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师范院校基于边疆师范院校特点班级文化建设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831 浏览:73499
论文导读:
随着全国各地“十二五”规划的发展,为满足地方基础教育的需求,加之地方政策的扶持,边疆师范院校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如何培养适应当地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合格师资,并能较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边疆师范院校不断追求和完善的目标。但相比较全国重点师范院校来说,边疆地方师范院校,特别是一些专科层次的师范院校在校园文化个性和文化特色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而校园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又来源于各个基本组成单位———班级文化的凝聚和升华。由此,班级文化的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我国的各级师范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其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管理和组织一般由“学校———院系———年级———班级”这四级管理体系构成,而班级就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班级是学生在校最基本的归属单位,是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学校满足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师范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也是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依托。班级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影响到师范生能否更好地成才。而班级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起着引导、约束、熏陶作用[3]。加强边疆地方师范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补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对云南边疆某师范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其中存在的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能对构建具有独具特色的边疆师范院校班级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引领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大多数成员认可的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对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起约束、导向、熏陶和激励作用的文化综合体[4]。班级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三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证。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使班级成员从依从它到认同它再到内化它的良性发展,会形成一种班级成员明显相容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促使班级成员目标明确、精神振作、身心愉悦、关系融洽、团结奋进,使整个集体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每个成员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边疆师范院校与普通内地高校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一是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在中外文献中,习惯将“边疆”解释为一个国家比较边远的靠近国境的地区或地带[5]。边疆师范院校一般都是位于这样特殊地域的师范院校;其二是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性。边疆师范院校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绚烂与多姿是一大特色。其三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在边疆地区培养师范生,特殊性在于所培养的人才的因地适宜。他们除了应具有普通师范生的特点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地区适应能力和与少数民族的沟通能力。其四是教师职业的实用性。边疆师范院校的学生为了适应在该地区的发展应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教学能力实用方面多加提升和锻炼。由此,边疆师范院校的班级文化相比其它院校的班级文化而言更具有特殊性和建设的紧迫性。
二边疆师范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笔者对云南边疆某师范院校550名学生关于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自制的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学生的访谈,收回有效问卷516份,有效率94%。其中男生206名,女生310名;文科296人,理科220人;大一160人,大二202人,大三154人。

(一)边疆师范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物质文化层:在问及“你所在班集体中是否有班务栏、通告栏”时,有72.5%的学生回答有,27.5%的学生回答无;在问及“你所在班集体中是否对教室环境精心布置”时,有57%的学生回答有精心地布置和安排,有43%的学生回答没有什么布置;在问及“班级是否创办有班报或班刊”时,只有9.2%的学生回答有,其余90.8%的学生回答都没有办过班报或班刊。在问及“班里是否创建有群”时,100%的学生都回答是,说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班级群现在已经成为了班集体成员交流的主要渠道。在问及“你对班级教室最满意的地方”时,66%的同学都提到了教室的美化布置方面,认为这样的环境能让同学们身心愉悦,学习兴趣浓厚。但“你对教室最不满意的地方”时,91%的同学提到了教室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以及课桌文化的不雅方面,可见学生对教室环境卫生和课桌方面的满意度很低。
制度文化层:在问及“你所在班级是否明确指定过班规”时,只有39.2%的学生回答在大一入校时师生一起做过约定,而60.8%的学生回答都没有明确地制定过班规;在问及“是否有班会制度”时,有42%的学生提到有,班里形成了每周日晚自习一次班会的制度,有50%的学生回答的是没有固定的班会,一般都是有事情的时候召集大家来通知事情,还有近8%的同学提到班里基本不开班会,有什么事情电话或群里通知即可。对于“班里是否有明确的班委任职与管理制度”时,有63.6%的学生提到有相应的班委制度,有30%的学生回答没有,其余6.4%的学生回答不清楚。在问及“班里是否有班训、班徽或班歌吗?”有79%的学生回答有班训,但没有班徽或班歌,而21%的学生回答都没有。在问及“班里是否制定过其他管理制度”时,有47%的学生回答没有制定过,有40%的学生回答制定过相关《班级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外出打工制度》和《应急事件处理制度》等。
精神文化层:在问及“班集体是否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时,只有21%的学生回答有共同目标,而79%的学生都选择了没有,说明班集体目标的模糊性和缺失。在问及“班集体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7ctime.com
的学风和班风状况怎样”时,约32%的学生认为班级学风和班风都很好,积极向上,学习气氛浓厚,有58%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0%的学生认为班风学风都很差,学生缺课严重。在问及“班级成员之间人际关系怎样,是否团结”时论文导读:
,有20%的学生认为班级成员之间相处融洽,团结互助,有10%的学生认为班级人际关系一般而已。而有70%的学生认为不团结,爱搞小团体。在问及“班级是否有自己的特色”时,80%的学生都回答没什么特色,有约20%的学生回答同学们多才多艺,有活力,能人多。在问及“目前班级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的时候,引出同学们的许多话题,其中有36%的学生提到了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专制或放任自流,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淡漠、不团结的问题;有27%的学生提到了班级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缺课情况严重;有35%的学生提到了部分班委不负责任,很多事情通知不及时不到位;有58%的学生提到了班级成员的凝聚力不强,涉及到利益方面的问题很敏感,而且小团体思想严重等问题。

(二)边疆师范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物质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室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教室美化功能需加强;班报或班刊的创办有待发展。
制度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班级制度建设不健全;相应的班规和特色班级制度缺乏;班级的专业特征不明显。
精神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概念淡化,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影响力及指导力不足,班级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班风和学风欠佳,班级凝聚力较弱;大学生自我中心严重,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干部队伍缺乏科学培养,示范带头作用不强,素质有待提高;学生个性差异突出,管理压力增大,制约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加强边疆师范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物质文化建设是“硬环境”,注重营造和谐氛围,凸显师范生专业特色,尽显温馨家园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外部文化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增添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成长的乐趣[6]。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7]”
教室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要营造出和谐优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学生的知识聚集地、人格熏陶点、心灵归属园,并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可以粘贴教育家的名人格言;粘贴集体奋斗的目标和口号;布置丰富多彩的学习园地;设置催人上进的师范生技能评比专栏;开辟具有个性的学生感言天地;设立清洁整齐的卫生角等。清洁、整齐、温馨的班级教室环境建设应长抓不懈,并逐渐形成每学期开学“新气象”制度,定期检查卫生和更新信息,真正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班务栏是一个班级信息和资讯公开及传播的重要途径。班级应坚持班务栏的使用,将此作为校、系及班级成员之间信息沟通的有效桥梁,相关班委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并及时更新信息。
每个学科都具有各自的专业特色,班级成员应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积极创办班级报刊和板报专栏,凸显专业特色和班级成员的个性优势。在把握师范教育主题的前提下创办出有一定水准和职业特点的班级刊物,更好的为每一个师范生成长成才服务。可根据师范专业的特殊性设置不同的专栏,如学科专业知识分享专栏、师范生技能展示专栏、个人职业规划专栏、班主任及班级管理专栏、教师职业道德专栏等。

(二)制度文化建设是纪律约束层面,注重规范行为,刚柔并济、恩威并举,保障班级和谐发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规范的制度建立有助于班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制度建设不仅是班级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有力保障。要根据班级实际,建立健全思想建设、理论学习、组织管理、纪律卫生等各项规章制度,为班级成员提供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强化符合社会规范的集体行为,弱化、消除不良行为习惯,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引导班级成员从他律走向自律[8]。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需要考虑目的性与教育性统一、政策性与人文性统一、性与群众性统一、求实性与可行性统一。建议可采取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成员提出制度议案,由班干部主持,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讨论、修订、表决通过后再实施的程序。每个人都以集体主人翁的身份来参与,则更容易心悦诚服地接受并遵照执行,以确保班级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班级各种制度。规范班级成员行为习惯,并结合边疆地区和师范专业特点,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个人认为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常规班级管理制度,如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班会制度、班委责任制度、干部选拔和任命制度、班级纪律奖惩制度、卫生监督制度、班级成员安全责任制度等;第二种是临时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如各种特殊节假日的活动安排制度,组织参加学校系部各种活动的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等。通过制度管人,为班级成员提供行为准则和行为调控的依据,强化符合社会规范的集体行为。每个集体成员必须自觉严格遵守制度,一旦违反,坚决予以处理,相互监督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重视班级发展规划和学期学年计划的制定、安排与实施,使之、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笔者建议可将个人发展规划与班级发展规划相结合,班级的学期计划相关活动安排可考虑每个成员的个性与要求,达到班级的平行管理,集体与个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层面,注重潜移默化,内化升华

班级精神文化就是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并遵守和建立起来的准则、态度和价值观念,并直接指导班集体成员达成班级目标的行为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的内容由班级成员的共同文化观念、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组成,它集中反映了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并把它具体体现在学风、班风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上[9]。班级的精神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的价值观念的问题,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个人建议可以尝试以下一些做法来加强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第一,目标规划的激发与推动。目标既是动力也是方向,构建科学合理的班级、学生目标体系,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善于修炼自身,提高素养,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定位班级文化、班级精神、班级目标,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指导能力,不断丰厚自己的学识水平和管理水论文导读:级文化。参考文献钟永淑,袁明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微.教育与职业,2011(18):175-176.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华东师范大学,2010.徐创成.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途径和方法.教育科学(教师与教育),2011(8):10-11.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译.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89-
平,让学生能沐浴在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中,朝着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前进。建议可以采用目标细化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班主任的积极引导、班干部的全力配合、全体成员主动参与下,让班级目标制定得清晰并切实可行。实行每学期和每学年定期检查目标达成度,以确保细化小目标的逐个完成,达到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第二,主题班会的影响与促进。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实施教育、创建优秀班集体最主要、最集中的时空组合,是主阵地,它对优秀的班级文化氛围的创设起着基础性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主题班会课,促使主题班会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作用发挥最大化。鉴于边疆地区师范院校的特殊性质,我们可以尝试围绕边疆性、民族性、师范性及不同年级的特点来确定班会主题。如大一的时候,可从“爱我家乡”、“自我展示”、“人际互助”等主题入手;大二学年可以从“个性学习”、“专业比拼”、“合作发展”等主题考虑;大三学年又可以结合“职业规划”、“见习实习”、“师德学习”等主题开展活动。
第三,优秀群体的榜样与引领。班级管理中最佳管理模式应该是管理,而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在班级管理中,为了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应重视班级优秀群体的培养,让其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真正能引领班级所有成员的全面和谐发展。班级的优秀群体包括班干部的组成及优秀学生的代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培养与提升,重视优秀学生的榜样、表率和带头作用。建议班干部的选拔可采用竞选、无领导小组考核等方法,班主任应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和能力,加强对班干部的指导与培养,班干部应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与评价,全体学生应积极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的班级群体、优秀的班集体这个整体。
第四,班风学风的建设与内化。班风是一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班风建设最突出的中心就是在班级里建立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坚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要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健康成才、主动成才,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目标。特别是在当前各个师范高校普遍实施的学分制背景下,学生自主选课,自己决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教师等,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行政班逐步被课程班所代替,“班级”概念逐步淡化。班风学风的建设,必须加强师范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学习目标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监控、学习动力的激发与培养、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五,活动资源的帮助与提升。班级活动是素质发展的重要机制。班级活动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参加的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集体行为。建设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最好的途径就是组织和鼓励班级学生开展或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本班活动和学校系部组织的活动。集体的团结与协作,情感的互动与交融,都可以使班级文化得到凝练与提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可以促进班级团结,将个人本色与团体优势相结合,有效防止自我中心严重的心理和行为。班级活动可与外界资源结合利用,帮助与提升师范生的各项能力,如师范生技能创新比赛、专业学术活动、素质拓展训练、各类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总之结合学生需求、班级实际和专业特色,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引领活动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和本土资源的积极作用,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钟永淑,袁明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微[J].教育与职业,2011(18):175-176.
[3][4][7]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徐创成.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途径和方法[J].教育科学(教师与教育),2011(8):10-11.
[6]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M].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译.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89-90.
[8]马丽娜.高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探索———以许昌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2010(6):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