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门静脉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影响理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013 浏览:151443
论文导读:
摘要:背景: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T)在我国主要由肝炎后肝硬化(乙型肝炎居多)引起,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预防和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破裂出血和脾脏功能亢进的主要术式之一,但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发生率较高,此术式对门静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了解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变化有助于判断预后,防治血栓形成。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包括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断流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的转变情况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联系。策略:将49例肝硬化PHT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称脾切断流术),在患者手术历程中,脾切除前第一次采集门静脉血样送检,脾切除断流后再次采集门静脉血样送检,浅析探讨断流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发生如何变化,并依据术后影像学检查将形成PVT患者作为血栓组,未形成PVT患者作为非血栓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断流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的变化。结果:1.49例患者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η_l)、血浆粘度(PV)、全血低切相对粘度、血沉(ESR)、血沉方程K值(ESR-K)、红细胞聚集指数、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等一定程度升高,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0.05或p0.01),全血高切粘度(η_h)、全血高切相对粘度、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无统计学作用(p0.05);术后血小板(PLT)较术前升高,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0.01),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RBC)变化无统计学作用(P0.05)。2.49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PVT形成15例,PVT发生率约为30.61%。3.血栓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液流变学中全血低切粘度(η_l)、血浆粘度(PV)、全血低切相对粘度、血沉(ESR)、血沉方程K值(ESR-K)、红细胞聚集指数、D-二聚体(D-dimer,D-D)含量、血小板计数(PLT)等升高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升高水平,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 0.01)。结论:1.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有显著影响,主要体现为门静脉血液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一定程度的升高。2.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液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升高是PVT发生的危险因素,升高水平较高者术后易形成PVT,对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论文断流术论文血液流变学论文D-二聚体论文门静脉血栓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6
英文摘要6-8
1 前言8-10
2 资料与策略10-13

2.1 病例选择10

2.2 标本采集和检测10-11

2.3 探讨策略及 PVT 发生的判定11-12

2.4 统计学处理12-13

3 结果13-21

3.1 脾切断流术前后门静脉血流流变学检测结果13-16

3.2 PVT 发生情况16-17

3.3 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变化差别17-21

4 讨论21-27

4.1 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21-24

4.2 门静脉血液流变学与门静脉血栓24-25

4.3 展望25-27

5 结论27-28
6 参考文献28-32
7 致谢32-33
8 附录33-42
8.1 附录 A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33-34
8.2 附录 B 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标准及血液流变学参考值34-35
8.3 附录 C 综述35-42
参考文献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