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格物致知对外汉语教学中格物致知学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536 浏览:60116
论文导读:的附加色彩的理解。1.2词汇教学中历史文化语境的还原词汇往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产物。对于留学生来说,由于大多缺乏对目的语词汇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了解,因此,对一些带有强烈历史文化语境附加色彩的词汇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给词汇的理解和使用带来诸多困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
摘要: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中,文化因素的渗透和导入是不可回避的一个方面。本文从中高级词汇教学的具体实例出发,逐步分析文化因素在汉语教学中的渗透和导入,以得出文化教学的可操作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文化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教学, 在留学生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教学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热点, 也是一个难点。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吕必松先生提出用实物或图片解释,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解释,用语素义进行解释,类比,叙述情境,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译释这六种方法。(1)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而掌握一种语言的交际能力,所以,我们首先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尤为重要的词汇教学出发来探讨文化因素的导入。
1 微观传统文化因素的导入途径:以对外汉语口语课程词汇教学为例
“汉人教汉人汉语,往往有些彼此都知道,不成问题。就是不知道也不去深究。可教外国学生就是个问题了。就得逼着我们去研究。”(2)在口语词汇教学中,我们会时常遇到留学生提出的一些在母语教学中几乎不可能遇到而且很难从典籍中查找其附加色彩的词语的问题。这时,导入传统文化因素进行释词往往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1词汇教学中传统文化观念的植入

在中级口语课程词汇教学中,经过教师的讲解,留学生对词语的概念意义能够理解,但由于对词汇的附加色彩知之甚少,经常会提出诸如“为什么要这么说而不那么说”等等一些母语学习者不太可能提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释词时,尽量把词语的概念意义和附加色彩相结合,特别是要注意在词汇教学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植入。例如,在讲解“……到家了”如“好到家了”,“坏到家了”这样的口语词汇时,针对有学生问及为什么不说好到别的地方或坏到别的地方而是“家”。在讲解过程中,植入中国人的乡土文化观念和家国天下的传统文化心理,让留学生了解“家”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终极的归宿。“到家”就是到达一种极致的状态。同理,在讲解“下海”一词时,结合中国文化的农耕文明特色和大陆文文明特点等等,这些都有助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7ctime.com
于留学生更好地建构对汉语词汇的附加色彩的理解。这些都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建构对汉语词汇的附加色彩的理解。

1.2词汇教学中历史文化语境的还原

词汇往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产物。对于留学生来说,由于大多缺乏对目的语词汇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的了解,因此,对一些带有强烈历史文化语境附加色彩的词汇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给词汇的理解和使用带来诸多困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原这些词汇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
例如“汉奸头”一词,原来是中国男士的一种中分的发式,因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中一些为日本人做事的中国人多留此发型而得名,具有贬义色彩,成了现在中国男士忌讳的发型。在讲解过程中对于这类词汇,只有通过还原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才能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2 宏观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应注意的问题:文化差异和传统精髓

2.1注意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承接上文,我们首先探讨一下对外汉语口语课程词汇教学过程中异质文化因素的对比问题。
我们习惯将母语与目的语词汇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对应词汇、非对应词汇和非完全对应词汇。对应词语,是指那些在两种语言中表示相同概念意义的词语,这些词汇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的交际不会构成困难和障碍。非对应词语指的是在一种语言中存在,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事物的词语,如前面提到的“下海”、“汉奸头”等。这类词打上了鲜明的历史文化烙印,可以通过历史文化语境的还原来释词。非完全对应词语是指语言对应而文化内涵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词语,这些词语就需要在异质文化因素的对比中进行释词。例如,中国俗语形容愚笨的人为“笨猪”,但是在韩国,笨人被称为“笨鸡”,俄罗斯则在形容一个人喝多了酒时才说他“像一头猪”。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这些异质文化因素的对比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另外,文化差异还表现在价值观念上, 如果不了解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 就不可能理解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及行为模式。如留学生在读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时, 认为三仙姑的打扮无可厚论文导读:
非; 又如《阿Q正传》中的小尼姑骂了句“断子绝孙的阿Q”, 便使得他精神恍惚, 。许多留学生也深感迷惑, 就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中国儒家文化中传宗接代是关乎家族孝道的重大责任。

2.2让留学生了解汉文化的精髓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在存有形态上是有重大区别的。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 它的政治体制、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价值标准等, 早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中国的天人合一, 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社会和个人的道德理想的实现, 无论儒家还是道家, 都把追求个人的自我完善视作生命价值之所在。从这层意义上说, 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德行文化。
中国文化中有着浓厚的务实精神与恒久意识, “重实际, 黜玄想”, 不注重形而上的抽象思维, 比如中国的哲学从来没有黑格尔、康德式的理性思辨。这不仅仅是可以单独论述的文化,因为中国文化的特有的整体性、有机性, 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的传统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不可分离。因此, 我们对外汉语教师,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化,汉字的间架结构、声调的阴阳上去、语调的抑扬顿挫、语句的意会功能的缘由,以完成自己传播中华文化知识的使命。
文化是一个宏大的概念,与此对应并且相互交融的,还有“民俗”等概念。无论是什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都需要对此有深刻的了解,并且针对不同程度的汉语学习者,如何进行传播,同样值得逐步探究。
参考文献: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北京:国家汉办编印
吕叔湘:《未晚斋语文漫谈》,中国语文,1991.4
作者简介:马雪晴,(1989-),女,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2年9月—2013年1月赴韩国东亚大学进行汉语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