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抗大抗大教学特点对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工作启迪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17 浏览:16418
论文导读:
摘要: 抗大在其9年的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的教学特点,沉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本文从抗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少而精的教学设置、因材施教的教学举措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入手,分析其对当今院校任职培训教学工作的四点启示。
关键词: 抗大教学特点院校教育任职培训
抗大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简称,又称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从1936年6月创建,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结束,先后共九年多时间。它是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一所名扬中外的最高学府,九年间培养出了10多万军政兼优、德才兼备的干部。这些学员为建立人民共和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军队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党和国家及军队的高级领导干部。
近年来,随着院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高等院校还承载着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任职教育培训,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工作的地位日益凸显,有效推进院校任职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抗大所取得的办学成绩源于其鲜明的教学特点,这些特点对当今院校任职教育培训的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抗大教学的基本准则,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应秉承以“注重实践、聚焦能力”为核心的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强调教学内容既要坚持理论的原貌,又要使其通俗化、具体化和中国化。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抗大的教学始终从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的需要出发,一切从抗战前线的需要出发。在教授学员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促进学员由理论水平向实践能力转换,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在劳动实践方面。抗大将生产运动正式列入教学计划之内,抗大人开荒种田,由学员轮流做饭;自己弹棉花、纺线、办缝纫工厂,制作衣服鞋帽;自己钻研制作生活和学习必需品。在艰苦的劳动中,他们学到了在任何课堂和书本上都学不到的东西。这对于从未参加过体力劳动的同志来说,无疑是一场考验。但抗大的大多数学员都能克服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们不再以劳动为苦,而把它当做一种竞赛,一种特殊形式的享受。艰辛的劳动锻炼了学员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品格。
2.在军事实践方面。抗大从抗日战争敌强我弱的特点出发,组织学员学习了解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使学员掌握如何开展山地游击战、平原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如何在敌后开辟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及怎样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等实践知识。为使教学紧密联系抗日前线的实际,抗大经常组织教师学员深入部队搞调研,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前线部队的情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抗大有时还组织教职学员直接参战,以经受战火的洗礼。如1939年7月挺进华北敌后办学途中和百团大战期间,抗大组织教职学员参加了洪岭战斗、三十亩战斗。在华北敌后办学期间,抗大还经常组织教职学员参加反“扫荡”作战。[3]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是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解决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具有技能职业性、岗位指向性、实践依赖性、整体融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院校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学员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而学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多的要依靠实践中的亲身感受和反复锻炼。借鉴抗大实践教学的经验,任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行实物操作模拟培训和实景应对模拟培训,使学员置身其中提升实践能力;二是积极促进院校与用人单位资源共享,以校准实践教学的方向;三是建立健全针对实践能力的跟踪考核制度,制定科学可行的成绩衡量标准,可与用人单位联考联训检验培养效果。
二、坚持少而精的教学设置是抗大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院校任职教育培训要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少而精的教学设置是根据当时教学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即抗日战争的特定条件、干部的需要紧迫,学习周期的长短来确定的。这种实际情况决定了抗大不能像传统大学那样可以读几年,而是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既要教育学员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又要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本领,因此抗大采取了少而精的教学设置。
在课程安排上,紧扣时代主题,为抗战服务,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选择抗战急需的课程,采用“堆栈”式而不采用“百货店”式,即课程门类要少,内容要精。在讲授内容上,是实实在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极少空洞抽象、“催人入眠”之语,并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员的水平及接受能力,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效果,取得最大的成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抗大反对齐头并进,实行单科独进,每科集中在两周时间内教授完毕。其目的是使学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对每一门课程不仅能正确理解,而且能正确运用,反对学而不解、一知半解或食而不化。总之,抗大一切以培养抗日干部,服务于抗日斗争为目标,务必使每一位学员学有所获,成为行家里手。
目前,大多数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周期的短暂性与抗大相似,而用人单位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和期盼又比较高。因此,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在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时可借鉴抗大少而精的教学设置,采取启发式、实验式和研究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针对填鸭式、强迫式的教学模式而言的,注重启发学员自主思考,培养学员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每次给抗大学员讲课,都列举大量生动的实例,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释某种理论,不仅使学员印象深刻,而且发展了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院校任职教育培训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在教学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原理,引导学员从具体熟悉的事物出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验式教学是为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抗大在军事课教学中,根据学员实际和斗争需要,增设了伏击战、破袭战等课程,要求学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地操作,实战训练;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教学与前线密切配合,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前线部队的情况,吸收实战经验,充实教学内容。院校任职教育培训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就是要老论文导读:
师少讲,学员多做,多开展实地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学习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员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研究式教学是建立在学员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与实践经验相互结合的基础之上的,在文化程度较高的班级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往往采取以自学为主,学员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分组讨论,老师给予辅导,释疑解惑。学员的自学讨论时间往往多于老师的讲课时间。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应注重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学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员在思维的碰撞中开拓思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三、坚持因材施教是抗大教学的成功举措,院校任职教育培训要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展开教学工作。
抗大为提高学员的全面素质,不仅开设军事、政治教育课程,而且还开设国文、算术、自然科学、史地常识等基础课程,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军事、政治、文化课各占60%、20%和20%。但是,抗大的学员来自不同背景,思想觉悟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也不尽一致,只用一种教学模式、一套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抗大坚决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同的学员在时间和课程的安排上不尽相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抗大第4、5期学员主要是来自各地的爱国知识青年,实践经验少,文化程度较高。针对这一特点,抗大突出了马列主义概论、中国革命问题、共产主义和、民众运动等课程的教学,使其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而第6期学员主要来自抗日根据地的基层干部,大多数经过武装斗争的考验和革命工作的实际锻炼,但文化程度很低。鉴于此,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重点抓学员文化水平的提高,侧重语文教学,加强课外辅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适合工农出身学员特点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学的通俗化,以最容易为他们所了解的词句来表达抽象的原理,以民间流传、群众所熟悉的故事来说明原则。由于方法得当,学员和教师配合默契,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为军事政治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3]
教学对象专业差别大、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不只是在抗大,在当今任职院校中仍然存在,并且极有可能成为制约任职院校教学水平提升的现实问题。抗大的经验做法为任职院校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启示,因材施教应当贯穿于任职教育的全过程,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首先开学之初拟定好预案,是指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条件、目的,拟定针对本次教学的专属预案。主要解决学员从什么岗位来、到什么岗位去,储备什么知识、需要什么知识,具备什么能力、部队需要什么能力等问题,为顺利开展教学打好基础;其次要在教学之中做好修正,具体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集中座谈、私下交流等方式,了解学员对培养课程的认可度,切实摸清学员所思所想,围绕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和重点难点问题,掌握学员的接受程度,根据反馈有所侧重地调整教学环节、纠正教学偏差;最后要在结业之后做好分析,具体是指在结业时组织摸底测试,弄清受训学员的具体提升程度,并建立存档机制将分析结果计入档案库,为下次开展教学做铺垫。总而言之,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全面提高了学员素质,应当成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为院校任职教育培训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四、坚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抗大教学的基础工程,院校任职教育培训须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抗大始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体现在着力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上。抗大创办之初仅有少数几位专职教师,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抗大从部队和机关选调干部到抗大任教,从优秀学员中选拔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38年4月第4期开学时,抗大已拥有1300多名教职员,基本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4]其次体现在提升教师质量方面。为了提高抗大广大教职人员对所从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态度,同志专门给抗大全体教职员作了一次报告。同时,抗大经常举办教师训练班,经过培训,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抗大还广泛聘请、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领导人作为教师,多方邀请社会名流、著名学者来校演讲,以便及时了解全国各战场的形势和动态,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教师授课的针对性。为使教学紧密联系抗日前线的实际,抗大经常组织教职学员深入部队搞调研,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前线部队的情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抗大在对教师的关心照顾方面,为了使教师保持充沛的精力,校务部门想方设法为其改善生活。如1938年,抗大给在校教职员工发放的津贴比普通干部多20%。抗大的这些举措,使广大教职员更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心甘情愿地在教研岗位上默默奉献,努力为军队院校建设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
我国现在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都承担着各地政府、公司等用人单位的任职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并不匮乏。但是面对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的转变,如何借鉴抗大经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任职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是尤其重要的。
1.实现教师思想上的转变。引导教师克服对任职教育培训概念上不正确的认识,切实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任职培训教育的深刻内涵与本质要求。把教学目的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开发学员潜能,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机制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让学员成为教学的主体。[5]
2.拓宽教师来源渠道。虽然各高校在教师数量上并不匮乏,但考虑到任职教育的特点,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是极为必要的。借鉴抗大扩展教师队伍的经验,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选聘机制,把社会上知名企事业单位的优秀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选聘到任职教育培训岗位从事实践教学活动(例如:课外讲座、专题辅导、经验介绍、专题讨论等方式),这是提高院校教师任职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举措。
3.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的好坏对教学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抗大的宝贵经验,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至少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整合教师队伍,原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要秉承“量才使用、人尽其才”的原则,打破专业限制,盘活人才队伍。[6]结合编制调整时机,把每论文导读:
个教师用准用活,防止出现浪费人才、偏颇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师培训机制,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学历升级及鼓励教师校外任职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建立教师与用人单位双向代职制度,鼓励教师参加校外企事业单位的重大课题、项目活动。要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各类岗位需求,强化院校和社会合力育人,加大开放式培养力度,建构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培训与使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全程培养机制。
4.优化教师队伍成长环境。教师队伍的成长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首先要优化教学科研条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设施建设,改善办公条件,以图书馆、实验室、信息网建设为支撑,积极推进科研平台功能的整体跃升。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教学补助、津贴制度,制定向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倾斜的政策,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鼓励争先创优,对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教师的晋级、提拔、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真正发挥奖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李志民.革命熔炉[M].北京: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3]杨芳乔林.抗大对知识青年的思政教育及其现代启示[J].跨世纪,2008,(12):31.
[4]刘家国.试论抗大办学治校的成功经验[J].军事历史研究,2006,(4):65—72.
[5]王智祥向晓春余志祥.抗大精神对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5):5—11.
[6]苏利军.抗大开放办学的历史轨迹[J].国防大学学报(纪念抗大建校70周年专栏),2006,(6):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