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有效途径实施中学地方课程教学有效途径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053 浏览:47341
论文导读:
地方课程又可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地方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自我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家乡亲情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课程实施效果的好坏当然应以是否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为评价标准。
目前,杭州市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主要有:反映浙江省丰富的区域教育资源,面向本土、服务本土学生发展需要的通识教材《人·自然·社会》;整合了杭州的自然、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本土知识,融合了道德、法律、安全、人口、健康、城市、环境等社会常识的专题教材(义务段)《我与杭州》;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以开放的视角整合了杭州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现状并把第二课堂场馆的相关内容贯穿其中的专题教材(高中段)《杭州人文与社会》。
众所周知,地方课程的师资队伍近乎“零起步”:一是没有基础,上岗前的培训缺少课程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二是传统学科教学方式的巨大惯性,使得很多教师在地方课程的教学中沿用了口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且许多教师对地方课程的教学仅有使命感和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良知”, 缺乏专业的荣誉感,因此教学效果普遍不够理想,离课程的根本目标有较大距离。这样的情况目前尚无法进行根本性的改观,但在现有教学框架之下,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向课程的根本目标前进一大步,仍是有可为的。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改进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体会到贴近生活选取资源、自拟目标重组资源、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提高是实施地方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也应该成为实施地方课程的指导理念。

一、贴近生活选取资源

地方课程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果课堂教学中选定的题材脱离学生的具体生活,与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就不能引起学生共鸣,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如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内容”开展地方课程教学,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一】“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教学比较
“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我与杭州》(老版本)第七册的第十九课,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目:让杭州的天更蓝,让杭州的水更碧,让天堂远离垃圾。以下是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对象为浙江省桐庐县三合中学的学生):
教师一
[引入]介绍杭州的空气质量排位(数字说明)。
[提出问题]问题为:“你觉得杭州的环境如何?”(引出“生活环境”的概念并加以解释)
[情境创设]介绍杭州的重工业区半山的相关情况。
[活动]首先提问:“如果你是将入住半山的公民,你会给我们主管部门提什么建议?”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关停搬迁半山重污染企业,如杭州炼油厂、杭州玻璃厂、华丰半山发电厂。”接着向学生介绍:“杭州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气的排放。此外还有个严重的源头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之后,学生再围绕“作为环保小公民,你在这场空气保卫战中能做些什么?”这一问题开展活动。
教师二
[引言]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答案是来自学生的生活)。
[引出]教师介绍:“近年来,我市采取了污染防治措施,目前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为轻度污染。我市的水经过排污控制与改造,全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良好,湖库型和地下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我市的垃圾经过处理和利用,资源的损失也大大降低。”(与当地资源紧密结合)
[活动]教师要求学生“寻”:“我们校园里有哪些主要的环境污染?”然后出示在校园里拍摄到的一段录像,并让学生“思”:“哪些污染中有你的‘一笔’?我们需要一个纯净的校园,你能为我们的校园做些什么?”最后,教师出示在校园里与清洁工人对话的一段录像。(学生身边的环境——学校环境)
对教师一的评析
教师个人素质非常好,课堂表现也很成功,环环紧扣,从知识点的落实来讲,相当到位,重点也很突出。但是,教师引用杭州的例子对桐庐的学生来讲太遥远,就像是在听一个故事。纵观整节课,教师的主导性很强,学生的思想投入则远低于教师,很难引发感情上的交流。
对教师二的评价
教师从地方课程的教材中选择了一个主题内容,通过挖掘地方和校本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熟悉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使学生感同深受、身临其境。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提供有效的与学生生活情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知识,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碧;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家园远离垃圾!”就会上升为实际的行动。
在地方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会选择一个典型的事例作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切入口,而如果这种事例来自于学生身边,往往比来自于教材上的要有效得多。地方课程的精髓就是“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地方课程的教学要把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使学生面对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事物,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参与社会各种活动,探究社会生活的本源,形成作为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养成关爱生活、联系实际的习惯。这些也正是地方课程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地方课程的实施重点不是为掌握更多知识,而是更多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关注社会、融入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二、自拟目标重组资源

地方课程的教材内容丰富,但课时少,授课取材的问题突出。实际上,无论是哪一本教材,与其说是教材,倒不如说是教学资源,它们只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备课的资源或教学的参考。对于地方课程来说,可以利用和开发的东西比其他学科还要多得多,如教师自身的资源、学生的资源、环境因素的资源等等,这使得内容与课时的矛盾更为突出。这时用“就地取材、因需命题、有效整合”的理念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就能提纲挈领、去繁就简,从而使教学的实施具有生气。源于:论文发表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