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论述及其实现途径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56 浏览:110030
论文导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总是利用民族和宗教不足,迷惑人心,制造混乱。例如2009年7月5日,以民族分裂分子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发动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不仅给新疆的经济带来了损失,而且损害了各民族之问的感情。由此,加强民族间的团结,实现民族和谐势在必行。而民族和谐又是社会整体和谐
摘要:自以党十六届四中全会论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足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命题以来,我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展。和谐社会即是指社会的各种要素和联系相互融洽的美好社会。国外学者菲利克斯·格罗斯曾在文中指出:“我们的地球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宗教和肤色的人们的栖息之地。以远古时代起,当不同部落或民族相遇之后,频繁战争和冲突就接踵而至,大大多于和平方式下的磨合、适应以及对差别的包容。不同的民族、部落、宗教和种族如何和睦地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国家、甚至同一条街道,这是一个古老又非常现代的不足”。①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改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进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联系,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进展,地区差距也进一步拉大,民族间有着着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的矛盾,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利益矛盾是现阶段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特点和突出体现。以内部来看,民族地区,尤其边疆民族地区因其自身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进展进程显著滞后,导致我国贫困人口的大部分仍然分布在西部民族地区。以外部来讲,西方敌对势力以没放弃对我国的“西化”、“分化”图谋,千方百计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而我国民族地区正处在这种渗透的前沿,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一些国际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总是利用民族和宗教不足,迷惑人心,制造混乱。例如2009年7月5日,以民族分裂分子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发动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不仅给新疆的经济带来了损失,而且损害了各民族之问的感情。由此,加强民族间的团结,实现民族和谐势在必行。而民族和谐又是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它的必要条件,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论文民族和谐论文实现途径论文现实作用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3-4
Abstract4-8
第一章 导言8-10

1.1 民族和谐的写作背景8-9

1.2 民族和谐的探讨视角9-10

第二章 对民族和谐的诠释10-16

2.1 对“民族”概念的理解10-12

2.2 释“和”12-13

2.3 当代民族和谐的含义13-16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和谐论述16-26

3.1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和谐论述16-21

3.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民族和民族不足进展规律的论述16-18

3.

1.2 关于处理民族不足原则的论述18-19

3.

1.3 解决民族不足途径的论述19-21

3.2 列宁的民族和谐论述21-26
3.

2.1 列宁关于民族不足进展规律的论述21-22

3.

2.2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民族接近和融合的论述22-23

3.

2.3 列宁关于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论述23-24

3.

2.4 列宁的民族自决和民族区域自治论述24-26

第四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论述26-33

4.1 的民族和谐思想26-29

4.

1.1 民族识别论述是思想的论述前提26-27

4.

1.2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论述是思想的论述基石27-28

4.

1.3 民族区域自治论述是思想的论述核心28

4.

1.4 各民族共同进展繁荣论述是思想的论述归宿28-29

4.2 的民族和谐论述29-31
4.

2.1 民族进展观29-30

4.

2.2 革新开放观30-31

4.

2.3 祖国统一观31

4.3 的民族和谐思想31-33
4.

3.1 做好民族工作的动力就是要弘扬民族精神32

4.

3.2 提出民族、宗教无小事32-33

第五章 当前我国有着的影响民族和谐的因素33-38

5.1 经济和历史因素33

5.2 文化观念因素33-34

5.3 语言利用因素34-35

5.4 传媒因素35

5.5 外部环境或势力的影响35-38

第六章 目前实现民族和谐的途径38-46

6.1 以国家层面推动民族和谐38-40

6.2 以民族层面推动民族和谐40-43

6.3 以社会政治层面推动民族和谐43-46

结语46-47
参考文献47-51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1-52
致谢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