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探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目前状况探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01 浏览:124183
论文导读: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他们对党的理想信念、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对国家、政党、政体的认同,不仅在当下事关人心向背,政治稳定,而且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与前途命运。二、研究方法及调研对象本次调查采取匿名问卷的形式进行,对河北省10所高校201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预科学生是来自
[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河北省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现状,对河北省10所高校201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调查显示少数民族预科生政治认同的主流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在动机缺失、不了解少数民族政策等。因此提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少数民族预科生为本、以媒体技术为手段,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政治认同教育
[作者简介]张文洲(1965- ),男,河北黄骅人,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刘海英(1978-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河北石家庄050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项目编号:HB12JY075)的阶段性成果和河北师范大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预科生政治认同教育探索”(项目编号:W2009Q33)的研究成果之一。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49-02
少数民族生作为我国民族地区重要的人才资源,肩负着建设祖国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他们的政治认同,不仅事关人心向背,而且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与前途命运。因此要特别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认同教育。

一、问题提出及意义

马振清先生提出:“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依据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目标确定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看做是某一政党的成员、某一政治过程的参与者或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并自觉以组织及过程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与这个政治组织保持一致,支持这个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是政治认同。”①“大学生政治认同,是指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现实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所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与政治体系保持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相应的行为活动。”②
少数民族预科生刚刚结束高中生活,正处于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尚未成熟时期。他们具有年龄较小、民族成分复杂、敏感问题多、管理周期短、生活节奏快等特点,受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不足的影响,容易产生政治认同模糊现象。少数民族预科生作为我国民族地区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精英阶层,肩负着建设祖国、维护稳定团结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他们对党的理想信念、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对国家、政党、政体的认同,不仅在当下事关人心向背,政治稳定,而且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与前途命运。

二、研究方法及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匿名问卷的形式进行,对河北省10所高校201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预科学生是来自河北省内的少数民族,以满族、回族、蒙古族为最多,有近10个民族,多为散居,与大部分汉族学生一样接受较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且以汉语教育为主。预科学生都参与统一高考,有部分学生高考分数高于省重点线,为了选择更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多读一年预科。河北省201少数民族预科生共有591名,发放调查问卷119份,收回119份,有效问卷117份,有效问卷占河北省少数民族预科生总数的近20%。其中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7ctime.com
,满族学生90人,回族学生20人,蒙古族学生7人;党员8人(包括预备党员6人),团员108人,群众1人;文科学生43人,理科学生74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表明,少数民族预科生普遍积极、健康、向上。他们拥护中国的领导,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高度认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国家未来发展趋势表现非常乐观。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政治认同的主流积极向上

1.拥护中国领导,愿意加入党的组织。在调查中,受访学生普遍拥护中国领导,认同党执政的合理性、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人民选择的必然性。坚信只有坚持的领导和执政,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在问到“你对中国的态度”时,76.4%的同学表示“热爱并积极争取加入”。在问到“你对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同程度”时,78.6%的同学表示非常认同,15.4%的同学表示比较认同。在进一步问到“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看法”时,8

2.9%的同学认为这是科学的理论,需要与中国实际更加紧密的结合。

2.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认同程度非常高。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方针政策。调查显示,少数民族预科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有很高的支持率和认同度。在问到“你对以下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认同程度”时,84.5%的同学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3%的同学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76.1%的同学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人民代表选举制度”。
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调查显示,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政策具有很高的支持率和认同度。当问到“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所持的态度”时,83%的同学表示充满信心。
4.热爱祖国,愿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国家繁荣、民族进步、社会和谐是大学生成就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调查中,少数民族预科生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愿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当问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你感到”,有8

2.5%的同学回答论文导读: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进上一页123下一页

非常自豪。问到“你如何看待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时,58.9%的同学表示非常认同,35.1%的同学表示基本认同。当进一步问到“如果国家突然遇到危险或困难,你会”,77%的同学明确表示“可以献出一切”或“尽最大力量”。5.关注时政,对国家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得非常乐观。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预科生十分关心时政 、社会和经济等。他们对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和国计民生等高度关注。当问到“你最关注那些新闻”时,回答前三位的分别是:关注时政的同学占38.9%;关注经济的占13.9%;关注社会的占13.6%。进一步问到“请你对我国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时,达88.9%的学生认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79.5%的学生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二)少数民族预科生政治认同存在的某些问题

1.求学深造的内动力有些缺失和被动。少数民族预科生也曾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在父母的期盼中,一切为了高考,死读书,求高分。他们求学的动力难免产生偏差,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踏入预科阶段,对于为什么学、为谁学,思想上认识还不深刻。当问到“你求学深造的最大动力是”,除有21.4%和22.2%的同学回答“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进步作贡献”“成才的愿望”外,还有26.6%和11.9%同学回答“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另有1

7.9%的同学回答“其他”。

2.对我国现行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本民族发展了解程度有待深入。一些同学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了解较少。在问到“你了解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吗?”有15.5%的同学回答不太了解。对“您会经常花时间去了解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和风俗吗?”竟有21.3%的同学回答“不会”。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课堂主渠道教育作用的发挥,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形式,宣传民族宗教政策。
3.部分同学的宗教信仰现象应引起重视。当代大学生信仰已呈多元化。调查中,部分同学存在浅显和迷茫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但他们对宗教的认识、了解程度不深不透,人数较少,实际上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而是通过宗教信仰,得到心灵慰藉和精神解脱。应通过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增强识别和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
4.少数同学政治素质有待提高。通过调查,发现极少数同学存在政治冷漠、政治价值观缺失等现象。有些同学理想信念淡化,对中国和马克思主义信心不足,对改革开放表示怀疑。如问卷中,有5.9%的同学认为党内存在腐败,不想加入党组织;有5.9%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适合中国国情;有8.7%的同学对改革开放是否有必要表示怀疑。说明这部分同学视界狭窄,政治价值观有所缺失。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思考与对策

根据少数民族预科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民族特点和政治思想状况,对少数民族预科生采用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认同教育。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点,加强学生政治认同教育

少数民族预科生处在中学与大学的过渡中,中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多或少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倾向高考的教学。问卷中,在问到“影响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最大因素”时,45.4%的同学回答社会现实的影响,37.6%的同学回答家庭教育,只有5.2%的同学回答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点,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教育和政治认同教育十分必要。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对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具有特殊作用。”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的重心应该引导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凝聚他们建设国家、奉献社会的热情、智慧、力量,激励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根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④教学中,要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把道理讲清、讲深、讲透,讲到大学生心坎里去,让大学生信服,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增强学生政治认同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⑤。当前,预科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自尊意识突出,成才愿望强烈。虽然他们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他们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为此,强化预科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务之急。
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 重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进论文导读:实现自身价值。”⑦另外,利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雷锋为民服务周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及举行日常的升降国旗和奏国歌仪式等,都能卓有成效地强化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心中的印象。(四)以媒体技术为手段,创新政治认同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充分认识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积极探索把握利用好互联网和新兴
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

(三)以少数民族预科生为本,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生长、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性格、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和传统等。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注意民族性,即尊重他们的情感意识、风俗习惯等。在学生工作上重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实际困难,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性对待。“如在分配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时给他们保留一定比例的名额,以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经济困难。保证学生会、党团组织里有一定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干部,使他们能够实现自身价值。”⑦另外,利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雷锋为民服务周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及举行日常的升降国旗和奏国歌仪式等,都能卓有成效地强化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心中的印象。

(四)以媒体技术为手段,创新政治认同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充分认识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积极探索把握利用好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加强网上舆论监督,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占领网络信息制高点。积极利用个人博客、BBS、、MSN、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在传播形式上,充分运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等先进手段进行政治认同教育,采取“网上”“网下”相结合,使思想教育方式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注释]
①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25-26.
②③商存慧,樊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引导[N].人民日报,2011-3-29.
④⑤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1-10-18.
⑥张丹华,陈海青.钱伟长.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研究[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31.
⑦刘伟.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教育与国家认同[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