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目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就业指导课程辅助系统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373 浏览:111282
论文导读:
摘 要: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愈显突出,各高校加大了对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课程内容设置和形式上还均有些不足之处,直接影响其现实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辅助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三生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设--职业素质训练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10C15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凸显不断加深,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均开设了相应的就业指导类课程。但一般的教学内容多停留在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式、讲授应聘技巧、发布就业信息等表层形式方面。在教学形式上,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在大四开设,以上百人的讲座形式进行,教学理论内容偏重,将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停留在纸上谈兵的,使课程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即便有些学校课程中讲授到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内容,但忽视对学生的行业认知、表达能力、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培养。可见,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时间、内容和形式上都还不够完善。
大学生在校学习三至四年时间,平时课程并不是特别多,加上暑假寒假,有大量的业余时间。本文以现有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构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课外辅助体系,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发挥第二、第三课堂的作用,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辅助系统,对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完善均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辅助系统构建

为有效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效果,弥补当前就业指导课程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构建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课下辅助系统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初步构建以下就业指导课程辅助体系。

(一)课前演讲工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固化学生的基础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在每天第一节课上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训练,建立班级演讲训练档案,并指定学生进行自行点评,记录演讲同学的优、缺点。训练从学生入学即可开始,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以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学生自行组织为主,老师监督为辅。

1、训练时间

课前3分钟/人,每天2人。

2、训练内容

第一阶段:自由表达
内容:可从自我介绍、家乡介绍、时事政策、问题思考等方面入手。
目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讲台的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点评: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在台上清晰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第二阶段:即兴演讲
内容:一个班中每个学生任意写三个名词,上台演讲人员从中随机抽取三个词语,将三个词语编成一个故事,时长三分钟。
目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兴发挥的能力。
点评:即兴发挥需注意故事的逻辑结构及故事的可读性。
第三阶段:主题演讲
内容:每个学生任选一个主题进行五分钟的演讲。
目的: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
点评:演讲的技巧。
第四阶段:陌生演讲
内容:两个班级之间的演讲者互相交换,演讲者到另外一个陌生的班级进行演讲。
目的: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陌生环境的表达能力。
点评:演讲技巧、放松技巧。
第五阶段:模拟面试
内容:一对一的模拟面试。
目的:提升学生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让学生熟悉面试的流程。
教师点评:面试技巧和针对性指导。

3、课堂演讲评价事项:

(1)自我介绍。
确定介绍方式,如:演讲者上台后,先做自我介绍,要求找一种特殊的方式介绍自己,如:大家好,我叫易兰生,就是易于兰花生长的地方,易于兰花生长的环境比较温和,人如其名我性格比较随和,希望和在座的各位都成为好朋友。目的是培养同学介绍自己的独特方式,为其进入职场奠定一定基础。
(2)台上仪态、仪表。
特别注意:A、站姿B、面部表情 C、眼神D、服饰。
(3)语言表达的清晰和流利程度
(4)演讲内容准备程度
(5)演讲完毕的谢幕。

(二)读书工程

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职业素质课程要求所有学生,每月必须阅读一本课外书,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更希望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推动所有学科的学习。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会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课余时间更多浪费在网络游戏和谈恋爱上。职业素质课程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每月必读一本课外书,并且写出读书心得,让学生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
在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方面,阅读也有重要作用。例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课堂短短几十分钟很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课后阅读不仅能丰富词汇,还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语言积累,有效提升表达能力。同时,阅读还能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各类职业核心能力。

(三)陌生人拜访工程

鉴于当前大学生缺乏实际训练机会,。有的学生理论知识学得很好,但由于性格过于内向,一说话就脸红,不愿或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有的学生满腹经纶却在与人沟通时,不会对人微笑;或者有的学生意志薄弱,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心灰意冷等。这显然离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的素质要求相差甚远。为了提高学生的面对陌生人说话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构建“百位陌生人拜访计划” 辅助模块,并配备陌生人拜访记录表。整个拜访从入学开始,到毕业为止,共分五个阶段,具体设置如论文导读:。目的:通过拜访20位企业管理人员,在学生毕业之际,让学生给自己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五个阶段的拜访,学生共计拜访100位陌生人。从陌生的学生、老师开始到社会人士,最终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拜访,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掌握与各行业陌生人沟通的技巧,还可以使学生在毕业之际,通过自己对20位企
下:第一阶段:
要求:拜访20位校内人员。拜访对象可以为学生、老师、商户、酒吧人员、学校行政人员等。
目的: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初步自我突破。
第二阶段:
要求:拜访20位校外人员(拜访对象为其他学校学生、老师、各行业人士。
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与不同行业陌生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沟通技巧。
第三阶段:
要求:拜访20位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人士。
目的:通过拜访本专业从业人员,提高学生与陌生交流的技巧和对本专业的了解。
第四阶段:
要求:拜访20位自己感兴趣行业的职业人员。
目的:通过拜访企业人员,提高学生对其感兴趣的行业的认知。同时,提高学生与企业人员的交流沟通技巧,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表达基础。
第五阶段:
要求:学生到自己准备就业的地区,拜访20位自己准备进入的企业的经理人或人事主管。
目的:通过拜访20位企业管理人员,在学生毕业之际,让学生给自己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五个阶段的拜访,学生共计拜访100位陌生人。从陌生的学生、老师开始到社会人士,最终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拜访,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掌握与各行业陌生人沟通的技巧,还可以使学生在毕业之际,通过自己对20位企业管理人员的拜访,为自己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社团工程

社团对于一个大学来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校大学生中参加各种社团的占了多数,不少人更是投身于社团中。每年秋季新生入学后,老社团招收会员、新社团成立的海报铺天盖地,层出不穷。
社团在大学中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社团是一个大舞台。只要你有表演的,不管你具体的水平怎么样,你都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尽情地唱,放纵地跳。社团是学生组织,这里没有很多的利益,但也存在着利益。与社会相比这可以算是一个预科。在参与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做人的方法,处事的技巧,互相观摩,开发自己的潜能;在社团里和社团协会的各种活动中会认识很多人,可以结交许多新的朋友,增加许多新的关系,无形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通过社团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或多或少,你肯定能丰富与社团相关方面的知识,当然,很多时候,这种影响都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变化在你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作为领导人,你的执行力和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参加社团活动也会培养团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队合作精神。所以,从这里来说学生加入社团可以让我们更快的适应社会,是将来走向社会经验获得的地方。
大学社团对同学的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参加大学社团对于未来走入职场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积极利用各种平台帮助学生提升其综合素质,要求每位同学每学期都要参加至少三次社团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与人交流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并写下心得和体会。
随着高校毕业生不断走向市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的重视,改革和补充当前教育模式,构建贯穿整个大学过程的就业指导课程辅助体系,对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及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万清祥,张烈文,刘世勇.大学生职业发展[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08.
[3]张杰,张丽蓉.就业难,人才需求的悖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