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村官高校培养村官就业心理机制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658 浏览:120791
论文导读:
摘要:大学生村官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村官出现的一些缺陷急需高校建立科学的就业心理培养机制,本文着眼于此,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并提出积极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就业心理机制;高等教育思考
1006-723X(2012)09-0049-03
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党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帮助农村的背景下,出台大学生村官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需要大批有科学思想、知识和眼光的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因此,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

一、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心理困境

推行大学生村官制度意义深远,不仅为拓宽就业渠道,而且为大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以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出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但目前大学生村官群体仍然面临难以回避的工作困扰和心理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官”身份无“法”可依,大学生面临农村工作困局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多为社区(村)事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据此,大学生户籍不在村内,就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更没有资格当村官;即便户籍在村内,当村官必须通过全体村民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地方政府越俎代庖,指定、考录或选聘。事实上,中国农村的乡土性使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这与现代社会的、法制要求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农村工作琐碎敏感,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宗族、亲情关系根深蒂固,村民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处理事务靠习俗,大学生村官很难超越和融入,时常陷入两难境地,致使大学生无法施展个人优势和才华,怀才不遇之感打击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力不从心的表现

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尤其是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年轻同志就感到有些不适应,一时难以度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选聘的“村官”要融入环境、转换角色,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等,其中“村官”的能力素质很重要,是技术能力、决策能力和交往协调能力等各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科学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交往协调能力以及识人用人的能力等。另外,“村官”的心理素质最关键,它制约和影响着领导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事业心责任感、创新意识、承受能力等。当前,不少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存在缺陷,致使其社会适应能力差、职业成熟度低,在工作中无所适从并出现严重心理困扰。
社会适应(social adaptation)是个人和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体而言是一种生存能力,主要体现在社会认知、角色定位、社会交往、自我完善、适应环境变化、获取生存与发展的职业技能等方面。大学生村官社会适应能力差,具体表现为:思想观念不适应——不关注三农问题,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知识储备不适应——知识结构不合理,所学知识非农村急需;职业技能不适应——动手操作能力差,实践经验少;交往能力不适应——不尊重群众,沟通缺乏技巧;心理素质不适应——缺乏自信,意志薄弱,无力承受挫折。职业成熟度是衡量人在面对职业问题时正确的认识与行为的能力,大学毕业生快速提高职业成熟度,及时转变角色迅速融入职场,是成功就业的关键。大学生村官职业成熟度低,首先表现在择业认知方面:职业意识弱——对职业发展趋势缺乏了解,自我定位不准,职业目标不清;职业选择盲目——对自身素质与职业需要是否匹配未经理性思考,工作难度估计不足,缺乏心理准备。其次,在职业行为方面,突出表现为:工作不胜任,态度不积极,情绪不乐观。

二、探究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力不从心的根源

大学生村官职业成熟度低、适应能力差、工作中出现诸多问题有其深刻根源,客观上农村工作环境错综复杂,职权受限,难以施展才干,但根本上是其自身素质存在严重缺陷,无法胜任村官工作,究其根源在于缺乏健康的就业心理机制。所谓就业心理机制,就是大学毕业生在社会就业大环境下,在就业过程中的行为和方式所表现出的心理结构与表征,可归纳为认知、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四个维度。[3]
当前,多数大学生村官未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机制,具体表现为:(1)认知维度:“村官”角色认知模糊,对其历史使命及工作性质,缺乏足够认识。大学生选择“村官”具有功利性动机,只关注自身利益,既无扎根农村理念,更无长久职业规划,甚至对村官工作毫无思想准备。(2)情绪维度:大学生村官任职之初,过于乐观。随着工作深入,面对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和策略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愈发觉得村官工作不理想、不满意,感觉心灰意冷,工作态度消极懈怠,敷衍塞责。于是,出现多种心理困扰,即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无助感甚至是无用感。(3)人格维度:由于人格不健全、心理承受力差、创新思维少、拼搏意识淡,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缺少自我约束,工作得过且过,做事拖沓,没有工作热情和青春活力。(4)社会适应维度:未完成角色转换,很难融入农村,大学生村官脱不了学生气,想问题、办事情比较单纯、片面,存在着浮而不深,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

三、推动高教创新,开展大学生

就业心理培养大规模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近几年的政策行为,多数高校还未针对“村官”的培养进行教育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没有形成长效教育机制,降低论文导读: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投身农村的信念,踊跃加入“村官”行列。通过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活动,首先,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把人生追求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农业、服务农村、造福农民的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其次,使大学生具备信念坚定、了解国情、体察民意、甘于奉献的村官意识
了“村官”的生源质量。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和输出地,培育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高校责无旁贷。为了顺利开展大学生就业心理培养,高等教育应不断推陈出新,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一)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

大学生“村官”虽然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社会常识和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高,应对挫折磨难素质欠佳。鉴于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强化相关的教育内容。
第一,实施职业发展教育,强化职业意识,完善职业自我。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开展由浅入深、逐级提高的职业发展教育。第一阶段是新生适应与定向期,帮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7ctime.com
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评估个人对就读专业的适应程度,了解专业的职业前景和要求,加深对学习意义的理解,思考在大学生活里的自我定位,唤起全面素质提升的主动性。第二阶段是探索与积累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环境,探索个人职业方向,培养专业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第三阶段是实践与职业决定期,指导学生初步设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方案,针对选择方案进行职业体验与思考,为实现职业目标作专业能力以及入职资格的培训准备,同时深化社会接触,加强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第四阶段是职业目标实现期,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理解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在现实与理想的均衡张力中明确职业选择的决定。
第二,设置涉农课程,创新教学内容,实现学以致用。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离不开大学良好的教育培养。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一项着眼长远的举措,与社会需求接轨,高校要积极转变办学理念,适当调整专业设计与课程安排,尝试设置与农村基层管理、农村政策研究、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村官”专业,开设农学知识、乡村金融管理、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法律政策等实用性课程,采取专业、辅修专业、选修课等形式进行课程教学。与此同时,特别要加强教育内容的更新,必要时可引进村官教师,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以便大学生“村官”能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第三,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健康人格,提升心理品质。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才能快速融入农村,适应岗位,有所作为。高校应对大学生开设广泛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它与传统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相比,少了一些说教和灌输,多了一些运动中的体验和感悟。拓展训练能使大学生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提升其心理素质,塑造健康人格。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村官意识和政治素质

新农村建设亟须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科学理想信念和敬业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骨干力量。党要求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即安心扎根农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做到困难面前不后退,挫折面前不气馁,压力面前不动摇。
为了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高校在加强思政教育的同时,还可邀请事迹突出的大学生“村官”来校与学生座谈交流,引导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投身农村的信念,踊跃加入“村官”行列。通过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活动,首先,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把人生追求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农业、服务农村、造福农民的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其次,使大学生具备信念坚定、了解国情、体察民意、甘于奉献的村官意识和政治素质。基于此,大学生到村任职后就能主动转变思想,克服心理上的急躁情绪和得过且过的敷衍态度,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层,真正实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高校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岗前培训和后续服务

选聘的大学生满怀到村任职,由于对农村缺乏了解,准备不足,陷入工作困境,心理落差巨大,感觉诸多不适应。因此,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至关重要。高校可以尝试通过与农村建立对口实习基地、组织顶岗管理和开展下乡帮扶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及早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建立对农村、农民的准确认识和印象,并在实践中加深对农民的感情、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提高职业能力,做好岗前准备,以便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顺利开展工作。
高校不仅是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者和输出地,更是他们的“娘家”和坚强后盾,它应借鉴 “产品售后服务”的理念,与大学生村官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提供项目选择、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智力支持。高校充分利用人才与技术优势,主动提供的后续服务,能够切实帮助“村官”排忧解难、真正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同时促进大学生迅速成长成才成功。
通过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就业心理机制的有效创建并逐步完善,大批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会推进农村建设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村官通过到农村一线的实践锻炼,经受风雨,增长见识,最终在思想上得到磨炼,精神上得到升华,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优秀公务员。
[参考文献]李大勇.试析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求职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7,(9) .
专题题目:职场人情是冷是暖,中国网职场频道[EB/OL].http://zhichang.china.cn/rdzt/node_774

2.htm.

[3]姚轶蓝.大学生就业心理机制及其偏差归因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2)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 of Employment
in the University for 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
ZHENG Su-juan1,LIU Si-yang2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论文导读:isanewroadforemploymentofgraduates,anditisalsoademandforsocialdevelopment.Defectofgraduatevillageofficialrequirestheuniversitytobuildscientifictrainingmechanionemploymentpsychology.Inthisessay,theauthorsanalyzethesourceoftheproblemandprovidepositivesu
ics, Shijiazhuang, 050031, Hebei, China)
Abstract: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 is a new road for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and it is also a demand for social development. Defect of 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 requires the university to build scientific training mechani on employment psychology. In this essay,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source of the problem and provide positive suggestions.
Keywords: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psychological mechani of employment;thought on higher education
〔责任编辑:左安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