.com
黑夜即将来临,春雨如丝/一辆卡车自南向北呼啸而过/一班剧组收工了/影视城湿漉漉的,诗人湿漉漉的/小酒馆里,浮动油渍络绎的身影,花雕芬芳/我一个人在雨里走着,一个潦草的莽汉也在走/雨水同时敲打两个人的头颅,猝不及防/他似乎很得意,摇晃着光光的脑袋消失在万盛街口/这是在南方,一个渺小的镇上/这里到处飘荡着时代的震颤、风雨,以及无辜的尘埃。
横店影视城素有“中国的好莱坞”之称。诗人恰恰借助这繁荣的实体,侧重发挥了诗歌的叙述功能,通过冷静而理智的平行语言,展呈了在物质和精神对峙之下诗人内心的深刻孤独和表象世界的潜在迷惘。本诗中“卡车”、“剧组”、“影城”、“万盛街”等是带有物质世界烙印的具象,而“黑夜”、“春雨如丝”、“诗人”、“花雕芬芳”等则是带有精神领域气质的言说对象。两类事物在平行的对应中凸现了巨大的戏剧性反差和不可调和性。“对比中的戏剧反讽”是该诗成功的最大艺术亮点。

3.从精神取向到身体写作

传统诗歌追求形而上层面的精神追求,往往在诗歌中进行结构营造,采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去表现一种绝对理念。而这一传统在尼采时代就遭到颠覆,尼采第一个喊出“上帝死了”,意味着某种追求至高理念的传统形式的终结。代之而起的是形而下的身体写作。“用身体信仰”与“用身体理解”及身体写作成为当代中国诗歌界一面鲜明的旗帜。他们公开宣扬以往在纯情诗歌领域绝对摒弃和忌讳的东西。这其中也是良莠杂陈。其实,过去片面抬高精神,贬低身体和现在有的人片面颂扬身体而抛却精神都是不妥的。身体和精神本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断然分离。无论是强调感性还是强调理性,如果能将两者作为有机的整体去把握,加以艺术体现,则能写出好的作品。
汪剑钊认为“对女性生理特征的关注已成为当代诗歌中建立女性话语的一个据点”④。这里的“生理特征”,其实就是“身体写作”的具体说法。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原因,女性的心理不仅要承受来自客观世界的风霜雨雪,还要承受来自男性世界的困惑和隔膜。面对多重压榨,女性意识中的苦难体验和不安全感弥漫开来,这源于女性对自身命运的困惑和对未来前程的迷茫,女性诗歌中的苦难和不安意论文导读:
识就更多地集中于女性自身所熟悉的情感体验,甚至过于关照女性自身的身体体验和自身的命运。她们借用适合自我表达的“自白话语”,并将审视的目光转向女性的内心世界,从女性心理世界的探寻和思考中,生发女性本身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即渴望获得女性的自尊、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同。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女性写作被逼回了自身,撤退到女性最熟悉的、最易直接感受的自己身体的体验上。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里认为女性写作的实践是与女性躯体和相联系的。唐亚平把躯体当做“世界的依据”、“个人完美的所有”、“世界的所有”。女性对自我身体体验的关注导致了身体写作诗歌的大量涌现。我国的女性诗歌在1980年代后“自我发现”(谢冕语) 的诗学形式也就是身体写作的表现。《你愿意得到赞美吗》(伊蕾)、《出梅入夏》(陆忆敏)、《人生在世》(翟永明)、《胎气》(唐亚平)、《流产》(张真)等都是对身体生长、发育、怀孕等身体体验的表现。
女诗人走进世界亦是为了进一步探索自身。唐亚平的“怀腹”诗学,就是诗人对自己、对世界介入的反映。诗人不但写自己的身体体验,也写身体对世界的感知。这类诗作有唐亚平的《月亮的表情》、《二月的湖》、《黑色沙漠》,翟永明的《静安庄》、《女人》组诗,伊蕾的《独身女人的卧室》、《被围困者》等。女性“躯体写作”对自身和世界进入的定位,使女性诗人对世界的把握与参与有了新的意义。但有的“身体诗作”有过分囿于“身体体验”的倾向,从而减轻了对世界的进一步深入,缺乏对现实的关注及深刻真实的生存体验。

4.从整体结构到拼贴解构

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由能指和所指两个层面构成的,认为符号最终指示某个实体,这是一种本质论和中心论的看法,把意义看成是符号的中心,传统诗歌在文字的游戏中也必然隐喻和指向一个含而不露的意义中心,由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组织起意境。过去的咏物诗就是典型,直到朦胧诗群体,也是在语言背后置入一个不可捉摸的象征性含义。直至德里达、巴尔特、福柯等语言哲学大师提出解构的策略,才把语言从意义中心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美国当代诗人和评论家丹尼尔·霍夫曼对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有过一段十分精彩的概括,他认为后现代诗人彻底抛弃了诗的传统和文学的规范:他们不仅丢掉了严谨的韵律,而且还弃绝了已被人们接受的种种结构。“对许多诗人来说,过去显得是不可改变地断裂了,不再适用了;或者,诗人试图理解历史将我们变成了什么,求助于零零碎碎的奥妙和传播神秘信条的技巧,而拒绝那种反理性的理性组织结构。”⑤于是诗歌在文本的解构中实施了拆分、拼接、镶嵌、移置等手段,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组拼在一起,这种景观与后现代绘画中劳申伯格、里奇藤斯坦等人的装置和组拼技法异曲同工。平面化、零散化与非逻辑化在中心被消解,意义被悬置后,一切便自然走向平面化、零散化和边缘化。后现代诗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不是整体性的,而是紧张的、破碎的、与自身分裂的。
张曙光的《岁月的遗照》写道:“……那些老松鼠们有的死去,或牙齿脱落/只有偶尔发出气愤的尖叫,以证明它们的存在/我们已与父亲和解,或成了父亲/或坠入生活更深的陷阱。而那一切真的存在/我们向往着的永远逝去的美好时光?或者/它们不过是一场幻梦,或我们在痛苦中进行的构想?/也许,我们只是些时间的见证,象这些旧照片/发黄,变脆,却包容着一些事件,/人们一度称之为历史,然而并不真实。”这首诗是典型的后现代拼接方式组织成像的,“历史”就是由松鼠、父亲、梦幻、照片这些毫不相干的事物组成的,它们真实或不真实,却构成复数的时间,在各自的生活和生命中划出不同的轨迹,而诗人作为时间的见证者将这些逝去的物象连缀缝合起来。

5.从抒情哲理到寻常生活

传统诗歌把言情和教化作为己任,“诗缘情”或“诗言志”。诗教也是儒家传统教化的组成部分,诗人们甚至认为诗歌的教化作用比纯粹的诗歌更加重要。当代诗歌是对古典诗歌的革命,它是以非诗的姿态进入文坛的。到了后现代,诗歌给自己减负,而关注日常生活琐事成了诗人的癖好。诗人们试图在日常语言中找到一条新的道路,使诗歌可以更亲和地表达当代的想象力、存在状况和复杂感情。他们从当下直接的生活状态出发去寻找诗歌的直觉,舍弃了意象中的“意”,关注纯粹的“象”使诗歌具有观象学的味道。在这些诗人那里,诗歌的主题从国家、时代、大文化转向了个人、地方、家、日常生活与传统。论文导读:是他一个人的乡村,一个人的平敦湖,他的情感一言难尽,简单地说爱或恨都过于肤浅,故他焦虑、痛苦与茫然,而这一切,如此真实、自然和残酷,令人读后长久沉默。以上从五个角度对当代诗歌走向作了归纳。诗歌掌握世界的方式与当代文化走向是相吻合的,当代哲学、美学等人文科学及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嬗变决定了诗歌的审美趋
在中国,这些通过办地下诗歌刊物获得声誉的诗人被批评家称为“第三代”诗人,主张“诗到语言为止”。他们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抒情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现代传统表示怀疑,诗人们提出诗歌应该“从隐喻后退”,拒绝诗歌为先验的本质、既成的意义服务。江非生活在边远地区,受思潮、观念冲击较少,自然的、朴素的、原生性的成分较多,本能地具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7ctime.com
有某种“草根性”。此外,由于远离中心区,也不赶潮流,一心关注脚下的土地、身边的自然、周遭的群类,或孤独执著地审视与凝望自己内心难言的伤痛,默默地成长着,保持着某种原生态。如《关于故乡》:“白菜是最白的女人/大豆是最大的孩子/高粱是最高的男人//在那里//土地是最土的布匹/牛厩是最牛的房产/羊皮是最洋的服饰//……”恬然歌咏其寻常生活。又如《怜悯》:“在秋天、衰败,和落日的中心/在麻雀、乌鸦,和蝙蝠栖落的这个小镇/那么多人从这间即将倾塌的屋子后经过/是那么多冷漠的人/只有我一个人,说出这间屋子里的亡灵/像一个絮絮叨叨的掘墓人”。
总体上,江非的诗不同于传统诗歌,他对乡村的情感是复杂的,因为他有一种可称之为个性的现代因素,这是他一个人的乡村,一个人的平敦湖,他的情感一言难尽,简单地说爱或恨都过于肤浅,故他焦虑、痛苦与茫然,而这一切,如此真实、自然和残酷,令人读后长久沉默。
以上从五个角度对当代诗歌走向作了归纳。诗歌掌握世界的方式与当代文化走向是相吻合的,当代哲学、美学等人文科学及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嬗变决定了诗歌的审美趋势和话语方式。
二当代诗歌的困顿与重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情感日趋淡漠,诗意日渐匮乏。更有粗鄙与恶俗之作泛滥,诗人、诗派之间的恶斗与纷争,理论界、批评界的误导与混乱,使诗歌陷入困境,当代诗歌正面临着空前的冷寂状态和尴尬境遇,诗歌在文坛退缩到狭小的领地,诗歌作品浩如烟海,而诗歌读者屈指可数,优秀诗人凤毛麟角,精品力作寥若晨星,诗歌备受冷遇和非议。当下诗歌的衰微已是不争的事实。情感淡漠,意境匮乏,境界低下,故弄玄虚,语言缺少应有的诗意创造,是中国当代诗坛的普遍状况。诗歌确实需要感性的、精神的革命,但一些诗歌革新者打着“革新”之旗而大逆其道,写着粗俗、鄙陋、无耻、不堪入目的文字,实在是玷污了艺术女神缪斯的形象,违背了审美的原则。
但经历一段时间的困顿、沉沦,诗歌创作终于开始反思,当代诗歌如何打破现状突出重围,如浴火重生再现繁荣,值得深入探究。首先,要远离喧嚣以求诗歌品性。在物欲横流、诱惑丛生的商品社会,在文学商业化的文化环境下,诗歌跌入低谷,诗歌创作正面临着空前的困境。诗歌是文学顶尖的艺术,是高雅脱俗的艺术,诗人是心灵轻盈的歌者,是真挚情怀的咏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面对红尘滚滚世事纷乱,诗人需要“举世皆浊我独清”,保持宁静超然的心境,坚守诗歌永恒的理想。唯有如此,才能谛听时代的潮音、捕捉花开的诗意、高唱心中的圣歌。其次,精雕细琢,创造精品力作。随着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文学创作日趋边缘化,诗歌更是备受冷落。为获取利益与虚荣,一些诗人开始“玩诗”,制造文学垃圾,粗制滥造之作充斥着诗坛。在诗美失落、诗坛失据的年代,宁静的写作、灵性的写作、真诚的写作更显珍贵。 “三句两年得,一吟双泪流”,自古以来,诗歌就不是速产品,它需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诗歌创作必须遵循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否则,就会丧失其特有的魅力与价值。再者,诗性的回归、诗意的提升。诗歌是人类语言的典型范例,诗情、诗意、诗心、诗性贮藏于诗人心中,诗歌有其自身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如丰富的想象、精美的语言、独特的意象、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韵律等。当代诗歌的式微,有社会大环境的冲击,也有诗歌自身的痼疾。无论是门可罗雀的诗刊诗集,还是铺天盖地的网络诗歌,无论是自由奔放的现代诗,还是讲究平仄的格律诗,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诗心的迷失和诗性的游离,当“非诗”言论甚嚣尘上,当炫耀“技巧”走火入魔,当追求“疯狂”被肆意张扬,一批一批缺少内涵、毫无意境、缺乏韵律的“伪诗”、“废诗”出炉了,因此丧失了诗歌必备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而今的诗坛已经鲜见公刘的深沉凝重,北岛的劲健雄浑,舒婷的柔美绮丽,顾城的纯净透明,江河的慷慨激越,西川的沉郁激愤,海子论文导读:
的飘逸灵动,于坚的平易蕴深……
诗歌是人类思想意识沉淀提纯的结晶,更是人类精神的一种载体,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凝重的诗思、真挚的诗情。优秀的诗篇总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有限的字里行间蕴含着象外之象、境外之境、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等。诗歌的革新不能超越诗歌属性的极限,诗被誉为“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存在于万物的美,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出来,进而成为诗歌中的美。诗美是诗存在的本质基础,借助语言来传递诗美是诗人的主要任务。可以说,诗歌创作是诗人构建诗美的创造活动。诗歌蕴含的意境美、结构美、音乐美、抒情美、哲理美、凝练美,是诗歌迷人的艺术魅力所在。
可喜的是,最近的诗坛上,我们看到了一抹亮色。一些分量很重的作品相继出场。这些作者有的是久经沙场的现代派老将,他们也曾写过大量的实验诗作,但他们始终没有丢弃诗魂,始终没有放弃精神追求。
且看洛夫《漂木》片段:“听到你飘洋过海的消息/ 你居于他乡的雪楼/在洁白的内部/你象无根的漂木/一根始终不能安心的漂木/青苔已经丛生的漂木/漂木的内部是你思乡的痛楚/漂木的四周是咸涩的海水/……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漂木在你的梦中荡向故土/泪水,不要提泪水/当你止于雪楼,泪水中浮起漂木/万里关山,冷雾包裹你的飘飘落叶/落马洲,望远镜中看见你的乡愁……”。再看洛兵《晚钟》片段:“……晚钟敲响从夕阳的眼中/流出宁静的凄凉/爱我的人请过来一起唱/恨我的人请躲开那月光/晚钟敲响从新月的梦里/落下宁静的忧伤/生者依旧习惯地擦去泪水/逝者已矣请返回你们的天堂/晚钟敲响从天堂上面/传来星空的回荡/醒来的人请守好你们的梦想/沉睡的人请把一切遗忘”。此诗透析了人生的苍凉,叙述爱恨的超脱,表达生死的达观,耐人反复吟咏。其如歌的节奏和韵律,跳跃的意象,把传统和现代糅合得天衣无缝。
这些诗歌的出现,是诗坛的一缕清风,让我们感到了诗歌的新生。诗歌又有了新的转向,如艺术女神缪斯浴火重生,骑上神马再次翱翔蓝天,引领人们再度展开美丽的想象,进入优美的诗境。
注释:
①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老子四十一章),中华书局 1984年版,第260页。
②郭绍虞:《沧浪诗话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63页。
③刘勰:《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6页。
④汪剑钊:《女性自白诗歌:“黑夜意识”的预感》,《诗探索》1995年第1期,第39页。
⑤丹尼尔·霍夫曼:《当代美国文学》,王振逢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89页。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文法分院)
责任编辑 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