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日内瓦新华社记者与日内瓦会议报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64 浏览:22523
论文导读:箭锡、丁乙、刘茂俭、刘诗奎。除负责会议议程报道外,新华社还侧重于采写有关的述评性新闻,充分报道了中国对有关问题的主张与立场,以及亚洲人民反对西方大国推行殖义斗争的新形势。在北京新华总社,国际部主任黄操良领导一个临时组专门日夜处理前方报道团发回的稿件,并组织新华社国外分社积极进行配合报道。吴冷西晚年时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
为做好日内瓦会议的报道工作,中国新闻界组成了当时向国外派出的人数最多的记者团赴日内瓦采访,记者团成员包括国内主要新闻单位抽调的约30名记者、编辑以及技术人员等,团长是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副团长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吴文焘和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李庄。吴冷西还是中国政府代表团顾问兼发言人。
参加这次日内瓦会议报道的新华社记者有沈建图、李慎之、言彪、蒋元椿、陈适五、张辛民、李平、杨翊、刘东鳌,译电员有王箭锡、丁乙、刘茂俭、刘诗奎。除负责会议议程报道外,新华社还侧重于采写有关的述评性新闻,充分报道了中国对有关问题的主张与立场,以及亚洲人民反对西方大国推行殖义斗争的新形势。在北京新华总社,国际部主任黄操良领导一个临时组专门日夜处理前方报道团发回的稿件,并组织新华社国外分社积极进行配合报道。 吴冷西晚年时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和评价日内瓦会议的新闻报道:“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我们又派出了庞大的记者团,不仅有我们当时的驻外记者,而且有来自国内各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和国际问题专家,有声有色地报道会议中的辩论,也丰富多彩地论述会场外的周旋,第一次把有世界各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卓越形象和外交魅力,传播到全世界。”
按照代表团的分工,会议日常报道由新华社负责。李慎之、言彪、蒋元椿等以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名义参加了全体大会,他们按日撰写评述性的会议综合新闻,客观介绍会议情况。新华社其他记者以及中国各报社和电台的记者,则根据各自特长,从不同角度,分别采写与会议有关的评论、综述、通讯、特写、散记、花絮等,再加上图片和新闻纪录电影,形成了中国媒体对日内瓦会议的全面、立体式报道。时任新华社编委、对外部主任的沈建图,是归国华侨,精通英文,长期从事新华社英文采写与编辑工作,是记者团中唯一能用英文直接写稿的人。他在朝鲜停战谈判报道中,曾以吴敏为笔名从开城发回大量述评性报道,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沈建图再次发挥他的才干,采写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会议评论。除了做好会议报道外,新华社还搜集有关各方对会议的反应和外国媒体对会议的相关报道,为代表团提供参考。
因为中国记者团人少事繁,那时成员间的大致分工也只能是相对的。每当情况变化,工作需要,不管什么任务,大家都抢着去干。据新华社记者杨翊后来回忆源于:论文库www.7ctime.com
:“采访日内瓦会议的各国记者近2000人。相形之下,中国记者为数很少,任务繁重。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仅缺乏国际采访经验,而且是第一次来到西方世界,对报道这样的重要的国际会议,既感到紧张,又觉得新鲜。因之大家工作十分努力,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白天在外采访,结交朋友,了解情况,收集材料,赶写急稿;晚间除撰稿、发稿外,还要汇总资料,小结工作,听取中国代表团关于会议进展情况的介绍与分析,安排第二天的计划,往往要到深夜才能上床休息,有的人更是通宵达旦的工作。”
日内瓦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要贡献。周恩来以他特有的温文尔雅、落落大方、从容自若、卓越睿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赢得了不少国家代表与新闻媒体的赞誉,展现了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努力推进世界和平的诚意。周恩来也十分关心中国记者团的工作,常在繁忙的会内会外活动之余,对于日内瓦会议的报道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并审阅重要稿件。日内瓦会议讨论的问题情况复杂,参加者包括来自富有外交斗争经验的美、英、法、苏等国家,会议进程曲折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指示记者团:要严守组织纪律,贯彻代表团的意图;记者在报道中要多用事实,少发议论,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免情况变化时陷于被动。他还鼓励大家刻苦学习、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
由于美国代表的阻挠,此次日内瓦会议没有就朝鲜问题达成协议,但是最终达成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宣言规定在印度支那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实行停火、撤军和举行自由选举,并确定了首先在越南北部停止敌对行动的具体时间。7月21日,新华社播发了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协定签字的消息和《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全文,还发表了特派记者述评《日内瓦会议最后一次会议》,充分反映了这次会议对巩固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意义。7月26日,新华社转发了人民日报的社论《伟大的胜利,艰巨的斗争》,社论强调日内瓦会议的重大成就“是全世界和平力量对于战争势力的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接着,新华社大量报道了中国和世界舆论欢呼日内瓦会议胜利及欢迎印度支那停战的消息。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从召开到结束历时约3个月。这次会议的报道比较全面和充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由于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加上准备匆促,缺乏国际报道经验,报道总体上的难度是很大的。但中国记者团的同志们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受到表扬和各方好评,同时记者队伍也得到了锻炼,一些优秀的国际报道人才脱颖而出。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吴冷西还曾带领沈建图、蒋元椿、杨翊等记者组成新华社代表团,前往布拉格、华沙和波恩进行了20多天的访问,并视察了当地新华分社的工作。
(作者为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闻理论与新闻史研究室副主任,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