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三大微博时代政府传播面对三大挑战小结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005 浏览:145801
论文导读:的“抱怨文化”发生共振,也刺激了负面信息的消费;其三,传统主流媒体的信息控制致使公众知情权难被满足,微博负面信息的审查门槛低,利于其传播;尽管微博拓宽了民众的知情权,倒逼政府加速改革,但也极容易在人们脑海中编织一个“坏中国”的片面中国形象。而且,微博上负面信息过多,容易影响网民的心理健康。加重“坏消息综合征”
政府传播是指政府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微博的出现丰富了政府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
第一大挑战:微博改变传播路径,对政府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带来挑战
技术的革新导致媒介的革命,新的媒介则造就新的信息环境。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生产、生活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微博以其特有的即时性、便捷性、丰富性,颠覆了传统大众传媒下的传播理论,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这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运行与管理,使得传统的单向性政府传播模式的传播力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微博的发展模糊了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改变了传播的路径,产生了“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互动服务”。信息生产不再被传统主流媒体和市场媒体所独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这样的技术设定直接带来“平等”的效应,致使信息源变得多样。微博这一“公共话语”功能激发了巨大能量,使其得以井喷式发展。然而,政府主流媒体是传统的单向性传播模式,信息的提供也受到版面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这使得政府主流媒体在传播时效的及时性、传播内容的丰富性方面难与微博相比。
以微博为代表的各种网络媒体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有些微博用户甚至以吸引眼球和追逐点击率为目标,逐步走向信息中心。而且,微博“永远在场”的信息传播特征,使之成为最迅捷的原始信息提供场所,诸多新闻事件都是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展开讨论,而后传统媒体再跟进,使之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这些都在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消费习惯,使微博分化和重构了媒体的话语权。在这种信息环境中,政府主流媒体因固有宣传理念的影响,突出宣传性,而新闻性略显不足,使得舆论空间逐步受到挤压,传播力弱化。尤其是有些传统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采取“集体失声”或回避的态度,与公众不能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最终导致自身的公信力和传播力受到影响。
第二大挑战:微博生态环境极其复杂,给政府传播环境带来挑战
首先,微博充斥着负面信息,是“解构狂欢”的舆论场,表现出强烈的反体制、反权力和反规范倾向,是大众碎片文化对严肃文化的抗争和解构。为什么微博上会负面信息泛滥?其一,微博具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信息传播惯性;其二,我国转型期凸显的社会问题导致民众心理失衡,不断集聚的不满情绪在微博平台得以释放,产生大量负面信息,这些信息容易与社会存在的“抱怨文化”发生共振,也刺激了负面信息的消费;其三,传统主流媒体的信息控制致使公众知情权难被满足,微博负面信息的审查门槛低,利于其传播;尽管微博拓宽了民众的知情权,倒逼政府加速改革,但也极容易在人们脑海中编织一个“坏中国”的片面中国形象。而且,微博上负面信息过多,容易影响网民的心理健康。加重“坏消息综合征”,重度微博使用“容易造成网友对环境强烈的不安全感,其突出表现就是网民对负面信息的偏听偏信和对正面信息的质疑”。
其次,微博平台的集体心理与集体反应容易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尤其在突发事件中,容易形成“沉默的螺旋”效应,声音变得越来越统一,“民意”也越来越难以甄别。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指出:“我们只根据事实便已知道,人作为行动群体中的一员,他们的集体心理与他们的个人心理有着本质的差别,而且他们的智力也会受到这种差别的影响。我们已经知道,智力在集体中不起作用,它完全处在无意识情绪的支配之下。”这阐释了集体心理对人的集体行为的影响。在微博上,个体心理与个体言行容易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微博讨论形成“意见场域”,而在这个场域中多数人的意见会成为一种“公共意见”,个体在意见交换的过程中,通常会先了解意见气氛,对于人们赞同的言论会积极表达和回应,最终使得少数观点越来越隐匿,这种“公共意见”或曰“社会舆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它直接对个体心理和个体言行产生作用。事实上,被“网意”绑架的事件屡见不鲜,各类“人肉搜索”都是复杂网络环境的原生态表现,如此一来,网络正义可能演变为网络暴力。
再次,政府在微博上的博弈对象极为复杂。天涯泄密事件了“73万史上最牛军团”、“马甲军团”等,这些都显示出互联网的生态环境极为复杂。由于互联网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和匿名性,容易被不法分子或利益集团操控。微博上各种僵尸粉、现象也凸显微博舆论文导读:挑战。第三大挑战:微博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使政府传播素养遭遇挑战由于微博并不强调好友关系,整个微博平台是开放的、自由的,任何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浏览任何信息。因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是弱关系,人与人之间是通过兴趣连接的弱关系。这种弱关系看似松散、实则紧密,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隐含社会
论环境的复杂。在这样的舆论喧嚣广场,各方力量都在利用微博进行博奔,这是微博的生态环境,也是政府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大挑战:微博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使政府传播素养遭遇挑战
由于微博并不强调好友关系,整个微博平台是开放的、自由的,任何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浏览任何信息。因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是弱关系,人与人之间是通过兴趣连接的弱关系。这种弱关系看似松散、实则紧密,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隐含社会风险。特别是在一些突发公共性事件中,一旦某种集体情绪或意识被唤醒,微博就能瞬间将弱关系的圈子迅速集结,并相互鼓动、联络、沟通,加强群体认同,加快信息蔓延,最终通过虚拟的社会组织来改变现实世界。譬如中东北非的阿拉伯国家掀起的“茉莉花革命”的浪潮,正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引发,最终使得线上的虚拟力量演变为线下的真实力量。在权利与权力的博弈中,执政23年的突尼斯阿里政权和执政30年的埃及穆巴拉克政权在短短几周内就被民众推翻。西亚、北非多国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尽管这些国外网站并没有进入我国,但微博作为相应技术平台在国内衍生,在社会组织与动员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微博的推动下,个人的公共行为能力被空前地放大。拥有微博。个人便可拥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力、活动号召力、政治运作力,且成本极为低廉。这种力量的影响非常深刻,它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强烈介入性,它关系党和国家的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在这一背景下,政府传播的素养亟待提高。一些党政部门和官员成为网民集体挖苦、调侃和嘲笑的对象,都凸显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的传播素养遭遇挑战。具体而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念上不正确:要么忽视新媒体,认为媒体完全可控,或者视新媒体为洪水猛兽;二是心理上不适应:存在情绪性的网络对骂、回应缺失、缺乏沟通互动等;三是技术上不过关:存在简单的操作失误;四是方法上不恰当:对待问题采取“捂、堵、躲、推、瞒”的处理方式,使事态恶化、公信力受损;五是管理上不到位,缺乏对政务微博等新媒介平台的有效管理。缺乏对舆情的及时预警等。
综上所述,微博给政府传播的传播力、传播环境、传播素养都带来巨大挑战,如何迎接这些挑战?简而言之,一方面,从制度层面上推动互联网管理与微博治理的法制化。微博已不再是简单的“虚拟世界”的产物,它是现实世界在互联网平台的客观存在,要时刻警惕它对现实世界的冲击。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应顺势而为,抓住微博时代互动沟通的便捷性,主动参与到微博空间中,将微博作为拓宽政府服务的抓手,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微博空间的影响力。另外,还要提升党政部门官员的传播素养,使他们了解新媒体、善用新媒体、善管新媒体。当然,微博只是一种媒介载体,它通过自身强大的媒体属性成为舆论的加热器,一些透过微博放大的危机事件实质上暴露了一些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加强有效管理并对微博舆情及时预警固然重要,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是根本。
(作者: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 吕红娟)源于:免费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