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德育闲暇德育过程之“显”、“隐”二重唱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20 浏览:109552
论文导读: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闲暇德育过程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定性,主要表现为“显”、“隐”兼具的二重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闲暇德育过程表现为一个“隐”的过程,即将闲暇德育内容隐寓到一定的闲暇生活和闲暇活动之中,具体可分为“识闲”、“寓闲”、“践闲”等几个环节;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闲暇德育过程则表现为一个“显”的过程,即受教育者接受实实在在的道德教育,具体可分为参与感知、体验体认和实践外化等三个环节。
[关键词]闲暇 德育 过程 显隐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23—05
作为一种休闲化道德教育,闲暇德育的过程首先是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其次才是休闲的实践过程。因此,分析闲暇德育应立足于道德教育的一般过程,注重二者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一、闲暇德育过程的内在构成

闲暇德育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过程既是教育者能动支配诸教育要素,并使诸要素相互关联,且目的隐蔽、方式休闲、结果隐现的施教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在休闲化德育意识主导下接受影响,不知不觉形成思想品德的受教过程。闲暇德育过程既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也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闲暇活动的开展过程,而是闲暇活动的开展过程与人们思想品德在闲暇之余潜移默化地形成发展过程的辩证统一。
教育者是闲暇德育实践活动的施教者,在整个闲暇德育活动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在这一点上它与正规道德教育中教育者所扮演的角色大致相当。所不同的是,闲暇道德教育者在闲暇德育开展过程中不是以道德教育者身份出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而更多的是以闲暇生活的指导者、闲暇活动的组织者和闲暇服务的提供者出现。在闲暇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开展好道德教育,而且要很好地将道德教育隐寓于人们的闲暇生活及各种闲暇活动之中,以一种休闲化的方式隐蔽地开展道德教育,从而使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去焦点化”,使受教育者从主观意识上忽略道德教育的存在,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非德育的“假象”。教育者本人必须将道德教育“焦点化”,必须确保道德教育的客观存在,使道德教育实质内容凸显,成为其所关注的焦点,而不能一味追求休闲化而将道德教育隐蔽得不复存在或流于形式,导致道德教育基本职能的丧失。从教育者的施教角度来说,闲暇德育过程具有闲暇性与潜隐性特征,这种过程是一种休闲化的隐过程。
在闲暇德育过程中,尽管受教育者对那种形式上的道德教育存在缺乏明确感知和焦点关注,但是他必须能够感知到实质上道德教育的存在,必须在闲暇之余能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影响。泛休闲化、泛政治化、去中心化、去焦点化的道德教育是失效的或不成立的闲暇德育。对受教育者而言,必须使其在事实上能感受到道德教育的存在,使其接受实质性的道德教育影响。唯有如此,才能使其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才能保证闲暇德育的效果。从这一意义上说,对于受教育者而言,闲暇德育虽然在形式上是休闲化的,是潜隐性的,但必须有实质性的内容。因此,闲暇德育过程同时也表现为一种正式化的“显”过程,是受教育者受教育影响感染、熏陶的过程,同时也是闲暇德育的实质性的正式化内容由“隐”向“显”的转化过程。但是,这一“显”过程又不同于正规的道德教育中的显过程,在闲暇德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并不是在明确的受教意识主导下接受教育,而只是在事实上构成了实际的受教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闲暇德育过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虽然其从教育者角度表现为“隐”过程,从受教育者角度表现为“显”过程,但这仅仅是为了研究方便从不同角度所做的区分和界定。事实上,闲暇德育的“隐”过程与“显”过程是闲暇德育整体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并不是两个过程,是辩证统一于闲暇德育过程的有机整体。

二、闲暇德育过程的“隐”过程

从教育者角度分析,闲暇德育的过程往往表现为一种“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把道德教育内容隐寓于青少年学生的闲暇生活与闲暇活动之中,使道德教育在受教育者的闲暇之余不知不觉的、悄无声息地发生,构成事实上的道德教育。立足于道德教育过程的认知、实践等环节的区分,可以将闲暇德育过程区分为“识闲”、“寓闲”、“践闲”等几个基本环节。在实际的闲暇德育实践中,这些环节表现为实践的连续统一体。

(一)“识闲”环节

对闲暇德育及其要素进行充分认知,是闲暇德育实践活动展开的基础和前提,因而“识闲”居于闲暇德育过程各环节之首。在“识闲”环节中,教育者为实施闲暇德育而做好认知上的充分准备,使闲暇德育具备认知前提。具体而言,教育者在“识闲”环节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闲暇德育本身的整体认知。闲暇德育虽然在某些方面与正规道德教育有相通之处,但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的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等,闲暇德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多重施教意识与全面素质。要开展好闲暇德育,首先要求教育者对闲暇德育有整体认识,既应具备德育意识,更应具备闲暇意识。只有首先具备这两种意识,才有可能顺利开展闲暇德育实践活动,缺乏其中任何一种意识,闲暇德育实践活动都无从展开。缺乏德育意识,教育者所开展的实践活动便缺乏教育意义,仅仅停留于一般的娱乐性活动,而不可能上升为闲暇德育。缺乏闲暇意识,闲暇德育的道德说教色彩将不可避免地增浓,从而更有可能招致受教育者的抵触与反感。
其次,对闲暇德育对象的全面认知。在任何教育活动中,对教育对象的认识都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创设教育情境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闲暇德育当然也不能例外。一方面,必须正确认识受教育者的闲暇生活特点。由于青少年学生在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学习任务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闲暇生活呈现不同特点。不仅其闲暇时间数量、闲暇时间段等各不相同,并且其闲暇生活形式也各具特色。如对城市家庭的孩子来说,其闲暇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多样,而农村家庭的孩子由于受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其闲暇生活则相对单一化;对中小学生而言,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学业繁重,其闲暇时间相对较少,能够自主安排的闲暇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而对大学生而言,论文导读:
身处相对自由宽松的校园环境,其闲暇时间则相对较多,且在很大程度上能自主支配其闲暇活动的选择。闲暇德育者在“识闲”环节中,对不同教育对象的各种闲暇生活特点必须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能真正吸引受教育者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必须正确认识受教育者的闲暇生活需求。“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全面发展的过程之中,其闲暇需求具有多样性、全面性、辩证性及对象性等特征。因此,在“识闲”阶段,闲暇德育者必须全面认识了解不同群体的闲暇生活需求,在设计闲暇活动时能投其所好,有的放矢,使其所提供的闲暇服务、所开展的闲暇活动为受教育者所欢迎、所接受,实现闲暇德育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再次,对闲暇德育介体的全面认知。要有效地开展闲暇德育,教育者自身首先必须对闲暇德育内容和方法等介体有清晰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认识。相对于正规的道德教育而言,闲暇德育的施教过程并不是由教育者在课堂上直接将教育内容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使其接受教育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寓德于闲的“二次转化”的中间环节,从而与人们的闲暇生活和闲暇实践活动紧密相连。这一寓德于闲的“二次转化”中间环节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内容的编制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一般而言,在闲暇德育的实践过程中,教育内容很少以知识形态出现,而更多的以一种方法论的形态、情境化的形态出现,教育者的工作便是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实现这两类不同形态的教育内容之间的转换。这一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教育者对闲暇德育内容和方法有着深刻的认知,任何肤浅的、表面的认知都不可能有效实现这种转换。
最后,对闲暇德育情境的全面认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就直接的、具体的闲暇德育过程而言,教育对象所直接面临的思想道德氛围、情绪境遇及受某种理论信念所主导的思想文化态势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的震撼与冲击更贴近情境的本意。如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时那种庄重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情境,无疑给所有参加者以很好的爱国主义熏陶和启迪;考察历史文化遗址、祭扫烈士墓及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展览馆等,都能形成良好的德育情境。一般而言,德育情境更有利于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也更有利于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迅速提升。
但是,情境并不是自然发生的,情境的设置应该是教育者自觉的活动。闲暇德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情境,从而设计各种具体的、合理的、具有确定导向意义的情境,使教育对象面对某种确定意义的道德情境时,能够做出符合设计目的的选择。闲暇德育工作者必须具体考虑不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年龄大小、心理发育程度、思想道德现状及可能为其所接受的情境内容、方式等,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类型的情境。如对于少年儿童而言,设置游戏式的娱乐性情境,往往会收到较好效果;对于青年人而言,设计具有广泛社会背景的情境,效果可能会更理想。

(二)“寓闲”环节

在教育者对闲暇德育各构成要素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便可以开展闲暇德育实践了。闲暇德育不同于一般的道德教育,在闲暇德育的认知环节和实践环节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环节,即为闲暇德育的实际开展准备好实践“寓体”,将闲暇德育诸要素隐寓于一定的闲暇生活和闲暇活动,做好闲暇德育的隐寓工作,这便构成了闲暇德育的“寓闲”环节。
首先,要“寓”得有艺术。闲暇德育十分重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良性互动,因此,教育者在清楚认识每一种教育载体的隐寓功能之后,应仔细思考不同形式的闲暇活动所适合隐寓的教育内容,分析受教育者的闲暇实际状况及双方在闲暇活动中的互动情景,精心安排每次闲暇活动,巧妙设计闲暇活动方案,机智地应对各种情况与问题。其中,“仔细”、“精心”、“巧妙”、“机智”等都强调因人因事因时因势而变,要求闲暇德育者在“寓闲”环节中要寓得有艺术。因此,闲暇德育者在闲暇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恰当地使用语言,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突破口,灵活把握适度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艺术,切忌运用固定的闲暇活动形式去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处理不同的思想行为问题。
其次,要“寓”得有特色。作为一种休闲化道德教育,闲暇德育与正规道德教育相比较而言,其突出特征便是闲暇性,即寓德于闲,因此,对诸要素有清晰认识之后,闲暇德育者在“寓闲”环节,应始终把握寓德于闲的原则,突出闲暇德育的休闲化特征,选择既符合青少年学生闲暇生活特点又满足其闲暇需求的闲暇活动,独具匠心的来隐寓闲暇德育的各构成要素,以区别于正规的道德教育。
再次,要“寓”得有品位。据纳什的闲暇层次理论,人们的闲暇活动的价值(含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可以分为六个水平层次:第一层次是负价值的反社会行动,如违法、破坏公共财产等不良行为;第二层次是零价值的自我伤害性行为,这类行为是一种仅仅停留在纯官能享受层面的自我放纵行为,如酗酒、、长期沉湎于电视网络等,虽然不直接对社会构成危害,但也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第三层次是价值为1的为了摆脱单调、消磨时间而寻求轻松刺激的娱乐活动,如心不在焉地听音乐、翻阅小说等;第四层次是价值为2的情感投入性观看活动,在这种观看中,观看者以欣赏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有情感的积极投入,因此,人们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第五层次是价值为3的积极参与性活动,如乐器演奏、跳舞等;第六层次是价值为4的创造性参与活动,如游戏发明、音乐创作等。人们在闲暇时间内从事的活动多种多样,能够隐寓闲暇德育诸要素的活动形式也有很多,如各种文娱活动、日常的闲暇生活、文化学习、体育赛事等。闲暇德育者在“寓闲”环节中应对各种闲暇活动形式加以区分,应选择那些健康、文明的闲暇活动或闲暇生活方式来隐寓德育内容,要有品位地隐寓德育内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
总之,只有有艺术、有特色、有品位地把道德教育内容隐寓到一定的闲暇生活和闲暇活动之中,使其相互融合,使一定的闲暇生活和闲暇活动具有道德教育的属性,才能构成现实的闲暇德育实践活论文导读:
动。

(三)“践闲”环节

所谓“践闲”环节,就是闲暇德育的真正实践展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闲暇德育各要素在闲暇生活和闲暇活动的作用下相互之间发生矛盾运动,进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矛盾运动,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
“践闲”环节与传统的正规德育的实践环节也有所区别。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正规德育也有意识活动环节和实践环节之分,但两个环节中间不存在中间环节。正规德育的实践环节本身就是围绕特定道德教育目的而展开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以特定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而结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和意图。在其实践活动的进展过程中,所有要素都是在鲜明的道德教育目的、意识和意图的支配下相互作用,其实践过程具有鲜明的道德教育属性。而在闲暇德育过程中,“践闲”环节既是一个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闲暇活动的开展过程。“践闲”环节的目的和任务是双重的,既要实现一定的道德教育目的,又要实现闲暇活动的目的,如在文艺育德中,文艺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育德,还有娱乐和审美要求。在受教育者的关注焦点中,在形式上“践闲”环节的道德教育属性并没有鲜明地表现出来,而是更多地表现在其休闲娱乐属性上。职称论文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