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浅析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492 浏览:59372
论文导读:同建设实训基地,合力建设全景化职场;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合力实施教学;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与评价,落实学生实习与就业,共同实施项目开发,实现学生与行业大师零距离、与传统工艺绝技和现代先进科技零距离、与知名企业零距离,做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适应期。

四、创新改革在推进以理事会为重点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

摘要: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该加强同政府是、社会、企业、行业的合作、交流、沟通,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办学构架,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检验教学效果。从教学模式改革推进其他相关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推进高职教育教学的健康、高效发展,现实“五个对接”。
关键词:理事会;四位一体;四方互动;四联四定
1002—7661(2012)20—288—01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培养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历史渊源可上溯至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颜文樑先生创办的“苏州美术学校”(1922年)。学院在近百年艺术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教育过程中立足传统、放眼世界、积极改革、不断探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与苏州市政府、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学院成立 “理事会”,深度解析市场动态,提供专业化管理咨询,倡导创新理念,传播科学管理思想,扩大宣传,打造政府、企业、各行业协会、社会之间互动交流与合作的专业平台,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整合资源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引入市场“监控”机制,联合苏州市政府、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业内知名企业以及家长学生校友代表组建成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完善理事会运行制度,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探索公办高职院校增强活力、科学发展的办学新路。

二、健全构架

推进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位一体”、学校—教师—企业—学生“四方互动”、 联合开发课程—联合实施教学—联合开发项目—联合投资设备以及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实习—定向就业“四联四定”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形成以公益目标为导向,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公共服务质量高的运行机制。通过机制的创新,优化与提升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以及政策环境支持,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运行提供全面保障。

三、分权制衡

明确学院、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四方责任和利益,明确四方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和功能,调动各方资源支持学院发展,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技术应用、师资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分权制衡、相互促进的理事会治理结构。
完善理事会运行制度。理事会实行例会制、理事长实行轮值制,理事会表决实行票决制,苏州市政府、行业协会、学院、企业代表各拥有相应票数的表决权为学院发展规划、年度工作、专业建设、教学运行、师资建设、产学合作、实训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提供咨询决策、协作调控、评估验审等;其中行企代表将拥有50%以上的表决票,突出和扩大行企在办学中的作用。理事会下设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师资建设指导、产学合作促进、实训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6个专项委员会,专项委员会实行召集制,由委员会主任根据工作任务、内容与进度,召集相关理事单位成员或非理事单位专家对相关专项工作、建设项目进行规划论证和评估。
同时教学实施单位的系部与政府、行业内名企、中小企业群合作共建校企合作中心,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校企合作中心是在理事会的指导下,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议形式缔约双方在经费投入、人员投入、教学实施、项目研发、学生就业等方面责权利的利益实体。校企合作中心将实现校企文化相互渗透,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合力建设全景化职场;共同建设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合力实施教学;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与评价,落实学生实习与就业,共同实施项目开发,实现学生与行业大师零距离、与传统工艺绝技和现代先进科技零距离、与知名企业零距离,做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适应期。

四、创新改革

在推进以理事会为重点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将顺应实施合作办学框架下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以办学模式的创新撬动学院育人模式、教学模式、内部管理模式、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的突破性改革。从机构、人员、运行、课程(项目)、评价、考核等多方面系统改革素质育化课程体系。吸收企业精益化绩效管理理念,推进内部机构设置、院系两级管理、人事管理、产学研合作、教学管理、工作室等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重点深化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岗定薪、岗动薪动、优劳优酬”的绩效分配制度,健全完善队伍建设的培养、评聘、考核、激励四大机制,开发校企共享的“教师发展中心”信息平台,设立校企共建的企业教师工作站,不断完善校企师资互派、合作培养机制。
在学院理事会有效运行的保障下,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动态调研,依据企业人才规格、岗位职业能力即时变化以及对未来发展的研判,动态调整和设置专业及专业方向,完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和分解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素,校企共同确定专业关键技能,调整优化“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系统推进学生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能力与专业拓展能力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构建交互融合的专业课程与素质育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