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欣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583 浏览:44034
论文导读:(鱼)》。是借助鱼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师: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用鱼的纹样装饰的物品呢?生1:盘子上有。生2:衣服上有。生3:妈妈的发夹上也有的。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本上的范图,找出生活物品上的鱼纹装饰有哪些?生1:鱼纹彩陶盆。生2:盘子上也有。生3:玉佩上有。生4:门帘、花布上都有,含义
摘要:上好小学美术欣赏,大有益处。文章从“通过情境创设,内化学生的体验;带着问题欣赏,培养学生创造力;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有效教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美术欣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情境体验;问题探究;联系实际
1002—7661(2012)20—260—01
上好小学美术欣赏,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大有益处。它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让学生达到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

一、通过情境创设,内化学生的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常常从视觉入手、通过意象和审美感受达到心灵共振。第一先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快感,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进而感受到其中的美,最后产生情感上共鸣。所以审美的视野、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有自己的风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以提高审美能力。
如中国画欣赏教学,教师可事先在多挂一些代表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让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欣赏中,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古诗词描述清丽、淡雅的中国画,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古诗词、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融于一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艺术特征。

二、带着问题欣赏,培养学生创造力

欣赏之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这个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作品提出,也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特别是作品的一些背景,更是师生经常关注的问题。

三、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有效教学

欣赏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越是贴近生活的也越容易引起共鸣.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教学情境。
苏教版小学美术《鱼的纹样》欣赏教学片断:
多媒体播放音乐《步步高》
师:你能说出一些有关鱼的成语吗?
生1:鱼跳龙门
生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师:你知道鱼的寓意吗?
生:连年有余,余是鱼的谐音,木版年画《连(莲)年有余(鱼)》。是借助鱼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用鱼的纹样装饰的物品呢?
生1:盘子上有。
生2:衣服上有。
生3:妈妈的发夹上也有的。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本上的范图,找出生活物品上的鱼纹装饰有哪些?
生1:鱼纹彩陶盆。
生2:盘子上也有。
生3:玉佩上有。
生4:门帘、花布上都有,含义多样。
师:你发现这些物品上的装饰鱼纹与真实的鱼有什么不同吗?
生1:比较概括。
生2:被简化了。
生3:夸张了。
生4:添加、变形了。
师:对,这就是美术上常用的“装饰”方法。
师:你会画一条装饰鱼或做一个鱼的装饰品吗?
师:请同学们用纸或黏土等仿制或创作一件现代雕塑鱼来美化一下我们的生活吧!
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做鱼形布袋、有的做泥鱼碗、有的做鱼饰发圈、有的做鱼形花插,有的用几何体画鱼形及巧妙结合。
指导作业时穿插欣赏内容,可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技法,及时认识欣赏作品中美的因素,并指导自己的作业实践。结束时加入总结欣赏。当课快要结束时,通常都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这时安排欣赏内容,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优缺点,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一个发展方向,诱发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的学习作辅垫。
“几分钟的尝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7ctime.com
试”活动是针对纯理论知识学习的弊端而设计的。这种尝试有别于技法训练,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实践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的培养。欣赏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所以只能安排短时间的实践活动。要想使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设计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如欣赏“说唱俑”导学生欣赏完陶俑作品后,安排七八分钟,要求要泥塑仿作,感受陶俑“声情并茂”的特点,夸张的人物动作、喜悦的神情。通过仿作这充满、友善、欢乐的艺术形象,以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总之,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研究美、探索美,采用灵活比较、联系、体验、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全方位的欣赏艺术,让视野变得开阔,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使美术创造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