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几个谈备课应注意几个环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49 浏览:9641
论文导读: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价值,即情感、态度、价值观地位被削弱了,而过程也研究不够,节不到位,方法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公开课时,忙于突击,走过场,光有形式无内容,不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是三两天的事。所以,标新立异为教而“玩”的方法不可能形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是通过完整的三维目标来实

一、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三维目标是备好课的指导思想,具体的备课内容都是在三维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完整的系统。如何理解三维目标并结合课本和学生进行合理布局且形成上课特色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和完善的目标。教案有章法,但随着时间和对象的变化,章法不变,内容和细节要作调整,这样才能使教学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做到教学相长。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过于注重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应强调的地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价值,即情感、态度、价值观地位被削弱了,而过程也研究不够,节不到位,方法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公开课时,忙于突击,走过场,光有形式无内容,不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是三两天的事。所以,标新立异为教而“玩”的方法不可能形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是通过完整的三维目标来实现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探究知识、掌握方法、提高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观念要始终装在教师的脑海中。

二、结合教材备课标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教育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但是在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在备课前对照课程标准备课,甚至有的教师不知课标与备课的关系,从不关心课标。还有一些教师注意使用课标,但对如何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拿不准。
如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的课程标准要求是:1.运用材料说明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材料来说明气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呢?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问题。(1)气候变化的表现有那些?(2)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怎么划分的?(3)运用课本材料(图2.28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2.29 近百年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说明全球气候怎么不断变化的?引起这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完成课程标准过程中要进行阅读、分析、思考、推理、综合等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教师则要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和恰当地使师生比较融恰的情境,使师生互动轻松自然。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通过图文来说明在气候不断进行变化之中的客观事实,尤其强调近现代时期的气候变化的剧烈性,突出人类活动是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反思人类的行为,从价值取向上认同人地和谐的观点,认识到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责任感、使命感的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结合教材备考纲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年级参考的考纲有所侧重,如起始年级要把学业考试的考纲与高考的考纲对比分析,结合教材知识点准备教学的难易度;学业考试的考纲所罗列的考点主要偏向对知识点的了解、理解、应用方面。(1)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2)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而高考考点则包括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方面,高考考点对知识点要求更高。根据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特征,从地理概念、地理基本技能到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划分为记忆、理解、运用等不同层次,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针对两类考纲对知识的要求不同,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与挖掘、拓展。根据不同的要求,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既能较好地传授地理知识,也能为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以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学业考试只要求学生了解近现代时期气温升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而高考要求学生能解释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及人为原因为什么是主要原因。从高考的角度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如教材47页阅读材料——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中“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降水增多,华北、东北南部等地降水出现下降趋势”。教师可以设计:结合我国水土资源配置谈以上这种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值得思考的东西真的太多了。
论文导读:
 四、备教材
备教材不只是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一些教师对所教的教材烂熟于心,但在备课时只要你站在不同的视角就会发现新的东西。备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还要明确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中强调的主流思想、正能量,使学生通过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此外,还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系统。教材是分章节、单元编写的,在阅读分析教材内容时,教师往往容易把着眼点放在局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而忽视对教材整体的把握。这样,就难以看到知识的背景和发展变化,难以看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难以理解教材编者在整体结构上安排的意图。作为整体的教材具有很强的逻辑结构。在分析教材时要特别强调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入手,使其互为背景,明确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以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为例:从宏观上符合当今气候特征,气候确实在变化;从整个教材结构来看,气候变化是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总结;从现实角度来看,气候变化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从本节教材结构来看,三个知识点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首先说明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运用图文和数字作为论据,接着推进到这种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即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最后是应对这种气候变化产生的不良后果,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延缓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
五、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关心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就能清楚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氛围,他们真实的认知水平怎样,学习基础怎样,哪方面知识掌握得好,哪方面知识欠缺,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学生很有积极性,学生近期学习压力大不大、有没有开展课外活动的时间等。通过全面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动态,使备课更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六、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组织的灵魂,也是教师对教材、学生理解后给教学过程的定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新课程是本着“关注学生发展,实现课程目标”的原则,要求教学必须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问题讨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论、情境设计、实地考察、实验模拟、阅读启发、谈话式教学、网络学习等。课堂教学可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堂上可以讨论、辩论,学生之间可以单独研究或集体协作;课外可以让学生研究、调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另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各版本教材都呈现了众多的学习案例以供学习。通过阅读案例和“活动”,尽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使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活动、师生活动中巧妙地穿插运用。

七、备师生活动

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合作研讨。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但教师往往在课堂上由于没有做好师生活动设计的准备,师生活动开展得不尽如人意,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教师一言堂,要么学生活动很难控制。学生活动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思维活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思考)、师生相互问答式活动、学生间讨论、网络学习活动、课内外实践活动等,每一堂课学生活动的时间必须有保证。所以,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学习环境、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好恰当的活动。只要教师想这么做,其实并不难。
八、备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师每一堂课必须完成的一个环节。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只是对这一节课知识点的罗列,根本起不到小结的应有的作用。课堂小结应该是对整堂课教学过程的高度概括,是具有提高性、启发性,突出重点、回味探究知识、师生评价收获的过程,而且也应该包括布置作业、布置下节课学生准备学习、活动的内容。所以,怎么小结也是值得教师精心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述所谈备课环节,如果我们能够在每一节课认真实行,我想师生都会受益很多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无为襄安中学)
责编/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