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同步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协调与同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800 浏览:47269
论文导读:
摘要: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语言及要素之一,城市设计是公共艺术的依托。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设计学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目标,作为城市规划的补充。对城市公共艺术进行研究、规划和设计在出发点和目的性上与城市设计有着高度一致性。城市公共艺术的研究应该发展为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的体系,贯穿于城市设计研究和设计中,使城市公共艺术既具有在总体规划设计原则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又能充分展现出多局部的独特个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设计;城市景观;公共艺术;设计美学
:A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工业化给城市设计带来的弊端,如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在新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的设想”,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根据工业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工业城市”、“带形城市”、“光明城市”等城市设计理论和设想。随着环境概念的全面深化,向着“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综合标准迈进。城市环境主要理解为物质和文化的统一体。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造成对地方文化的破坏,使得人们认识到保护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城市文脉的延续、公众的参与对环境的保护等成为了现代城市设计的主导思想。公共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对于城市设计完善,城市文化的建设,城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语言及重要要素之一,城市设计是公共艺术的依托。我们注意到,有些城市雕塑、环境艺术、景观艺术等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设计的发展是处于脱节的过程当中,从目前有关城市学的研究内容看,大多数偏重于城市空间体系的设计,当然也论及了城市公共艺术在取得良好景观的重要作用,然而只是纲领性强调了城市公共艺术,并没有更为深入的具体的论述,这在实际的城市设计操作中往往就演变成设计说明文本中一句话诸如:“注意环境小品,城市雕塑等公共艺术的……”这样笼统宽泛的语句难以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作为城市设计中一个不可轻视的要素之一的城市公共艺术,城市公共艺术亟需进行深入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使城市公共艺术的总体规划、设计和管理尽快与城市设计协调同步发展。
从事公共艺术设计,如果能更多地了解参与城市设计,就有可能创造出更优秀的公共艺术品,反之城市设计师对公共艺术的特点有更多了解,对于丰富设计语言,完善城市空间和设计理念创作会有更好的帮助。大多数有关城市设计的理论论著中,认为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环境设计,在对象上多是局部的、城市部分的空间环境,但涉及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空间艺术范畴,而是以人的物质、精神、心理、生理、行为范畴方面的需求及其自然环境协调共生满足为设计的目的,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它所关心的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作为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语言及重要要素之一的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必然是一致的。
基于这一认识在永久性构筑物类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中,就很少有人是单纯被一种创造艺术的驱使的。在城市设计中每个特定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生态、经济等因素会自然组成其地区特定的艺术氛围,该地区统一的空间设计、建筑设计也会直接界定该地区的性质和面貌。特定地区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应该与该地区独有的风格相配合,应该成为规划与建筑有力补充,起到丰满该地区特有形象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以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与公共艺术设计协调同步发展为例。历史地段是指有一定规模的片区,并且有较完整的或可整治的景观的风貌。它代表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拥有集中反映地区特色的建筑群,且有比较完整而浓郁的传统风貌是这一地区的活的见证。历史地段一般有一定比例的真实历史遗存,携带有真实的历史信息历史街区,不仅包括“有形文化”的建筑群及构筑物还包括蕴含其中“无形文化”和场所精神,如人们生活在该地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组织结构、风俗习惯等。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价值,它包括哪些可提供教育美学感受或更隐匿的“可触之感”的历史资源。如意大利以威尼斯、罗马为代表的大批历史古城内的城市广场。当然应该指出的是,历史地段的保护更新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有些重要的历史地段的保护改造都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研究和推敲,才能日益完美。在处理建筑与公共艺术,不外乎有协调和对比两种手法,当然需更加对“整体性”的关注,作为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要素之一的公共艺术强调和历史街区的有机融合,同时它对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进行浓缩,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而并不是简单的重建,模仿传统和恢复历史把历史地段的公共艺术作为翻新历史街区和美化历史街区的手段。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曾经指出:“在历史文脉中创造性设计可使事物再现其岁月流逝所失去的东西,这就是人们集体记忆中的‘场所精神。’”因为城市环境中建设和发展中不同时代的物质恒基总是相互并存的——城市本身应该是一个教育人的、活的、有秩序的博物馆。在具体做法上,总的趋势是在力求保护旧城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和公共艺术有机的结合。强调在深入研究城市历史,注重调查现状,同时,有层次的进行城——区——街坊——组群——单体的分析的前提下对公共艺术进行设计创作。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必将通过公共艺术所采用的材料、建造工艺、形式及尺度和历史的遗存(包括老的建筑、街坊、植物等)有机结合,凸现历史地段的文化和传统历史。同时,公共艺术的介入与城市改造不能只停留在面貌层次上。当前我国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首推城市现状调查。重新评价旧城的综合价值构成。越是文化深厚、历史悠久的城市调查愈要细致,其次要尽量与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市民合作,对该城市的历史演变,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做出分析。只有在这俩项工作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公共艺术创作设计与城市更新改造有机结合,相互相承,相得益彰。
长江路位于南京市中心,沿路有总统府、国立美术馆和国民大会堂等重要的民国建筑,而且沿路还汇集了古毗卢寺、梅园新村代表团原址、清朝两江总督府遗址、太平天国建筑,可以说长江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影,典型的历史文化含量非常厚论文导读:文化的载体。当代城市决不是以物质现代化为唯一特征,不能忽视了文化传承对人们的心里意义。中国城市大多数是在老城的基础上走向现代之路的,当古老与现生冲突时,人们出于对现实的考虑选择现代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古老的城市景观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消失同时导致城市历史感及特色的丧失,城市需要文化内涵、代表城市
重的历史街区。长江路民摘自: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国文化一条街改造工程是南京老城改造重点工程,其中,在东南大学附中至洪武北路长约500米宽8米的路段建设一条集中反映民国文化的艺术长廊。总体构思上,长江路汇集了南京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景观,设计的基调定为“表现民国文化”。该设计中采用了典型的民国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营造出民国文化一条街的氛围。在这样一块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于一身的基地之上,如何协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如何通过广场本身的设计将这些文化特征完整地展现出来,提供给游客和市民一个追古思今的场所是本设计着重思考的问题。长江路民国文化一条街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如何展现该基地历史文化特色,使其成为南京景观路的重要节点,同时又兼顾艺术中心的文化特色是本次规划的另一主题。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强烈的碰撞既是本次设计的切入点,更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灵魂。长江路民国文化一条街具有展示、欣赏和追古思今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是市民休闲的场所,民国文化一条街这些功能如何同历史文化价值相融合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一个新课题。所以在具体方案设计上贯彻以下原则:一、尊重、继承、保护历史的原则。城市的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场所往往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也正是凯文·林奇所谓的“城市意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本次规划中,长江路的历史意象的延续,民国文化街的氛围为广场个性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次规划运用民国的元素、符号等,同时加以艺术加工,以统历史相呼应。二、以人为本的原则。本规划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游客和市民的需求,从人的行为学角度出发来组织街区的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空间交通流线,从人体舒适尺度出发设计广场细部和公共设施,以满足游客和市民欣赏、思索、教育与休闲等需求。
从前面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与环境的协调上。在现在的城市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解决环境协调的问题;可以说,每个城市的地形、地貌、空间结构都是千差万别的,作为特定环境的公共艺术品应当具有唯一性。与城市设计的特殊关系是公共艺术重要特征之一。这种特殊关系并不仅局限于公共艺术与城市相互依存关系,更重要的体现是在于公共艺术对于当代城市问题的介入和解决城市问题所作的贡献。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城市环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它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过程中因人口集中、居住密集所造成的公共空间的缺乏;因工业设施、建筑工地、汽车排放等所带来空气质量的恶化,以及城市管理不善带来的脏、乱、差的问题。伴随对于城市设计中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与绿化携手营造宜人的艺术化公共空间是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环境改善的主要手段。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公共艺术不限于雕塑、壁画,它更强调将艺术的手段和观念融入城市设计中这种设计不仅仅是纯视觉的艺术品,空间的合理性、自然资源的生态性、公众在公共空间中的心里体验则更为公共艺术所重视。二、改善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公共艺术在缔造城市景观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它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当代城市决不是以物质现代化为唯一特征,不能忽视了文化传承对人们的心里意义。中国城市大多数是在老城的基础上走向现代之路的,当古老与现生冲突时,人们出于对现实的考虑选择现代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古老的城市景观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消失同时导致城市历史感及特色的丧失,城市需要文化内涵、代表城市精神的城市景观,而不是从别处移植来的现代标志。将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城市景观的创造之中不仅是当代城市建设的需要,蕴含其间的当代文化精神城市设计的文化内容。
(责任编辑:徐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