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德育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211 浏览:46603
论文导读:“德,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上起着主导决定性的作用。“各学科都要渗透德育,音乐当然不能例外。“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句在音乐教育界人人皆知的名言,是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指导方针。它意
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它是突出“美”和“感情”的艺术教育。当然,有些学科(如语文学科)也可表现“美”和“感情”,但均没有像音乐“以音响来直接影响人的内心世界”来得这么迅速、强烈、隐形以及“潜移默化”。
音乐的“美”常带有“娱乐性”,旨在美化人的生活(尤其是现代音乐)。但要想美化社会生活,必须要有安定、和睦的社会环境,这就关系到每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相当恶劣,精神生活异常贫乏、混乱”的国度里,很难想象他们会有“美”的社会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如美国的社会和校园里,少年杀人案时有发生,说明他们的教育虽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却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恰是我们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之不同处。《人民教育》评论员文章指出:“德,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上起着主导决定性的作
用。“各学科都要渗透德育,音乐当然不能例外。“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句在音乐教育界人人皆知的名言,是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指导方针。它意味着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格,而人格又是以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前提的。人的品德包括很广,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公而忘私、奉献精神、助人为乐、崇高理想、牺牲精神、谦虚勤恳、吃苦耐劳、朴实善良、不骄不躁、坚忍不拔、团结奋斗、遵纪守法……”同志将德育归纳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可目前有些音乐教育工作者,只强调了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学校教育应和“三讲教育”紧密配合,要“讲政治”,音乐教育也不离其宗。我们“讲政治”,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达到此目的,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社会主义祖国,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
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而主要不是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消遣、娱乐和享受。因此,中小学音乐教材应多选一些思想性和教育性强、旋律动听、感情丰富、符合青少年生理特征的音乐作品(包括部分现代通俗音乐)。
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学生的艺术活动、心理活动得以实现的。在音乐课堂上,老师有意,学生无意,教师通过歌唱教学或音乐欣赏,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及思想品德教育,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将所有与作品有关的资料(作者、背景、结构、意境等)提前印发给学生并讲解,然后放音乐,让学生依据资料上的“正确答案”理解音乐,按照参考书上的“说明”去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和政治课里的“理性说教”没多大区别,属于非艺术教育。教唱歌或欣赏乐曲,首先要给学生以完美的音乐感受,让学生通过动人的乐曲、优美旋律的聆听激发感情,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老师不能过多地讲解,应以启发、提示为主。如通过《我爱你,源于:论文发表网www.7ctime.com
中国》《祖国颂》的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教育;通过《命运》交响曲的欣赏,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公仆赞》则可教育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培养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业余合唱队的活动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师德,能“以身作则,做学生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的着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都在影响着学生。打骂、体罚、哄骗、教学生说谎……都是绝对不允许的,“身教胜言教”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方法。曾有位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学好音乐,将来当名歌星,一首歌的出场费就是成千上万的,可以赚大钱。”教师自己不能端正人生观,怎么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所以,要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学会自律,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否则,不可能达到“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目的。
愿德育之种在音乐教育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海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