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意蕴[标签:标题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459 浏览:79832
论文导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表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个性特征的传神部分。同样,对于文章来说,也有它窥视中心的窗口,即文章的眼睛。我们通常把散文的眼睛叫做“文眼”,把诗的眼睛叫做“诗眼”。
何谓“诗眼”?狭义地讲,就诗的结构而言,在诗中能起承上启下枢纽作用的诗句;就诗的内容而言,能总括诗的内容的字句;就诗的主题而言,能点明作者情感的词句……
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7ctime.com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古诗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能力。如何才能达到这一诗歌鉴赏目标呢?在教学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是最佳方法。在其长期的探索中,笔者还根据诗歌内容特点的不同,赏析的角度不同,又把诗眼细化为“史眼”、“情眼”、“画眼”、“艺眼”,并从这四个角度来引导学生欣赏品读古诗,把握古诗的意蕴,感受古诗中的“史”、“情”、“画”、“艺”之美。
所谓“史”眼,就是诗中蕴含着历史事件的字句。学生抓住这些字句就能了解历史事件,让人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史诗美。如唐代诗人杜甫,人们之所以把他的诗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的诗描述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如《春望》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残破景象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而这历史情景都统在该诗题目的“望”字里。所以笔者紧抓这一题眼,引发学生深入讨论:题目是“春望”,按常理,春天,人们应该望的是什么景象?诗中望的是什么景象?……学生抓住“望”这一题眼,纷纷发言:“望”见国家破烂不堪,杂草丛生,满目荒凉;“望”到人们对着花草鸟儿触目惊心、痛心流泪;“望”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民,见到一封家书觉得比一万两黄金还珍贵;“望”见镜中的头发白了,簪子别不住了……再如教学白居易的《观刈麦》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观”这一题眼,设鉴赏题:诗人观到小麦怎么样?观到“妇姑”“童稚”在做什么?观到“丁壮”劳动时怎样的场景与心理?还观到“贫妇人”怎样的令人心酸的情景?观后诗人又联想到什么?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唐时期沉重的赋税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
所谓“情”眼,就是诗中蕴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字句。学生抓住这些字句就能深切地感受作者内心世界的跌宕起伏,感受到感人肺腑的诗情美。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在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懂诗意后,笔者就引导学生直奔本诗的“情眼”:本诗直接表明作者视死如归、决心为国捐躯的诗句是哪句?诗人这种忠贞报国的情怀是否是一时的冲动?能否从诗中看出?经过探究,同学们认为诗人的爱国精神充满了一生: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表明诗人是为报效国家而读书科考,并抗击元军四年;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在风雨飘摇中,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十分忧虑,进一步表明了他的爱国情怀;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悲壮的情怀里蕴含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至于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所谓“画”眼,就是诗中蕴含着美丽图画的字句。学生抓住这些字句眼前就能浮现出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栩栩如生的画意美。如学习白居易的古诗《钱塘湖春行》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春”的景物的字句来体会,眼前就出现了一幅杭州西湖的早春图:瞭望西湖湖面,春水新涨,几与岸平,向远处望去,似与云相连;树上的早莺都争着朝阳的树枝,空中飞舞的燕子正忙着衔筑巢用的泥土;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让人眼花缭乱,路上新生的嫩草刚刚盖过马蹄……使学生不仅学到诗人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的写景方法,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早春的西湖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还使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种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所谓“艺”眼,就是体现中国律诗中对仗与押韵的字句。学生抓住这些字句赏读,就能感受到古诗对仗与韵律的艺术美。古代律诗,除了引导学生大体了解字数与平仄要求外,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它的句子对仗的工整美,诗句押韵等的韵律美。所以“对仗”,“韵脚”等就是鉴赏律诗艺术的“艺眼”,而律诗的第二、三联(律诗要求必须要对偶)的句子和偶句的最后一个字(律诗要求必须要押韵)就是“艺”眼所在。如文天祥的律诗《过零丁洋》,我们还可引导学生抓诗的“艺”眼来赏析。该诗的第二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常用的词性相对外,还采用了天文相对的方法——“风”与“雨”,从而生动形象地比喻了国家与个人前途命运的动荡不安的现实;而诗的第三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又采用地名相对的方法——“惶恐”与“零丁”,且分别运用反复的手法巧连成句而对,同时还暗合作者当时“惶恐”不安与孤苦“零丁”的悲壮心境,真乃巧夺天工之笔。本诗再加上从首句“经”开始,一韵押到结尾的“青”,读来朗朗上口,既富有韵律之美;又有从悲壮到高亢的让人有荡气回肠之美感。通过以上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文天祥的律诗《过零丁洋》,无论是它的形美,还是它的内在美,都堪称千古绝唱。
当然,我们根据古诗的内容特点,还可抓它的“色眼”,感受诗的色彩美;抓它的“理眼”,感受它蕴含的哲理美……从而使学生的多角度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孙素清江苏省射阳县千秋中学2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