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油层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储层学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51 浏览:21521
论文导读: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水下天然堤及决口扇(简称水下分流河道侧翼)等微相,缺乏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为油气的储集提供了有效的空间。储层岩石学特点表明:探讨区岩石组份以长石为主,主要岩石类型有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长石含量在4

2.78~516%之间,平均48.75%;石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位于盆地中西部天环凹陷中部。三叠系延长组中的长8油层组是重要的石油产层,主要发育了湖泊—三角洲沉积系统,油气藏以岩性油气藏为主。随着石油产量和勘探规模的扩大,需要对储层的各项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但其储集条件较差,主要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胶结程度较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区内成岩作用、储层特点等方面的探讨缺乏。针对这一近况,本论文以沉积学和石油地质论述为指导,利用钻井岩芯等测、录井资料、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等测试浅析手段,对该区沉积微相、沉积作用及储层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浅析和探讨,取得了以下认识:大量精细的岩心观察工作总结出本区包括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波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爬升层理粉砂岩、透镜状层理粉砂质泥岩、块状层理泥岩等21种岩石相。本区最常见2种岩石组合类型,即常发育在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的正韵律砂岩相组合和发育在水下天然堤微相中韵律暗色泥岩相-粉砂岩相组合。测井相浅析表明:箱形曲线和正旋回的钟形曲线都是富砂的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的特点;水上(水下)天然堤的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指状;决口扇一般体现为漏斗型;而分流间湾的自然伽玛曲线呈光滑微曲或直线形。岩心和测井综合浅析结果认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毯式浅水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发育有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和天然堤及决口扇(简称分流河道侧翼)等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水下天然堤及决口扇(简称水下分流河道侧翼)等微相,缺乏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为油气的储集提供了有效的空间。储层岩石学特点表明:探讨区岩石组份以长石为主,主要岩石类型有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长石含量在42.78~52.16%之间,平均48.75%;石英含量在21.99~29.18%之间,平均25.12%;主要填隙物成分有:绿泥石、方解石、铁方解石、伊利石、硅质;胶结物主要为碳酸盐,高岭石,硅质,绿泥石等。岩石粒度偏细,主要为细砂岩,磨圆度为次棱角状,分选性中等—好。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而结构成熟度较高。成岩作用浅析探讨表明:区内主要成岩作用类型为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两个重要因素。长石的溶解产生次生孔隙对储层的物性具有重大作用。成岩阶段的划分表明探讨区已达中成岩阶段A期,局部已经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在上面陈述的浅析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收集整理的孔渗数据对姬塬地区储层特点开展探讨,探讨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分布范围在7.49%-14.39%之间,平均为10.79%,渗透率分布范围在0.08-4.79×10-3μ m2之间,平均为1.15×10-3μ m2。本论文以储层岩石学特点入手,详细浅析了砂岩的孔隙结构和储集性能,探讨了原始矿物组分、成岩作用、非均质性对储层质量的制约因素,阐述了特低孔超低渗储层的地质特点及原因,划分了成岩相、浅析了储层的分布规律。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的主要成岩相类型包括:铁方解石胶结相、绿泥石薄膜—长石溶蚀相、高岭石—铁方解石胶结相。建立了探讨区储层的综合评价标准,探讨区内将储层划分为三大类,即Ⅰ类储层,Ⅱ类储层,Ⅲ类储层;Ⅰ,Ⅱ类储层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区,分布在工区西北部和中部;Ⅲ类储层多位于分流河道侧翼或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微相中。关键词:姬塬地区论文长8油层组论文沉积微相论文毯式浅水三角洲论文成岩相论文储层评价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6
Abstract6-10
第1章 绪论10-14

1.1 选题背景及探讨作用10

1.1 论文来源10

1.2 探讨的目的作用10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及进展10-11

1.3 主要探讨内容及技术路线11-12

1.4 完成的工作量12-14

第2章 姬塬地区地质背景14-20

2.1 构造背景14-15

2.2 沉积盆地演化15-16

2.2.1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论文导读:方式41-474.3.1湖盆三角洲系统41-434.3.2湖盆三角洲沉积方式43-444.3.3沉积相和砂体平面展布特点44-47第5章储层特点与评价47-725.1储层岩石学特点47-485.1.1储层岩石类型475.1.2填隙物成分特点47-485.2储层成岩作用探讨48-615.2.1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点49-545.2.2成岩阶段确定与成岩序列浅析54-575.2.3成岩相浅
海陆过渡带沉积15

2.2 晚三叠世—早白垩世陆相沉积期15-16

2.3 新生代拉张断陷干旱陆相沉积期16

2.3 地层划分简述16-20

第3章 地层比较20-23

3.1 测井曲线的选用20

3.2 地层比较标志层的选定20-23

第4章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点23-47

4.1 物源浅析24-25

4.2 沉积相浅析25-41

4.

2.1 岩石学特点26-29

4.

2.2 沉积构造29-33

4.

2.3 古生物特点33

4.

2.4 单井岩石相、岩石相组合33-37

4.

2.5 测井相37-41

4.3 沉积系统和沉积方式41-47
4.

3.1 湖盆三角洲系统41-43

4.

3.2 湖盆三角洲沉积方式43-44

4.

3.3 沉积相和砂体平面展布特点44-47

第5章 储层特点与评价47-72

5.1 储层岩石学特点47-48

5.

1.1 储层岩石类型47

5.

1.2 填隙物成分特点47-48

5.2 储层成岩作用探讨48-61
5.

2.1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点49-54

5.

2.2 成岩阶段确定与成岩序列浅析54-57

5.

2.3 成岩相浅析57-59

5.

2.4 成岩储集相类型59-61

5.3 储层特点61-67
5.

3.1 孔隙特点61

5.

3.2 物性特点61-64

5.

3.3 孔隙结构评价64-67

5.4 储层分类及评价67-72
5.

4.1 储层分类67-68

5.

4.2 储层评价68-72

第6章 结论及认识72-73
致谢73-74
参考文献74-77
个人介绍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