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实验教学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03 浏览:49774
论文导读:
摘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把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从根本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深化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实验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创新新课程标准教育目标物理实验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物理课程标准》 。
“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 。一时间,这句话成了物理教学中的“经验之谈”,也成了部分教师放弃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更有高级一点的教师则通过Flash 动画“做”实验,却绝不动手或亲手做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理由是“实验有风险,可能测不出理想的数据”,而Flash 动画则不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数据要多想一想,画出的实验图像要多好看有多“好看”。省时、省力、省心,三省在手,何乐而不为乎?
以上种种,究其原因,却是“教育目标”的丧失,或者至少是对当前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育人目标的不理解。

一、、实验要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弄清实验原理和方法

物理实验是为学生提供指导,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是让他们做好学生实验的第一步。所谓“明确实验目的”即要使学生清楚本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及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实验目的不明确,不能根据教材要求很好地理解它,则会在实验时面对眼前的仪器束手无策,此次实验活动必然“收获无几”。也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才能使自己成为实验的主人,为实现真正的科学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根本依据,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实验时就没有了可遵循的原则,当然也多半会在实验中“事倍功半”。

二、精心设计实验,细心选取器材

实验的设计和选材,可是关系到本节实验课的效率是否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的设计包含的要素较多,①注重实验方法;②尽量减小实验误差;③设计的步骤科学可行;④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等。
器材的选择往往被部分教师所忽视,其实:它是实验设计过程中的异常重要的一环,有时甚至能左右实验的成败。 以笔者教学《浮力》一节为例,其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很能说明问题。 课前,先确定本节的主线为探究浮力大小等于重力。 先选择器材,让学生选择易操作且易观察的器材。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事项,如同学之间的配合,怎样设计表格,怎样收集数据,怎样处理数据,怎样分析,如何得出结论,都应给学生讲清楚。其次,大胆让学生动手做,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提高学习兴趣。然后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总结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技巧。
不仅如此,然而问题的提出也非常关键,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中学生在学习阶段心理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出向抽象思维发展,特别是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够强,而且又是刚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必须注意这两种因素,做好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引路人”或“启蒙者”。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初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具体措施就是做好演示实验,激起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逐步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笔者在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课本的《浮力》一节的图1所示,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呢?很多学生都认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应该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即图1所示的物体均受到浮力的作用。然而实际上只有(d)图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a)~(c)的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是因为她们对浮力产生的原因不理解。为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没有对浮力的定义及浮力的产生原因进行介绍,重点介绍的是浮力的大小计算(阿基米德定律)及简单应用;课本上指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受的重力。

三、做主持,启发思维碰撞,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实验时,应创造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对其源于:论文写法www.7ctime.com
探究内容不过统得过死,否则可能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开放实验的结果必然会带来百花齐放的局面,此时的物理教师更应是一个澎湃的主持人,为这一伟大的思维碰撞时刻推波助澜。以笔者去年上的一节公开课《光的折射》为例,即可见一斑。
我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杯热水 (热水的水雾可用于显示光在空气中的光路),一只激光手电筒,一张硬白塑料片,一只空塑料杯,一只长吸管等,让学生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结合自习,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得到的结论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

四、纵论实验得失,升华实验成果。

实验中虽有百花齐放之乐,却也需“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导师此时的作用可谓“画龙点睛”,不失时机的点评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可以加深对实验结论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导师还应采用更为直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找寻实验数据间的联系。图像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3]。
用图像法来描述物理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图像的比较,学生能够较容易的理解物理过程发现物理规律,这种直观印象有时能透过事物的本质,诱使人们做更深入的探讨,利用图像法思路清晰可以使得物理问题简化明了,能起到一般计算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可以使物理概念得到进一步拓展,而且图像法能将物理学科和其它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些都是学生通过自学不可能达到的啊! 如在讲重力与质量的大小关系时,通过收集的数据列出表格,根据数据画出函数关系图,结合数学的函数关系,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教师的这些角色变换,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论文导读:
。而教师也可以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探索新知,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面对新的课题、新的要求,将不断激励自己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相信到那时,师生们均可在这一和谐氛围同进步,共同成长[4]。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生命气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教授为主导;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同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教师要上好物理课,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是关键。
参考文献:
《物理新课程标准》
廖伯琴,张大昌.《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版
[3]《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研究》
[4]物理教学问题,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