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三大一则微博暴露出语文教育三大荒唐学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561 浏览:73764
论文导读:计,语文学科不能依据学科学习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来安排学习内容,才闹出这样荒唐的笑话。荒唐之二:语文教师根本不该为这类试题荒废生命。根据微博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小学生做的这份试卷,在一段孔融让梨的拼音文字故事后面,共有四道试题:

1.这篇短文讲的是的故事。学生答案是“孔融”。教师判为正确。2.孔

“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上海一位一年级小朋友这样做的语文试卷,语文老师在考卷上判了个大大的红叉。“这道题也没固定答案啊,凭什么说真话就错了呢?”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一怒之下”把考题晒上微博。这条微博被网友争相转载,引发搜狐、网易等网站,中国教育报等许多报纸关于语文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剧烈争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看到这则微博以及引发的争论,我由此感到十分沉重十分伤感。沉重伤感的不是众多媒体广大网友所关注的道德教育问题,而是我国语文教育现状。我认为这则微博,揭示出现行语文教育触目惊心的三大荒唐,值得教育首脑和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警醒并及时应对。
荒唐之一:根本不该让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做这类题目。
稍有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段。这个阶段孩子们最应该做好什么才有益于母语学科的持续发展呢?几千年传统语文教学是狠抓“强根固本”四个字。
根是中华文化之根,强根就是打牢汉字基础。如何打牢?一是识字,二是明字理,三是规范书写、艺术书写。基础教育前期,汉字认读、书写应该作为语文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本乃修身成人之本,固本就是要打好民族经典背诵基础。民族经典是民族文化精华之结晶,是民族精神之源泉,是修身成人之依据。没有物质,只要魂魄在,物质可以再创造;如果丢失了魂魄,又何谈物质创造呢。坚守优秀民族文化之根,是每个中国孩子应承担的责任,更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自觉担负的职业使命。朗读背诵经典文本,是承继民族优秀文化的必要方式。朗读背诵本民族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可以转移风气。这是语文教育最为核心的东西,也是小学阶段孩子们最应该做好的事情。
强根固本,打牢汉字基础、经典基础,就是让下一代在基础教育阶段做好最应该做的事情,练好童子功,受用一生,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这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基础工程,没有这一基础,语文教育的其他美好设想都只能是空想而已。
作为过来人,大家扪心自问,让孩子们做这些苍白无聊、转瞬即忘的阅读题目有什么意义?对孩子们从文化源头上了解热爱自己的民族,了解热爱自己的文化有什么帮助?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这难道不是极其荒唐的事情?
做这类题目让孩子们错失母语学习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机姑且不论,这类题目小学生做,初中生做,高中生还做,任怎样有灵气的孩子,做十二年这样的题目都会把他们语文学习的胃口彻底败坏,都会让他们变得憨憨傻傻不正常。根本不该让孩子们做的荒唐事情为什么堂而皇之大行其道?那是因为没有人对语文学科统筹设计,语文学科不能依据学科学习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来安排学习内容,才闹出这样荒唐的笑话。
荒唐之二:语文教师根本不该为这类试题荒废生命。
根据微博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小学生做的这份试卷,在一段孔融让梨的拼音文字故事后面,共有四道试题:

1.这篇短文讲的是 的故事。学生答案是“孔融”。教师判为正确。

2.孔融 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横线上供选择的答案有两个:谦恭敬让、勤劳。学生答案是第一个。教师判为正确。
3.人们觉得奇怪,问孔融为什么不拿?省略号后面文字和学生答案没有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显示出来。

4.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答案是“我不会让梨”。教师判为错误。

看到这四道题目,每位语文老师都会感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三年级为止,各学段语文老师面前的练习题目、考试试卷中都少不了这样的试题。这类试题,做题的学生和判题的教师都不可能有简洁清晰而唯一的答案,这就是令教师学生极端头痛又不得不应对的阅读分析试题。
谁都知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十分个性化的思维创造过程。生活阅历不同,性情气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文本的感知感受解读也不同。任你如何思考,如何解读,如何感受,试卷这里却只有一个权威答案等着你。“我不会让梨”不合乎权威答案,老师只能也必须判学生为错误。
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试题选择了某作者的文章做阅读材料,原文作者兴冲冲做了这几道阅读题目,本以为十拿九稳,谁知一对答案却傻了眼,作者对自己文章阅读题的解读根本就不及格。这样极端的例子绝非个案。随便找个人出这类阅读题,足以难倒考试院的论文导读:
专家学者。如若不信,可以当场试验。
语文教师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理应自己多读经典好书,引领学生多读经典好书,师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积淀人文素养,提升语言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引领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但就是这样荒唐玄乎的题目,贯穿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十二年学校生涯,挤占师生阅读时间,师生生命的许多时光就消耗在这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导致如今阅读荒芜、经典文化失传的现状。
这种试题根本不该用作语文学业水平检测,应对这种试题根本不是语文教师应做的事情。举国中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被动地面对此类题目,这岂不是荒废生命,荒唐之极?
荒唐之三:这不是语文素质教育应该做的事情。
语文与国文、国语、母语、汉语、中文等义,像国旗、国歌一样代表国家尊严,像天文、水文、人文一样壮丽。语文奠定和培育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族思维、民族品格、民族特质、民族智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国学大师任继愈说过:“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自从有文字以来没有中断过。只有中国持续不断的五千年。语文课应该代表五千年的成果。”国人诟病语文,正表明对语文教育期望甚高;要繁荣现代文化事业,要文化立国提升民族软实力,离开母语无从谈起。
这则微博引发的争论,正暴露出语文学习基本规律与现行教育理念、语文应试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两大尖锐矛盾。
从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来看,学习汉语以识字为基础,必须掌握足够的识字量。我国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传统经验,就是“注重识字”。汉字从每个字的创造到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承载了华夏5000年的灿烂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得到的是全方位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步和谐的发展,这不仅是智育开窍,也是德育熏陶和美育陶冶,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清人王筠《教童子法》有“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之论,确实有其道理。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