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力量软硬力量协调运用与国家对外联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489 浏览:35347
论文导读:工具:即以性质协调、机制协调和互动协调三个方面来浅析国家软硬力量运用的总体情况;同时以国际形象、国际地位、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四个方面来考察国家外交目标的实现情况,以而探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中国对外联系政策的探讨和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为验证上面陈述的假设,本论文选取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为考察对
摘要:现实主义国际联系论述探讨重视国家行为体的硬力量与外交政策之间的联系。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力量论述,强调软力量具有硬力量难以达到的政策效用,可能成为国家对外联系中的优先选择。实际上,单一的软力量或者硬力量探讨都很难揭示二者在推动国际联系进展中的运作规律与作用。学术界就软硬力量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至今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为明确探讨对象和范围,本论文第一章首先对软硬力量概念和论述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界定,以便为后文进一步阐述打下论述和逻辑基础。本论文认为,外交目标的实现与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呈正相关联系。易言之,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能够发挥二者的最大效能,推动国家外交目标更稳健地实现。为验证这一假设,本论文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浅析工具:即以性质协调、机制协调和互动协调三个方面来浅析国家软硬力量运用的总体情况;同时以国际形象、国际地位、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四个方面来考察国家外交目标的实现情况,以而探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中国对外联系政策的探讨和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为验证上面陈述的假设,本论文选取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为考察对象,以“三个协调”为浅析工具,对中国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与外交目标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考察浅析。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领导人的代际更替以及国内体制机制的变革,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目标和软硬力量的运用并非一成不变,由此,有必要进行分期考察。各时期的划段的依据主要是考虑中国对外政策也即软硬力量协调运用政策在某一时期的内在一致性和外在体现的连贯性,以便探讨相对稳定的政策与国家外交目标间的联系。考察发现,在时期,中国软硬力量的运用总体而言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这种鲜明的个性深刻影响了软硬力量运用的性质协调:与社会主义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开展软硬力量的合作,与敌对国家、老牌殖义和霸权主义国家则突出革命和斗争。软硬力量运用性质协调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机制的协调运用:中国被既有国际机制的主导者--欧美等发达国家认定为挑战者,很难有效利用国际机制来发挥本国的软硬力量,这不可避开地延缓了部分外交目标的实现。以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1年苏联的解体,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执政时期。当时的中国判断世界主题已经以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进展,由此,始终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软硬力量运用政策。软硬力量运用政策以意识形态回归客观理性,中国由此迎来了持续、稳定的进展。以合作为基调的软硬力量运用,使得国际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并愿意与革新开放的中国加强往来,中国由此开始融入国际社会并初步通过国际机制来运用自己的软硬力量。这一时期的互动协调主要呈现为硬力量对软力量的带动作用。以1992年开始,第三代领导集体引领中国革新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继续执行和平、进展、合作的外交政策,争取和坚持和平进展道路,推动实现和谐世界;强调软硬力量的合作性运用,不仅重视政治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而且重视形象亲和力和道义感召力;利用国际国内机制运用软硬力量的水平不断提升,努力利用自身的软硬实力构建自己的规范性战略系统;更加注重软硬力量的互动来推动国内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进展和外交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回顾可知,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可以推动国家外交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优化国家对外联系。由此,在对外联系中,外交决策部门应认真探讨制定符合国际国内实际的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政策,通过软硬力量的性质协调、机制协调、互动协调来推动国家外交目标和国家利益的实现。关键词:软力量论文硬力量论文外交目标论文国际机制论文互动协调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致谢4-5
摘要5-7
Abstract7-9
目录9-12
绪论12-17
第一章 国家对外联系中软硬力量的运用17-34
第一节 软力量的概念及其运用17-22

一、 软力量概念的界定17-19

二、 软力量的运用19-20

三、 软力量运用的功效20-22

第二节 硬力量的概念及其运用22-24

一、 硬力量的概念22-23

二、 硬力量的运用23

三、 硬力量运用的功效23-24

第三节 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论述假设24-32

一、 论述假设24-25

二、 协调运用的三种路径25-28

三、 影响软硬力量运用的因素28-31

四、 功效评估的“四个抓手”31-32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框架32-34
第二章 1949—1978 年中国软硬力量的运用34-64
第一节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因素34-38

一、 国际环境34-35

二、 国内环境35-36

三、 外交目标诉求36-37

四、 对内政外交的认知37-38

第二节 软硬力量的运用38-61

一、 软硬力量运用的性质协调38-46

二、 软硬力量运用的机制协调46-54

三、 软硬力量运用的互动协调54-57

四、 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案例剖析57-61

第三节 软硬力量运用的功效评估61-64

一、 国家形象61

二、 国际地位61-62

三、 国家经济利益62

四、 国家安全利益62-64

第三章 1979—1991 年中国软硬力量的运用64-86
第一节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因素64-71

一、 国际环境64-66

二、 国内环境66

三、 外交目标诉求66-67

四、 对内政外交的认知67-71

第二节 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71-82

一、 软硬力量运用的性质协调71-77

二、 软硬力量运用的机制协调77-81

三、 软硬力量运用的互动协调81-82

第三节 软硬力量运用的功效评估82-86

一、 国家形象82-83

二、 国际地位83

三、 国家经济利益83-84

四、 国家安全利益84-86

第四章 1992 年以来中国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86-120
第一节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因素86-91

一、 国际环境86-87

二、 国内环境87-89

三、 外交目标诉求89-90

四、 对内政和外交的认知90-论文导读:硬力量运用的互动协调113-115第三节软硬力量运用的功效评估115-120一、国家形象115-116二、国际地位116-117三、国家经济利益117四、国家安全利益117-120第五章三个时期软硬力量运用的比较与启迪120-142第一节对内政外交认知的比较浅析120-123一、时期认知情况浅析120-122二、时期认知情况浅析122三、
91
第二节 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91-115

一、 软硬力量运用的性质协调92-102

二、 软硬力量运用的机制协调102-113

三、 软硬力量运用的互动协调113-115

第三节 软硬力量运用的功效评估115-120

一、 国家形象115-116

二、 国际地位116-117

三、 国家经济利益117

四、 国家安全利益117-120

第五章 三个时期软硬力量运用的比较与启迪120-142
第一节 对内政外交认知的比较浅析120-123

一、 时期认知情况浅析120-122

二、 时期认知情况浅析122

三、 1992 年以来认知情况浅析122-123

第二节 “三个协调”的比较评析123-130

一、 性质协调的比较浅析123-126

二、 机制协调的比较浅析126-128

三、 互动协调的比较浅析128-129

四、 小结129-130

第三节 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不足评析130-134

一、 认知方面的不足评析130

二、 性质协调的不足评析130-131

三、 机制协调的不足评析131-133

四、互动协调的不足评析133-134

第四节 对未来中国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启迪134-142

一、 认知层面的启迪135-136

二、 性质协调的启迪136-137

三、 机制协调的启迪137-139

四、 互动协调的启迪139-142

参考书目142-151
英文著作142-145
中文著作145-149
中文译著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