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表达微博中表达自由及其限制期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86 浏览:15772
论文导读:
摘要:微博作为表达自由的新载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现已成为很多人交流和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对推动、展示自我价值、繁荣文化都有着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最近一年来微博进展到顶峰,一些微博侵犯公私权利法律不足也逐渐显现,所以有必要对微博中的表达自由及如何合理限制这一自由进行探讨,探讨如何才能让微博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本论文在比较浅析和学理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微博进展历程中的法律案例对微博中的表达自由及其限制的原则、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根据探讨结果本论文发现微博中的表达自由在推进、推动法治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但是这种自由也不是没有边界的自由,如不加以限制就会对一些公权利和私权利产生威胁,所以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策略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制,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微博中的表达自由还面对着法律、管理手段等方面的不足,于是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本论文参考两大法系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法律环境和微博中表达自由有着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法律、行政、观念市场以及网络道德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微博中表达自由进行合理限制的具体倡议。关键词:微博论文表达自由论文限制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5
ABSTRACT5-6
目录6-8
绪言8-10
0.1 选题背景8-9
0.2 相关领域国内外探讨近况9
0.3 论文价值9
0.4 本论文的探讨策略9-10
第一章 表达自由与微博10-15

1.1 表达自由概述10-12

1.1 表达自由的概念10

1.2 表达自由的历史10-12

1.3 表达自由的限度12

1.2 微博的产生与表达自由12-15

1.2.1 微博的概念、进展与传播特点12-13

1.2.2 微博与表达自由的进展13-14

1.2.3 微博与表达自由限制论述的进展14-15

第二章 微博中的表达自由15-21

2.1 微博中表达自由的概念15-17

2.

1.1 微博中表达自由的主体15

2.

1.2 微博中表达自由的客体15-16

2.

1.3 微博中表达自由的内容16

2.

1.4 微博中表达自由的依据16-17

2.2 微博中表达自由的价值17-21

2.1 真理信息的大市场17-18

2.2 法治的助推器18

2.3 个人价值的小橱窗18-19

2.4 社会运转的解压阀19

2.5 繁荣文化的催化剂19

2.6 企业兴盛的润滑剂19-21

第三章 微博中表达自由的限制21-26

3.1 微博中表达自由限制的法理21

3.2 微博中表达自由限制的原则21-23

3.

2.1 合法性原则21-22

3.

2.2 合目的原则22

3.

2.3 合比例原则22-23

3.3 微博中表达自由限制的种类23-26

3.1 对微博网络运营商的限制和对微博用户的限制23-24

3.2 对微博表达自由行为的法律限制、行政限制和技术限制24-25

3.3 事先约束和事后处理25-26

第四章 两大法系在微博中表达自由限制方面的比较探讨26-29

4.1 大陆法系对微博中表达自由的限制26-27

4.2 英美法系对微博中表达自由的限制27-28

4.3 两大法系在微博中表达自由的限制方面对我国的借鉴28-29

第五章 我国微博中表达自由有着的不足29-37

5.1 命运多舛,坎坷路举步维艰29

5.2 法律芜杂,系统上亟待梳理29-31

5.3 权利博弈,冲突中艰难调和31-37

5.

3.1 微博中的表达自由同国家安全的冲突与博弈31-32

5.

3.2 微博中的表达自由同社会秩序的冲突与博弈32-33

5.

3.3 微博中的表达自由同公共卫生和公共道德的冲突与博弈33

5.

3.4 微博中的表达自由同著作权的冲突与博弈33-34

5.

3.5 微博中的表达自由同隐私权的冲突与博弈34-35

5.

3.6 微博中的表达自由同名誉权的冲突与博弈35-36

5.

3.7 微博中的表达自由同公正审判的冲突与博弈36-37

第六章 对我国微博中表达自由限制的具体倡议37-41

6.1 改善微博中表达自由限制的法律系统37-38

6.2 丰富微博中表达自由限制的行政管理手段38-39

6.3 观念市场对微博中表达自由的限制39

6.4 网络道德观念的建论文导读:设对微博中表达自由的限制39-41结语41-42参考文献42-45致谢45-4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探讨成果46上一页12
设对微博中表达自由的限制39-41
结语41-42
参考文献42-45
致谢45-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探讨成果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