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高山流水传统筝曲《高山流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202 浏览:94475
论文导读:
摘要:《高山流水》作为古筝曲的代表曲目,其演奏技法有三个流派的诸多版本。文章以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派和山东派的《高山流水》作为代表,探析不同风格流派的差异性,以及意境和内涵的不同,以期古筝学习者正确把握不同流派《高山流水》的演奏风格,以及音乐欣赏者对不同流派《高山流水》的辨别。
关键词:高山流水;浙江筝派;山东筝派;风格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有多种谱本,并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筝曲《高山流水》是独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目,现有浙江、山东、河南三个流派的版本。河南筝派《高山流水》在教学和演奏中使用较少,因此在文章中不作分析。现以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派和山东派为例,就《高山流水》的演奏风格进行比较。

一、演奏技法的不同

1.浙江派《高山流水》全曲以清弹为主,前半部分“高山”中,技巧上面主要是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带按滑的“大撮”,突出浑厚而优美的音色,用“摇指”来表现长音。在这段音乐中,要求把音“拉”得很长,这就要在手指上加以控制,还要用气息来贯穿,因此在演奏中需要把心情控制得沉稳,这样才能表现出空灵悠远的感觉。
中间段落的指法技巧较简单,多用“勾”、“抹”、“托”,要注意的就是速度的把握,不要太慢,要让音乐流动起来,在演奏上随时调整速度。如果感到开始的速度起慢了,一定要在后面的演奏中提上来。另一方面,在乐曲的音乐处理上要有很多情绪变化,时而柔和、时而流畅、时而跳跃、时而活泼,总之要让流动的音乐有一定的变化,其中“流水”部分的前一句,应加重右手中指的力度,向下压弹,左手不断的上下滑音,听上去就象是把石子丢在水中,形成了层层的水波,使音乐形象更加生动。
乐曲后半部分“流水”一段,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地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流水的不同形态,展现了流水由细流涓涓低迴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在演奏中,首先要求刮奏时要突出旋律音,在技巧和指法运用上要注意食指的用力,刮奏要轻,旋律音突出,左手的上滑音配合也是很重要的。还要注意右手在刮奏时不要间断,将水流不断,生生不息的意境表现出来。另外,在音乐处理方面,要把水的形态用手指和气息表现出来。在谱面强弱标记的提醒下,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处理和控制,更要注意情绪的变化。
浙江派《高山流水》左手按、揉技巧比较细腻圆润、柔慢、重韵味。
2.山东派《高山流水》在演奏时,右手技巧较多,也较难。“托劈”、“双托”、“连托”,都是常用指法。
在演奏中,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乐曲的引子由庄重的和弦开始,以双手交替演奏的形式,描绘出高山耸立的巍峨气魄。接着以双手交替的加花手法,引出小溪潺潺流水之声。
第一乐段右手运用劈、托、抹、挑、花指等演奏手法,由慢而快,描绘出小溪潺潺、叮咚作响的美妙意境。在第一段中要着重突出左手按、滑的变音效果,尤其是滑音要自然、慢而含蓄。
第二段速度较快,突出“花指”的运用。“托劈”中先“劈”后“托”这一技巧在这一段中运用最多,多使用在十六分音符中,与左手按、滑的快速配合,表现出清风拂弄着松柏翠竹时婀娜多姿的形象,给人以清新秀丽,欢快舒畅的感觉。
乐曲的最后一段,因大指加花衬托中指奏出的主旋律及波浪起伏的连续切分音,造成热烈欢快的气氛,好似涓涓细流汇集而成滚滚飞瀑,直泻深谷,声响轰鸣。

二、曲调的不同

1.浙江派《高山流水》流传最广,表演最多,曲调优美、典雅,韵味十足,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的韵味。全曲共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表源于:论文怎么写www.7ctime.com
现了高山的雄伟苍劲,后半部分细腻地刻画了流水的不同形态,展现了流水由细流涓涓低迴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在全曲开始部分,右手跨两个八度同时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前半部分乐曲平稳淡雅,乐曲中部右手如水般流畅,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乐曲的后半部分,乐句之间音程跳进进行,并用了很多叠句,花指不断奏出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急,乐曲较高亢激动,似巍巍高山雄伟宏大。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2.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由高自成先生改编的《高山流水》是以“论文导读:比较幽雅、柔美、稳重、含蓄抒情,注重内在感情的表现,弹奏起来曲调温文尔雅,细腻动人,深具柔和的南国风情。山东筝派在演奏时较泼辣、粗犷、重形象表现,乐曲起伏较大,有跳动感,弹接力度也较大,出音高亢嘹亮、苍劲有力。通过笔者的比较分析,以期古筝学习者正确把握不同流派《高山流水》的演奏风格,以及音乐欣赏者对不同流派《
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为骨架,加进双手引子,改第一段“琴韵”为“小溪流水”,改第三段“夜静銮铃”为“高山流水”,并采用加花手法使演奏乐曲向“流水”、“高山”方向靠近,与标题尽可能的贴切。再加之最早期以合奏形式出现而被称之为“对流水”、“碰八板”,都为乐曲的最终定名打下了伏笔。这首曲子是现如今广泛流传的山东古筝名曲。
山东派《高山流水》三个乐段自然衔接加引子和改动后的结束乐句,构成了整体上的起、承、转、合。起:乐曲双手撮出的四、五度合音,力求协和自然,双手上下刮奏出的花音似潺潺流水,流畅、清新,从意境上为主题打下基础;承:“小溪流水”,整个乐阶起伏不大,旋律平直稳定,左手滑音、按音均在小的变化中完成,中间的反复,恰恰又承袭了传统民间乐曲的反复形式;转:“风摆翠竹”,主旋律属轻快形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与左手滑音巧妙配合,句逗间短暂有力的停顿,乐句间反复相映,在节奏上比第一段显快,情绪上有一种向上、明快、诙谐感觉;合:“高山流水”,从“转”到“合”,其情绪的反映,旋律走向,结合得较为紧密。花指、大指、双勾的指法运用,加上左手在中指弹音的位置上做幅度较大的滑颤,使旋律的发展显出一层层似流水击石,拍打岩石发出的声鸣,充分地发挥了筝的演奏特色,将乐曲推向结束。

三、音乐表现的不同

1.笔者认为,浙江派《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意境深远绵长。其演奏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在演奏中表演者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要注重音乐的内在表现。
2.山东派《高山流水》作者借描写自然景物,而实际上则是触景生情,奏出百姓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感情的抒发,着重从旋律上表达情、意,寻找知心、知音、知己,从中体会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友情和爱,似高山流水那样源远流长,永远沁人肺腑。山东派《高山流水》乐曲欢快,气氛强烈,动作表演则稍显夸张,注重效果性的表演。其演奏风格豪爽奔放、刚中有柔、庄重古朴,深具中原韵味。
文章从风格流派的差异性、意境和内涵上进行比较,由此得出:在演奏传统筝曲《高山流水》时,浙江派比较幽雅、柔美、稳重、含蓄抒情,注重内在感情的表现,弹奏起来曲调温文尔雅,细腻动人,深具柔和的南国风情。山东筝派在演奏时较泼辣、粗犷、重形象表现,乐曲起伏较大,有跳动感,弹接力度也较大,出音高亢嘹亮、苍劲有力。通过笔者的比较分析,以期古筝学习者正确把握不同流派《高山流水》的演奏风格,以及音乐欣赏者对不同流派《高山流水》的辨别。
参考文献:
何宝泉,孙文妍.人民音乐[J].北京:2001(3).
郭雪君.王巽之和浙派古筝[J].北京:中国音乐1993(3).
[3]高自成.山东筝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4]项斯华.中国古筝名曲荟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5]苏巧筝.论中国古筝的流派[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6]袁静芳.民族乐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