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基于地方工科院校高校贷款财务风险探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439 浏览:60215
论文片段—4.1高校贷款规模庞大,财务成本负担重212.4.2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资金成本不强212.4.3未完全树立起独立法人意识,还款责任性差21-222.4.4投资期限长,还款渠道单一22-233高校贷款风险评价23-393.1定性指标评价23-243.1.1国家行业政策233.1.2政府信用233.1.3自然条件23-243.1.4管理经营能力243.1.5学校发展潜力243.1.6地方高校论文,高校贷款论文,贷款风险论文,风险控制论文,
摘要:高等院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是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了扩招政策,高校的发展也步入了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了不断地扩大。高校内涵和外延式的扩张引起高校教育经费不足,相对于部属高校来说,地方院校的财政拨款相对较少,教育经费会尤为紧张。与此同时,高校除开展教学工作外,还对外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资金使用已涉及到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工作、校办工厂等诸多。如此广泛的资金使用方式,也就意味着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作为资金来源已经跟得上高校扩张发展的步伐,财政拨款的滞后性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与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商业银行贷款解决地方高校资金短缺的主要途径,地方高校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以较合理的筹资成本和筹资方式取得教育资金和建设资金的使用权,对于高校的发展和扩张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从基本入手,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环境,分析我国地方高校贷款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定量指标法和定性指标法,同时运用高校贷款风险评价体系,找出高校贷款内部控制的措施毕业论文致谢词。文章以某地方工科院校的财务数据为例,理论与实际相,就具体的财务情况分析,指导高校运用合理的资本成本筹资,为保障高校财务体系的健康发展可行性建议和思路。关键词:地方高校论文高校贷款论文贷款风险论文风险控制论文
摘要4-5
Abstract5-9
1 绪论9-16

1.1 研究背景和9-10

1.2 文献综述10-12

1.3 界定12-14

1.3.1 高校12-13

1.3.2 贷款13

1.3.3 风险13-14

1.3.4 财务风险14

1.3.5 贷款风险14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14-16

1.4.1 研究思路14-15

1.4.2 论文框架15-16

2 高校贷款现状分析16-23

2.1 高校贷款特点16-18

2.

1.1 高校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16-17

2.

1.2 高校贷款的特点17-18

2.2 需求分析18-20

2.1 我国高校主要筹资渠道18-20

2.2 需求分析20

2.3 供给分析20-21

2.4 高校贷款存在的风险问题21-23

2.4.1 高校贷款规模庞大,财务成本负担重21

2.4.2 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资金成本不强21

2.4.3 未完全树立起独立法人意识,还款责任性差21-22

2.4.4 投资期限长,还款渠道单一22-23

3 高校贷款风险评价23-39

3.1 定性指标评价23-24

3.

1.1 国家行业政策23

3.

1.2 政府信用23

3.

1.3 自然条件23-24

3.

1.4 管理经营能力24

3.

1.5 学校发展潜力24

3.

1.6 财务管理能力24

3.2 定量指标评价24-25
3.

2.1 经费自给率24-25

3.

2.2 资产负债率25

3.

2.3 事业收入增长率25

3.3 风险评价模型介绍25-28

3.1 基本思路25-26

3.2 基本假定26

3.3 贷款控制额度测算方法26-28

3.4 贷款风险评价方法28

3.4 案例介绍28-37

3.4.1 某某高校简介28

3.4.2 定性指标评价28-30

3.4.3 定量性指标评价30-36

3.4.4 高校贷款风险评价模型应用36-37

3.5 高校贷款模型评价37-39

4 防范地方高校贷款风险的具体措施39-43

4.1 指导思想39-40

4.

1.1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9

4.

1.2 加强规划39

4.

1.3 明确落实责任39-40

4.

1.4 坚持效益的思想40

4.2 明确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40

4.3 严格贷款资金的管理40-42

4.

3.1 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40

4.

3.2 建立的风险防范机制40-41

4.

3.3 施行大额贷款备案制度41

4.

3.4 建立预警提示制度41-42

4.4 引入市场机制,拓宽筹资渠道42

4.5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42-43

5 43-44

5.1 总结43

5.2 论文不足之处43-44

参考文献44-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46-47
致谢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