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大黄大黄不同粒径粉末质量和药代动力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592 浏览:35264
论文导读:
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建立中药大黄不同粒径粉末的质量标准,探讨大黄不同粒径粉末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比较其生物利用度的差别,探究不同粒径大黄粉末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影响。策略选用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80目、120目、200目和400目等四种不同粒径的粉末,对其性状、理化、薄层等方面进行了鉴定,并对土大黄苷、干燥失重、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含量测定方面采取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以254nm为检测波长,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85:15)为流动相,制定大黄五种蒽醌类化合物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四种不同粒径大黄粉末中五种蒽醌化合物提取的总含量。通过对大鼠灌胃200目和400目两种粉末,采取目内眦取血的策略在设定的时间点进行取血,经过一定策略处理之后,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器,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85:15)为流动相;参比波长:440nm;检测波长:520nm;测定血浆中大黄四种蒽醌化合物的含量(大黄素甲醚在血浆中虽检测到,但由于含量很低,而且有的时间点已经超出检测限,所以此处只检测四种蒽醌化合物),绘制大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利用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本实验还尝试采取HPLC-MS联用的策略测定大黄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以探究大黄药代动力学探讨的新策略。结果四种不同粒径的大黄粉末在性状、理化、薄层、土大黄苷、干燥失重、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等方面的实验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相关规定,在含量测定方面,大黄五种蒽醌化合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5.9423x+351.6、y=67.703x-3.7837、y=75.105x-4.6878、y=75.105x-4.6878、y=49.006x-3.0415。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在0.8μg/ml-8μg/ml浓度范围内;大黄素甲醚对照品在0.4μg/ml-4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联系良好。四种粉末总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94%、2.18%、2.31%、3.07%。大鼠药代动力学实验中,利用97软件计算出200目与400目两种大黄粉末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四种蒽醌类化合物基本都在2h左右达到血药浓度的最高值,而且400目粉末的Cmax比200目粉末的Cmax要大论文导读:16-173毒理作用174临床运用17-194.1便秘174.2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17-184.3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184.4治疗感染性疾病184.5治疗急腹症184.6其他运用18-195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196常用复方以及新剂型19-216.1常用复方19-206.2新剂型20-217有效成分结构修饰21-227.1大黄素的结构修饰217.2大黄酸的结构修饰21-228
,其生物利用度之比分别为:1.51、1.76、1.07、1.91,都在1倍以上。另外在HPLC-MS检测大鼠血药浓度方面,体外样品包括标准品和大黄药材均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但是体内样品血浆和尿液样品中并未检测到目标成分的准分子离子峰。结论初步建立了大黄不同粒径粉末的质量标准,探讨了不同粒径大黄粉末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由上面陈述的各项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中药粉碎程度的不同,对质量标准和药代动力学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中药粉碎技术对提升中药的利用效率,节约中药资源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的结论对中药在企业生产以及临床运用中都起到了一定参考作用。在质量标准方面,由含量测定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粉碎程度的不断增大,药材粉碎粒径减小,目标成分提取的总含量不断增大,说明增大粉碎程度有利于增加成分的溶出度和提取率;在药代动力学方面,增加药材的粉碎程度能够提升药物的Cmax和生物利用度,可见在临床用药中,增大药材的粉碎程度有利于减小用药量,提升疗效。关键词:大黄微粉论文质量标准论文药代动力学论文HPLC-UV/FLDMS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提要3-5
Summary5-11
引言11-13
第一部分 大黄相关文献概述13-27
1 化学成分探讨13-15

1.1 蒽醌类13

1.2 蒽酮类13

1.3 苯丁酮类13-14

1.4 二苯乙烯类14

1.5 鞣质14

1.6 多糖14

1.7 微量元素14-15

2 药理作用探讨15-17

2.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15

2.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15-16

2.3 抗感染作用16

2.4 大黄药理作用近些年新探讨进展16-17

3 毒理作用17
4 临床运用17-19

4.1 便秘17

4.2 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17-18

4.3 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18

4.4 治疗感染性疾病18

4.5 治疗急腹症18

4.6 其他运用18-19

5 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19
6 常用复方以及新剂型19-21

6.1 常用复方19-20

6.2 新剂型20-21

7 有效成分结构修饰21-22

7.1 大黄素的结构修饰21

7.2 大黄酸的结构修饰21-22

8 大黄药代动力学探讨22-27
8.1 主要探讨策略23-24
8.2论文导读:件的简单利用流程50-544.1软件利用前的准备工作50-514.2数据输入51-534.3数据计算534.4数据的输出53-545HPLC-MS联用法探讨大黄主要成分质谱裂解规律54-605.1仪器和试刑54-555.2实验策略555.3实验结果55-595.4小结与讨论59-60结语60-61参考文献61-65致谢65-66详细摘要66-70上一页123
主要检测策略24-27
9 小结与讨论27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27-60
1 不同粒径大黄粉末质量标准的探讨27-32

1.1 样品制备27

1.2 性状27

1.3 鉴别27-28

1.4 检查28-32

2 不同粒径大黄粉末含量测定32-40

2.1 仪器与试剂32

2.2 实验策略32-35

2.3 策略学考察35-39

2.4 实验结果39-40

2.5 小结与讨论40

3 大黄不同粒径粉末药代动力学探讨40-50

3.1 仪器与试剂40-41

3.2 实验策略41-44

3.3 策略学考察44-46

3.4 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46-47

3.5 实验结果47-49

3.6 小结与讨论49-50

4 97软件的简单利用流程50-54

4.1 软件利用前的准备工作50-51

4.2 数据输入51-53

4.3 数据计算53

4.4 数据的输出53-54

5 HPLC-MS联用法探讨大黄主要成分质谱裂解规律54-60

5.1 仪器和试刑54-55

5.2 实验策略55

5.3 实验结果55-59

5.4 小结与讨论59-60

结语60-61
参考文献61-65
致谢65-66
详细摘要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