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衔接如何平稳过渡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517 浏览:60147
论文导读:
摘要: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一直就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也是能否顺利完成高中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本课题就是针对这一环节提供几点具体做法。首先,梳理初中英语知识,搭好高中知识框架;接着,从学法上指导,特别是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从创新课堂教法,逐步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 教学 衔接 梳理 框架 学法 教法
虽然高中英语学习是初中英语学习的延续,但绝不仅仅是教材的转换与知识的增多,从根本上讲是基础语言与应用语言的差别。所以能否让这重要的环节平稳过渡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教学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下面是笔者在农村十年来的高中教学中摸索中一些较为可行性的做法,供同仁们参考与指正。

一、梳理好初中英语知识

我认为上高一新课之前,很有必要集中补一下语音,帮学生一起回顾根据音标和读音规则来认读和拼写单词,提高复习旧词带动学习新词的自学能力。我从“what is English?”入手,复习26个字母,48个音素;接着引出第二问题“why do we study English?”,讨论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再从“How do we study English?”切入,总结学习英语的方法。我把中学阶段所有的语法项目都罗列在黑报上。英语的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所以我先让同学们回忆出十大词性,当然要把这些不太关联的词类记起来是很枯燥,于是我以名词为例,引导大学用思维导图(mind-map)的形式,巧妙记住词性及用法。如图:

接着,再强调动词的作用及用法,于是和同学们一起回忆动词的一系列变化,从而梳理好初中的八大时态和两种语态,然后就顺便引出高中要学的非谓语动语(动名词、不定式和分词)。最后从句子的种类出发来复习句法。如图所示:

在这讲课上,我对高中的从句只做大概的介绍和梳理,在接下来的高中同步课程中将对这些知识做具体的讲解。
为什么要在初高中衔接教学时,就把中学阶段所有的语法项目都罗列出来呢?因为我觉得如果上高一时,没有给同学们一个整体轮廓,没有先搭好知识框架,那学生学英语就像蒙着眼睛被老师带入一座大厦,到了一扇门,老师叫睁开眼睛看:“这就是宾语从句”,再蒙着眼睛进入第二扇门说:“这是非谓语动词”,学生根本无法产生整体的概念。然而当我们知道这座楼有多高、有几扇门之后,我们就知道了整体的知识框架,然后到了学到相关的知识点时,就知道了他们各自是住哪个单元里。等到高三复习时,就不会乱,所以高一开始就必须搭好知识框架。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英语要做到有计划性,全面性。人们常说:“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所以对高一的新生加强学法指导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初中时,我们对学生的预习要求比较粗放,但到了高中,随着英语课文篇幅的加大,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如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就适应不了高中的课堂教学过程。为了把这个环节做好,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逐步规范要求。预习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听课的时候,也会更加精力集中,具有针对性。
2.写作的习惯。写作属于综合使用能力的题型,对学生是富有挑战性的客观题,所以一定要引导他们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我鼓励新生们以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为基调,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再使用复合句来表达,但强调一点,必须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我的做法是这样的:从高一第三天开始,每天课前5分钟与同学们一起欣赏并点评一篇来自同学们亲自写的值日报告(课前先写在黑板上),持续一学期之后,你就会发现:

这些初中生常见的共同错误,到期末时基本上都消失了。
3.查词典的习惯。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本英汉双解词典,而且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必备的学习工具书。
4.阅读的习惯。通过大量阅读,不断复习已知词汇,吸收新词,扩大词汇量。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各种阅读策略的技巧。

5.大声朗读的习惯。

6.收集错题的习惯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7ctime.com


三、创新教法,让学生逐步从“学会”转到“会学”

在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难点和课堂教学容量,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故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创造一个适合于学生的知识难度和知识容量,利用论文导读:thespecialqualitiesofyourbestfriends?3.Whatdoyoudoforyourfriends?让学生们去思考、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慢慢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不断调整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可见高一时,我们
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1962)提出的“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课堂上,传输给学生的语言信息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如教NEFC SB1 Unit 1 Friendship中的Warming up时,我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展开教学。由于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大家彼此都不太熟悉,对交朋友这一话题充满了兴趣和好奇,也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指导,于是我针对性地提出几个问题:1.Are you good at making friends?2.What are the special qualities of your best friends?3.What do you do for your friends?让学生们去思考、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慢慢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不断调整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可见高一时,我们老师必须做好向导,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去学。
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平稳过渡衔接教学,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自己英语基础知识有所增加,尤其是来自农村中学英语底子薄的学生。这样的衔接教学,不但降低了他们对高中的畏难情绪,而且还会对自己的新角色有个充分的认识。
参考文献:
Vygotsky L. Thought and Language. Cambridge,MA:MIT Press,1962.
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