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语言语言测试研究新视角:试述批判语言测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47 浏览:17507
论文导读:
[摘要] 长期以来,语言测试工作者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提高测试的信度与效度,以客观、精确地测量考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测试尤其是大规模高风险语言测试带来的社会影响,很难由改良测试本身来解决。批判语言测试 (Critical Language Testing) 的提出把语言测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政治语境中,对测试后效 (consequences) 的反思不再局限于反拨效应 (washback),而是重新审视测试中渗透的权力与控制,测试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政治功能等。
[关键词] 语言测试使用; 批判语言测试; 社会政治语境; 考生语言能力; 替代性评估方式
何莲珍吕洲洋: 语言测试研究的新视角: 批判语言测试
2013年7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语言测试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语言测试专家将研究焦点集中于语言测试的技术话语,沿袭传统心理计量学方法,致力于研究如何采用并开发新的测量手段以提高语言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近年来,效度理论的发展及效度与公平性关系的讨论体现了语言测试界对语言测试使用及其社会影响的关注,对语言测试及语言教育的社会性的思考与探索。受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的影响,批判语言测试视角着重审视了语言测试中渗透的隐性权力,考量了语言测试在社会语境中扮演的控制者、监管者、支配者的角色,探讨了语言测试社会功能的演变对测试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产生的影响。本文将在回顾批判语言测试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批判语言测试的研究领域,阐释其主要观点及核心思想,并讨论批判语言测试对我国语言测试实践及外语教育的启示。

一、 批判语言测试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语言测试工作者的研究重点逐步从提高语言测试信度和进行效度验证方面转向对语言测试社会影响的关注。语言测试社会维度的研究,即语言测试在社会中的使用情况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后果,是在效度框架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丰富的。Cronbach和Meehl提出用构念效度替代效标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关联效度,强调效度验证的对象是基于受试所得分数所做出的推论和解释,而不是分数本身283。Cronbach在效度验证的论著中并未强调分数解释中的社会因素,这与他在有关项目评价的研究中对政治立场与价值观影响的考量形成鲜明对比
转引自T.McNamara & C.Roever, Language Testing:The Social Dimension, Oxford: Blackwell, 2006, p.11。。后期受项目评价研究的影响,Cronbach开始意识到评估的社会语境的重要性,试图将语言测试的社会维度理论化4。Messick在1989年提出了具有突破意义的整体效度观,把效度概念的涵盖范围由分数意义扩展到相关性和使用、价值意义及社会影响,拉开了语言测试社会维度的研究序幕[3]20。Messick的效度理论涉及社会维度的两个层面:测试分数的社会、文化意义以及测试使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其中两个关键概念:构念代表性不足 (constructunderrepresentation) 和构念无关差异 (constructirrelevant variance),体现了他在效度理论中包含的对公平性问题的思考。受Messick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语言测试研究者开始关注语言测试的社会话语,强调语言测试效度验证中社会用途及社会后果的重要性。Kane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模型与Messick的整体效度观一脉相承,认为基于分数所做的实际决定受社会价值和政策的制约,应考虑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4]3840。Bachman 和Palmer建立了测试有用性框架,该框架包括测试的信度、构念效度、真实性、交互性、影响和可操作性[5]。Bachman和Palmer把“影响”纳入到该框架中,认为语言测试的使用必须考虑其对个体、教育体系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Bachman于2005年首次提出“评估使用论据”(Assesent Use Argument, 简称AUA)框架[6],并在他与Palmer 2010年的新著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将测试有用性框架发展为对测试结果解释和使用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的理论,并进一步强调语言测试使用要考虑测试后果、道德和公平性等社会问题[7]。
McNamara和Roever指出,效度理论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包含了对语言测试社会维度多角度的思考,但缺乏对测试所给予的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关注及系统的理论支撑,并对测试承担的社会角色及受到的政治、政策影响表示默许和接受,而没有采取批判视角审视测试背后无形的权力之手[8]4041。
受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研究范式的影响,对测试的批判性思考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一书中着力论述了测试作为象征权力和控制的工具,把日常生活的常态转化为权力的行使,认为“检查(考试)(examination)把层级检视的技术与规范化裁决的技术结合起来,把权力的仪式、试验的形式、力量的部署、真理的确立都融为一体”[9]208。Pennycook提出批判应用语言学(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应用语言学范畴内的实践与社会、政治、文化思考的结合,主张语言和话语应与广泛的社会语境相结合,应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特征[1011]。Pennycook总结了批判手段的三大特征
转引自B.K.Lynch,″Rethinking Assesent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Language Testing, Vol.18, No.4(2001), pp.351372。:(1)对特定领域兴趣浓厚,如性别、社会阶层、性、种族、民族、文化、身份、政治、意识形态和话语,并拒绝对这类问题给予标准化回应(normative response);(2)包含转换教学法(tranormative pedagogy);(3)对批判理论持自我反思立场(selfreflexive),即审视“压制”、“不平等”、“意识形态”等一类术语所揭示的对世界的特定认识方式。受Kramsch[12]、Pennycook[13]和Moss[14]影响,Shohamy在1997年美国应用语言学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ics)年会上做题为“Critical Language Testing and Beyond”报告时明确提出了批判语言测试(Critical Language Testing,简称CLT)的概念,指出测试行为并不是中立的,事实上,测试是文化、社会、政治、教育及意识形态的产物和代表,它们对每一位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生活都有影响[15]。此后,Shohamy在《测试的权力》一书中对测试权力的生成和运作机制,测试在社会和政治语境中引入的目的、使用情况及所产生的后效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充分的阐释,提出了批判语言测试的15项原则,开拓了语言测试的新领域[16]。受批判理论对事物之间权论文导读:页123下一页
力关系及意识形态观点的影响,Shohamy把测试视为植根于社会、政治语境中的权力工具,批判性地思考测试引入的意图、用途、后果及影响等,提倡监控测试的权力,揭示测试的误用,减少测试的负面影响,并保护测试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其他学者也对语言测试进行了批判性研究。Lynch探讨了测试用途的道德性问题,提出了衡量一项测试是否具有公平性的评判标准[17]。《客观语言测试》一书标志着语言测试的政治功能开始重新受到关注。Spolsky追溯了语言测试的心理计量学传统的发展,并在书的后半部分以托福考试为例,说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s,简称ETS)如何利用心理计量的精确性对测试利益相关者施加权力影响、实施控制[18]。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7ctime.com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
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8]T.McNamara & C.Roever, Language Testing: The Social Dimension, Oxford: Blackwell, 2006.
[9][法]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1999年。[M.Foucault, Discipline and Punishment:The Birth of the Prison, trans.by Liu Beicheng & Yang Yuanying, Beijing: Beijing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10]A.Pennycook, Critical Applied Linguistic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1.
[11]A.Pennycook, ″Introduction: Critical Approaches to TESOL,″ TESOL Quarterly, Vol.33, No.3(1999), pp.329348.
[12]C.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13]A.Pennycook,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New York: Longman, 1994.
[14]P.Moss, ″Enlarging the Dialogue i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Voices from Interpretive Research Tradition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Vol.25, No.1(1996), pp.2028.
[15]E.Shohamy, ″Critical Language Testing and Beyond,″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Vol.24, No.4(1998), pp.331345.
[16]E.Shohamy,The Power of Tests: 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Uses of Languag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7ctime.com
e Tests, London: Longman, 2001.
[17]B.K.Lynch, ″In Search of the Ethical Tests,″ Language Testing, Vol.14, No.3(1997), pp.315327.
[18]B.Spolsky, Measured Words: The Development of Objective Language Test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9]P.Broadfoot, Education, Assesent and Society: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6.
[20]杨惠中、桂诗春: 《语言测试的社会学思考》,《现代外语》2007年第 4期,第368374页。[Yang Huizhong & Gui Shichun, ″Social Dimensions of Language Testing,″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No.4(2007), pp.368374.]
[21]P.Bourdieu, Language and Symbolic Power,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22]G.Madaus, Testing as a Social Technology: The Inaugural Annual Boise Lecture on 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Boston, MA: Boston College, 1990.
[23]F.A.Hanson, Testing Testing: Social Consequences of the Examined Lif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24]E.Shohamy, ″Testing Methods, Testing Consequences: Are They Ethical? Are They Fair?″ Language Testing, Vol.14, No.3(1997), pp.340349.
[25]陈平: 《语言民族主义:欧洲与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1期,第413页。[Chen Ping, ″Linguistic Nationali: Europe and Chin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No.1(2008), pp.413.]
[26]G.HoganBrun, C.MarMolinero & P.Stevenson(eds.), D论文导读: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7ctime.com上一
iscourses on Language and Integration: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Testing Regimes in Europ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9. [3][4]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