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19 浏览:15371
论文导读:
【摘要】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学生通过阅读实现英语知识的输入,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英语词汇、语法和句法知识习得,结合教学实践反思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存在的困难,从现状出发提出两种比较有效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课;能力
阅读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学生通过阅读实现英语知识的输入,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英语词汇、语法和句法知识的习得,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阅读课在英语学科教学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7ctime.com
的作用不可或缺,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反思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存在的困难,从现状出发提出两种比较有效的教学对策。

一、当下阅读课现状及成因分析

从近几年的阅读课教学现状来看,考纲对考生的阅读理解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要能够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2)联系上、下文对文中出现的生词词义进行推测;(3)要能够独立地对相关问题作出推理、判断;(4)要能够从上下文中找出具体的信息;(5)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出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6)能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义。
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初中英语阅读课出现困难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的阅读速度比较慢;(2)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理解、推理和归纳上难以做到准确。
为了摸清学生阅读课出现困难的原因,笔者和学生进行了谈话和交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笔者发现了学生的困难成因是多方面的:
(1)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或阅读技巧上的缺失,导致阅读速度上的缺失;(2)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太少,导致阅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3)缺乏联系上下文的习惯,导致词汇在文中的具体词义把握不准确;(4)学生的知识面狭隘,或受到母语环境的影响,对阅读材料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熟悉程度不够,导致理解上的片面或脱离的情境;(5)学生的语法知识不能构成系统,缺乏全面性,导致复合句句子结构分析不清,出现困难;(6)学生的思维能力限制,综合推理能力不强。

二、对策1:阅读课教学应注意层次感

英语阅读需要学生应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对语篇有个整体的领悟,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技能运用和语感的提升,为此,笔者认为阅读课教学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感。

1.整体领悟语篇

这是阅读课实施层次教学的第一层次,该阶段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处理,要求学生注重语言信息的整体输入(input)。具体方法上可以借助于略读、跳读等阅读形式对材料的主旨要义进行检索,得到问题所需要的特定信息。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阅读过程并非是被动接受的过程,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和信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是在学生不断思考和推测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所得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其阅读技巧,通过教师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从整篇文章中获取问题所需要的具体信息。
2.精讲语言知识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关键在于如何讲才能更为有效,从英语教学的目的来看,课堂教学是为了有效地丰富学生语言知识,提升语言素养及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应当精当地讲解,通过精讲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语篇中重点词汇的意义和语法的用法,把握文章各段落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分析语篇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3.加强语言技能的训练

训练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在实际环境中运用英语是对前面各个环节的复习和检查。阅读课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进行读和回答问题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语言的交际训练,和书面表达的训练,这样切实提升学生语言应用技能。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根据阅读材料的难度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关键词的设置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取回忆表象,复述出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这一过程实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学生根据关键词发散联想,其想象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除了让学生进行复述以外,还可以设计和布置与阅读材料有关的问题供学生进行练习,如词汇填空、翻译、语法填空和句型转换等等。

三、对策2: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阅读

1.设计围绕大意的问题任务,帮助学生感知教材

围绕阅读教材大意设计一定的整体性理解的训练题,采用泛读或略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快速的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通过对提出问题答案的找寻,了解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多维度设计阅读活动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泛读之后,文章的大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应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为学生设计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全程参与阅读过程。指导和帮助他们对文中信息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较准确地理解事实原因、人物性格、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等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