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学生学习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71 浏览:20613
论文导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两个方面。其具体途径,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潜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辅导;探讨
: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136-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迅猛发展,高职生队伍日益壮大,高职生也越来越受用人单位欢迎,但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和高职教育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不相对应。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明显不足。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城,本世纪初,作为一种新思潮的积极心理学已逐渐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并开始运用于对学生进行的学习心理辅导之中。

一、对高职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意义

1.有利于转变传统学习心理辅导的价值取向

学习心理辅导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克服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而且在于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积极心理学认为,没有问题的人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一个健康、幸福的人。同样,消除学生学习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也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自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或行为模式。因此,学习心理辅导要改变以往偏向问题的消极的价值取向,用全新的视角和辨证的思维方法,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发学生固有的积极向上的心理潜能上来,用爱心挖掘并彰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帮助其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2.有利于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积极心理学强调,不仅要帮助处于逆境条件下的人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提高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质量。这也正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学习心理辅导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上进,释放自己的学习潜能,从而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幸福健康、全面发展而又富有个性的人。

3.有利于开辟学习心理辅导的新天地

纵观目前高职学习心理辅导的实际现状,效果还不尽如人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习心理辅导仅仅停留在补救性的对少数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因此,努力开辟高职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实践的新天地,变补救性学习辅导为发展性学习辅导,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问题,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信乐观精神、耐挫折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创伤,有利于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

二、对高职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内容

1.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学习是幸福的,成长是快乐的。教育的宗旨应该是让每个学生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学习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的最大化。因此,我们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引导学生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使学生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情趣和自信乐观等积极的情怀。在面对种种学习压力时,能够做到不自卑、不退缩,使学习生活更加富有意义,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以下几点幸福感。
(1)学生从“好学”、“乐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幸福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力求引导学生将学习引向“好之”、“乐之”的境界,尽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7ctime.com
可能创造条件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给学生宣泄心中困惑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的心理教育氛围,让学生解除心中的学习烦恼,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
(2)正确看待社会就业竞争,使每一个普通学生都拥有幸福感
我国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学业成绩是家庭、学校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也必然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自己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将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他人做比较。这样,常常有不少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幸福感较低。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就业竞争,同时,积极探索学生有效学习、快乐学习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不要以偏概全,多看自己成功的一面,不把缺憾的一面放大,让自己尽量多地获得学习幸福感。

2.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积极的心理品质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它表现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心态等诸方面,如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诚实、乐观、责任感等。
(1)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自信心
高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大都不足。教师要对学生持一种积极的态度,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发展自己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短处,让学生坚信 “我能行”。另外,通过开展“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信心训练”等一系列活动,在学生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展现自我风采的同时,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锻炼自己的能力,告别自卑,找回学习自信。
(2)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一些高职学生的学习意志薄弱,耐挫力差。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让学生懂得,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是第一。假如总是期望自己是最好的,就会经常遭受打击,产生挫折感。这部分学生有缺点,也有优点。只要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加以克服和提高,并且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把它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发展。这样,就能保持永远的自信,从而激发潜能,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很多大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独立性差,交往能力弱,心理承受力不强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着去处理一些事情,学会去面对各种困难、解决困难,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自我成长。(4)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上好心理课,并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心理书籍如《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情感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等,在全体学生中掀起学心理、论文导读:
懂心理、用心理的热潮,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搭建宽广的舞台,开辟新的天地。

三、高职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途径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
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高职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重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即使要批评学生,也要注意方法,不能当众批评学生,不挖苦、指责、讽刺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2)教师用自己的学识、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有令学生心悦诚服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辐射力,它源自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的大师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对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发挥着积极作用,学生将受益终生。
(3)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他们的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但他们还未完全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
(4)融入情感,与学生平等交流
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用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师生情感交融,关系融洽,学生就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2.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潜能

学习潜能开发是当前学习心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数应该不能作为我们教学评价的唯一指标,而应把学生看作是充满潜力的个体,让学生体验一次又一次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增强其自我效能感,积极开发他们学习的心理潜能。
(1)科学用脑
人的心理素质的最佳表现就是大脑两侧半球的良好沟通、协调和相互联系。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就必须促使学生的左右脑高水平协调发展,即实施“全脑型”心理教育的策略。一是学会用脑。开发大脑潜能的关键就在于多练脑,勤动脑,会用脑。二是协同开发,全面塑脑。既重视左脑功能开发,又重视右脑功能的开发,克服“重左轻右”的传统倾向,促进大脑状态调节,有利于全面锻炼脑力。三是劳逸结合,科学护脑。要有张有弛,科学休息,保证适量睡眠,防止过度疲劳。四是营养健身,合理补脑。要及时补充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身健体。五是情绪乐观,精心益脑。开发大脑潜能必须排除心理障碍,而学生的心境乐观、心理健康,有利于健脑用脑、提高大脑活动效能。我们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科学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潜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大脑优势和心理潜能,学会科学用脑,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信心,使心理机能达到最佳状态。
(2)创造轻松愉快、劳逸结合的学习心理环境和教育氛围
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潜能,并不是对大脑的刺激越多越好、压力越大越好。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状况,理智地保持必要的教育张力,妥善处理一些矛盾关系,既要完成众多学习科目的学习任务,又要创造轻松愉快、劳逸结合的心理环境和教育氛围。
(3)设计、开发学生学习心理潜能的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心理训练,消除畏难心理;通过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互助的力量, 学会合作与自立;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循循善诱,为学生设计一个适宜前进的阶梯,使学生在成功中产生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心理体验,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使其在成功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宋志英.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江苏高教,2009(4).
[3]孙雄辉.从“消极”走向“积极”——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4).
[4]徐崇文.学习理论与学习潜能开发[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5]吴增强.学习辅导[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谢建.大学生学习辅导探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邓如陵.激发创造灵感:大学生学习辅导的目标追求[J]. 中国成人教育,2007(8).
[8]商冬梅.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J]. 科教导刊,2009(31).
[9]甘雄.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 职教论坛,2010(24).
[10]刘剑. 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责任编辑:姚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