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判断道德判断新视角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68 浏览:92608
论文导读:
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摘 要】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判断是一种推理和高级认知过程,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道德情感在其中并非判断的直接原因。Jonathan Haidt在2001年提出社会直觉论,这是一个新的道德判断理论,它指出道德推理不是道德判断的唯一原因,道德判断由自动的道德直觉所导致。社会直觉论认为是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和直觉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理性主义模型的一个有益补充,也为道德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关键词】道德判断 柯尔伯格 社会直觉模型 情感
1674-4810(2013)01-0041-03
一 对柯尔伯格理论体系中道德判断的理解
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沿着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路线,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做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道德认知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而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的最重要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前提。道德判断是其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道德判断是一个人根据道德原则对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行为进行的判断,即道德评价。道德判断不同于其他判断,它具有三个特征:首先,道德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原因是:道德判断的含义是指辨别道德领域中应该和不应该的问题,而事实判断的含义是指解决认识领域中的是或者不是的问题。所以,皮亚杰对认识判断与推理的研究和本文道德判断和推理的研究是有区别的。其次,道德判断主要是指对人的判断,而不是指对物的判断。对人的判断主要是指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各种冲突性的权利和义务的选择和判断。最后的区别是,道德判断是指对权利和义务的判断,是一种约定的或规范的判断,而不是指个体的特殊喜欢、爱好的判断。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从柯尔伯格的视角来看,道德成熟首先是指儿童在道德判断上的成熟,之后才是与道德判断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
柯尔伯格理解的道德判断是从其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界定,在儿童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道德判断,会出现特定的内容和结构。其中,道德判断的内容是指思考的内容,包括相关的道德事实,参考的道德观念及判断的结果。道德判断的结构是指如何思考问题或思考的方法,主要是指道德内容思维加工的过程和方法。评判人们对道德问题的看法,道德判断的内容、思维结构都应该被考虑到,才能看清楚儿童道德判断的真正价值和意义。道德判断的内容与结构是相互包含、相互限定的。内容体现了结构,而结构规定了内容。柯尔伯格认为,对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应该依据道德判断的结构,而不是道德内容。柯尔伯格正是按照道德判断结构的性质不同,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让被试进行道德判断和推理,根据故事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被试的回答,看他们的选择及判断是什么样的,以及作出判断的理由。通过回答情况总结出了道德发展的规律。我们可认为:柯尔伯格倾向于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种推理和高级认知过程,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
二 道德判断中的情感问题
有很多心理学家并不认为道德判断是情绪和非理性过程的产物,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都认为道德判断是一种推理和高级认知过程。他们指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过于看重推理和高级认知,而没有注意到道德情感在道德推理中的作用。柯尔伯格对道德判断的分析过于理性,都是推理出来的,而忽视了移情、热情、内疚等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
柯尔伯格的学生吉利根提出了公正取向和关怀取向两种道德观,可以说是弥补了对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不足之处。他的公正论文导读:
取向反映了道德的认知成分,关怀取向反映了道德的情感成分。吉利根认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以公正作为人们组织其道德思维的核心,道德阶段的发展其实质是公正水平的变化,阶段1和阶段2分别是以是否服从权威和是否按照彼此确定的契约和根据良心或原则作为公正作为准绳,所以,吉利根还进一步认为,柯尔伯格这一思想源于他对道德判断界定理论的假设上,在他看来,道德判断就是公正判断,公正即道德。那么,公正真的是人们唯一的道德取向吗?吉利根指出,人类社会一直存在两种不同价值的道德,即公正取向的道德观和关怀取向的道德观,依据共同的生活准则、权利和义务,人们应该如何相互交往、彼此相处,这是公正取向的道德观所探究的问题。为了使每个人都得到关心和照顾,至少不让每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伤害,人们应该怎样相互交往、彼此相待,这是关怀取向的道德观所探讨的问题。前者更重视客观性,后者更多地凭借个人的直觉,带有主观色彩和感情,而不讲究逻辑性和理智性,因而它与道德情感有较多的联系,这两种道德取向常常缠结在一起,但在对两难问题做出回答的反应中,这两种不同的道德取向却是清晰可见的。
吉利根和她的合作者在改进了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设计以及被试的性别控制等条件下,确证了她关于存在着公正和关怀两种道德取向的理论假设,这两种道德取向分别与性别有关,即男性道德判断以公正为主,女性道德判断以关怀为主。这两种道德倾向表现在各种道德情景中,并贯穿于个体的整个人生。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从根本上说,还是过于强调道德判断的认知成分,轻视道德判断的情感因素。即使他后来坚持情感是道德判断的组成部分,但他还是用认知的观点来解释情感,这样还是等于没有情感。他没有阐述清楚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关系以及道德情感究竟在道德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也没有把道德中的知情有机统一起来。
三 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式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认知革命逐步成熟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在心理学研究中不能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这种看法可以说是弥补了认知范式研究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柯尔伯格和皮亚杰等心理学的传统道德判断理论认为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道德情感并非判断的直接原因。Jonathan Haidt等人受到进化心理学和灵长目动物学的影响,提出了社会直觉论,这是一个道德判断理论的新视角。这个理论认为道德推理不是道德判断的唯一原因,道德判断是由自动的道德直觉导致的。道德直觉是该理论的核心要素。道德直觉是把内在联系的道德概念通过无意识的方式进行的自动输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社会直觉论的理论基础,人类最初的道德感就是源于其他动物的道德直觉,可以说道德是人适应社会的一种心理机能,为De Waal的发现提供了证据,大猩猩在群体长期生活中发展一些行为规范,他们就会按照这些规范行事。如果某只大猩猩违反这个规范,其他的大猩猩会暗示受害者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让违规者受到受害者的惩罚。动物能理解和使用规则,即使动物没有掌握语言,也不会以语言为基础的推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关于规则的认知机制及情绪机制形成是先于语言产生的。直觉论认为人的道德规范是在特定的文化中形成的,道德发展依赖于个体成熟及文化塑造,道德知识主要通过个体参与社会活动获得。人是区别于只依靠道德直觉的猿猴的,但我们不能否认人的道德直觉的某些部分是天生的。社会直觉理论认为是迅速的道德直觉导致了道德判断,之后才是慢速的源于:免费论文网www.7ctime.com
、追溯性的道德推理。社会直觉模式由六个过程组成。
过程1:直觉判断。道德判断迅速、自动地出现,这就是直觉。其中,人们是无意识的,不需付出任何努力,人们能很快地意识到判断的结果。
过程2:事后推理。过程2是在道德判断之后就会进行的。区别于直觉判断,与过程1相反,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努力,是有意识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直觉判断的证明和肯定。
过程3:理性劝服。通过过程2后,人们会向别人阐述自己的想法,不断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使得已存在的道德判断变得合理,同时想引起他人新的道德直觉。
过程4:社会劝服。到过程3后,道德判断本身会对他们所熟悉的人造成影响。很多时候,他人的判断直接塑造人们的判断。
过程5:理性判断。这种判断只有在加工容量论文导读:le, R. B., Nystrom, L. E., Darley, J .M., & Cohen, J . D. An IMRI investigation of emotional engage ment in moral judgment. Science,2001(293)2上一页1234下一页
很大并且最初的直觉比较微弱时才出现,人们大多数情况下会根据自己最初的直觉来进行道德判断,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根据逻辑推理做出决断。
过程6:个人反思。个体在对情境进行思考时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件,形成各种相互矛盾的道德直觉。这时道德判断可能听命于直觉来决定,但也可能通过有意识地使规则进行推理来做决策。
从右图我们可以看出,直觉论的中心环节是过程1、2、3、4。在模型中假设,个人最初的直觉判断不会因为私下进行的推理而改变,通常这些过程只会再次证明自己的判断,只有在人际间进行推理时,道德推理的原因才会是道德判断。通过社会直觉论的理论模型,可以这样解释(下图所示):首先个体A通过过程1直觉判断、2事后推理、3理性劝服,接着B的道德直觉就会受到A的道德直觉的影响,而个体B也依次通过过程1、2、3,一样的B也会对A产生影响,形成循环模式。但是,如果A、B是彼此信任的,过程4会使他们的判断一致;若双方关系不好,判断就会出现差异;如果A、B中只有一方通过直觉进行判断,过程4也会使两人看法一致;但若双方各自不同的直觉判断,即便过程3就不会看法一致。这四个过程充分说明道德判断会受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过程5体现出来的是完全靠逻辑推理来做出判断;人会产生多种直觉,难以判断,人们可能要重复经过过程6个人反思、1直觉判断、2事后推理的循环,就不一定运用直觉做出判断,可能会使用推理做出最后的判断。直觉论把道德直觉看做道德判断的原因,与此同时并没有否认道德判断道德推理,而是把情感因素加入到道德判断理论中。
四 社会直觉模型的神经生理学的证据
情感因素在道德判断理论中的重要性在一系列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虽然推理在道德判断中可能起有限的或者是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Anderson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额叶具有情绪功能,在童年阶段额叶就受到损伤的病人,智力没有异常,但会出现极端的反社会行为,即道德判断异常。Damasio及其同事认为大脑前额皮层对道德行为有重要意义。前额皮层腹正中处(VMPFC)受损的病人遇到道德问题时,会出现不道德行为。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说明,情绪相关的脑区在道德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至少在某些类型的道德判断中,如“个人的”道德判断中,是社会直觉而不是严谨的认知推理占主导地位的。
五 总结
当前的心理学者普遍认为,人的认知加工都包括外显和内隐两个过程。当前心理学者普遍认为,这两个过程同时存在,而传统的理性推理模型忽略了对人的心理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的内隐的直觉加工过程。Jonathan Haidt的道德判断社会直觉模式开拓了对道德无意识的研究。并且该模式强调道德判断中的情绪和直觉作用,可以说是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理性主义模型的一个有益补充,也为道德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Jonathan Haidt的道德判断社会直觉模式并不是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理性主义模型的一个简单否定,认为道德推理依然会影响人的道德判断,同时也强调道德判断发生与人际间的互动。在直觉论的理性模型里,道德判断被看做是对传统理性论的超越和整合。
但是Jonathan Haidt的道德判断社会直觉模式还是处于一个描述研究阶段,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需要进一步探索道德行为的深层次原因。
参考文献
[1]科尔伯格著.道德发展心理学(郭本禹、何谨、黄小丹等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郭本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心理学思想述评[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3)
[3]郭本禹.道德认知与道德教育——柯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4]吴慧红.道德研究新视角:道德判断测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5]何亚云、冯江平.道德理论新进展——道德判断的社会自觉模式[J].心理科学,2004(5):1190~1191
[6]Greene , J. D., Sommerville, R. B., Nystrom, L. E., Darley, J .M., & Cohen, J . D. An IMRI investigation of emotional engage ment in moral judgment. Science,2001(293)2论文导读:105~2108[7]Damasio, A. R. Individuals with sociopathic behior caused by frontal damage fail to respond autonomically to social stimuli. Behioral Brain Research, 1990(41):81~94〔责任编辑:王以富〕上一页1234
105~2108
[7]Damasio, A. R. Individuals with sociopathic behior caused by frontal damage fail to respond autonomically to social stimuli. Behioral Brain Research, 1990(41):81~94
〔责任编辑: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