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世界城市产业发展规律探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33 浏览:143755
论文导读: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决策咨询课题“首都现代产业体系研究”部分内容,并得到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都市圈研究中心“特大城市产业发展研究”课题资助(PXM2011-014205-113522)
:A
内容摘要: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等特性的新型产业体系。研究世界产业的发展趋势,借鉴世界城市现造业和服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务业的发展规律,对于我国北京等特大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世界城市 现代产业体系 国际借鉴
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与特征

(一)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从世界现代产业发展出现的新动向和趋势来看,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低碳前沿技术将摆脱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绿化成为主流;各国都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国际经济制高点;国际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逐渐呈边际效益递减趋势;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孕育新的重大突破,信息技术与产业和科学交叉融合,将衍生出新的交叉科学与产业,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正酝酿新突破,纳米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将缔造先进制造业时代;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存,产业发展呈现网络化、集群化、融合化态势。

(二)世界产业发展的特征

从世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特征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转移全球化的特点日益突出;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延伸,产业链整体转移特征越来越明显;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向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偏移,产业结构正在向高科技化方向发展,高技术产业转移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加快向其他产业的渗透,使全球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制造业的国际生产网络快速扩张,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科技产业日益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世界城市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规律
先进制造业指广泛应用先进制造技术、采用先进制造模式、拥有先进市场网络组织的工业生产系统。先进制造业不仅包括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所代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也包括通过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使技术密集度得以提升的部分传统制造业,如数控机床、精品钢材制造等。

(一)世界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律

纽约、和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发展历程表明,一般制造业虽然经历了下降衰退的过程,但现代先进制造业始终是世界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同时国际化大都市也始终是先进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的中心,城市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1.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产业质量不断提升,以技术密集型为主要特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纽约、伦敦、等世界城市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制造业产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其产出份额在后期有所下降。尤其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生产率提高,人均创造的工业产出量也在不断提高。世界城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过程也是其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技术含量和加工增值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出现了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的趋势。同时,一些国际大都市还根据自身特点,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特色都市产业群,如巴黎的服装设计等。从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动过程来看,在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制造业结构变动过程中,最重要的特点是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业的衰落。但以服装、印刷出版、食品等为主的都市工业,以及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却得到上升。
2.工业比重呈现上升、稳定、下降的“倒U型”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制造业地位演变表现出“倒U型”特征,但在其相对地位下降,甚至就业量绝对下降的同时,制造业的产出总量仍不断上升。世界城市工业就业的比重呈现出“倒U型”变化的表现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初中期阶段,工业就业比重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业化进入到后期阶段,工业就业比重呈现出稳定的趋势;随着工业化历史任务的完成,开始出现逆工业化的趋势,工业就业比重逐步下降。如伦敦制造业就业高峰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这之后制造业就业比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由于实行工业疏散政策,巴黎地区工业就业比重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开始下降。纽约制造业就业出现衰退大体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同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大都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大体呈现出“倒U型”变化。
但从目前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看,由于一批现代都市产业如服装、印刷出版、食品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又带动了先进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使制造业在国际大都市中的地位趋于上升。这说明在世界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制造业就业和增加值比重存在一个最低限度,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国际大都市,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纯消费性城市,其制造业仍将是不可或缺的。
3.制造业仍是世界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纽约、伦敦、等城市看,世界城市中心地位的确立都有赖于早期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后来由于外部环境和竞争优势的变化,这些城市的制造业地位趋于下降,但至今为止,制造业仍是构成各个国际大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纽约是美国仅次于芝加哥和洛杉矶的第三大工业城市,其服装业吸收的劳动力数量超过20万人,繁华的曼哈顿区是制造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制造业中心之一。伦敦1998年制造业产出占其总产出的11.4%,占英国制造业总产出的8%,制造业提供的就业比伯明翰、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等工业发达地区还要多。1999年制造业就业人数达到105万,占总就业的13.9%,都市圈制造业销售额占到全日本的1/4,超过大阪圈和名古屋圈。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服装、印刷出版、食品等现代都市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促使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制造业地位出现新一轮的提升。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虽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依然是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呈现出技术集约化趋势。一方面,所有制造业部门都不断地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集约度;另一方面,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与发展,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4.高端制造业和都市工业是大都市制造业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是重化工业、传统制造业的衰落,而以服装、印刷出版业为主的都市工业,以及技术密集型的现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始终贯穿国际大都市工业化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工业内部分工逐步深化,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技术密集型的现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如的电机、通信机械和运输机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伦敦的汽车、飞机、精密仪器等制造业以及新医药、光电通信、计算论文导读:
机等高技术产业始终保持很强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服装、印刷出版和食品等现代都市工业保持旺盛生命力,表现出了特殊的先下降、后上升的演变特征。巴黎、纽约、香港的服装纺织、印刷出版业等行业,一直都是工业的支柱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都市工业共同支撑了国际大都市的全球制造业地位,在2008年全球500个城市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中,、伦敦、纽约和巴黎依次占据第一至第四位。
的工业结构以印刷出版、技术密集度高的电机、通信、精密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作为主导部门,印刷出版业、机器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等居全国首位,其中的印刷出版业销售额占到全国的50%。1997年,纽约源于: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市的制造业中,服装业产值比重最高,达27.48%,比同期全美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印刷出版业居第二位,产值比重为13.72%,也比全美平均水平高5点多个百分点;同期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比重分别只有7.28%、

2.21%和15%。

5.制造业布局呈现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过程,资本、技术、品牌控制使国际大都市始终处于全球工业布局中心。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空间布局经历了巨大变化,世界城市制造业的空间演变大体经历了早期的集中、后期的分散以及在郊区的再次集中的过程。首先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各种制造业逐步向中心城区集中;然后随着工业化和城市郊区化的推进,受土地级差地租的制约,制造业的生产环节逐步向郊区扩散,而把其总部、研发和营销环节留在中心城区,从而出现了制造业的分散过程;最后,随着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扩散,在郊区及其周围地区形成了一批现造业中心或基地,一些企业将总部、研发和营销环节搬迁到此,由此出现制造业在郊区的再集中过程。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在工业化初期,制造业向城市大量集中并形成若干主要的国际大都市;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由于受土地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制造业开始向郊区和偏远地区分散和转移,在国际大都市的郊区和周边地区又逐步形成企业大量聚集的产业带,并跨国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但制造业总部、研发、高端产品生产等依然集中于国际大都市,资本、技术、品牌控制使国际大都市始终处于全球工业布局中心。2008年,纽约、伦敦、、巴黎等大都市的制造业跨国公司总部数量分别为111家、96家、326家和96家,在全球制造业分工布局中处于中心地位。

(二)世界城市服务业发展规律

1.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传统服务业不断提升。通常认为现代服务业指以知识、信息为依托,按照现代管理理念、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发展起来的技术与人力资本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是:技术含量高。现代服务业通常是运用新技术或者新知识的成果因而技术含量高,突出表现在较高的附加值和较高的人力资本上;业态形式新。信息与知识的发展及创意的运用、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衍生使服务业的业态更加新颖;知识传播性强。即现代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服务,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如教育、创意、移动通信等现代服务行业。
由于现代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点,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因而代表着服务业乃至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研发及科技服务业等正迅速崛起并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同时,传统产业也在不断运用新技术进行改造,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趋于提高,服务模式和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如连锁经营企业大量涌现,已成为零售业最主要的趋势,欧美连锁零售额已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50%至60%。
2.在服务业地位上升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日益重要。2005年,纽约三次产业产值构成比为0.2∶11.4∶88.4,服务业就业比重为89.3%。2005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为86.5%。2010年,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为0.9∶2

4.1∶75,与世界城市相比,第三产业发展稍显滞后。

国际大都市的服务业类型已涵盖从初期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公共管理业到现代的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咨询业等新兴服务业。1977年,伦敦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已经达到20.7%,批发零售业所占比重达到16.8%,到2001年分别为34.3%和12.5%,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及商务服务业为主体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伦敦的金融业占GDP比重由1974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8.4%,纽约金融业由8.4%上升到10.7%,金融业由4.5%上升到5.7%,保险业、房地产及商务服务业增长态势也十分明显。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整个国家总就业人口比例也较高,伦敦在16%左右,在10%至14%之间。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其服务业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北京市应该学习借鉴世界城市经验,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其他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细分更加深入。美国将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私人服务业、流通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流通服务业、私人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其在服务业中的增加值比重从1950年的26.6%持续上涨,到2005年时达到41.2%。其私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在4.1%-5.2%之间波动,流通服务业从1950年的41.1%下降为2005年的25.4%,社会服务业在1975年达到最高点29.1% ,然后逐渐下降。在就业比重方面,也有同样规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行业细分更为深入,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等部门中的不同领域在各自的发展上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技术、知识相关的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部结构优化与调整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生产性服务业的提升具有技术、知识关联的特点。房地产业等传统行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现代商务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同时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现代批发业有所发展。美国1997年与1988年相比,商务服务业和批发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个和2个百分点,而房地产业则下降了2个百分点。日本1998年与1988年相比,商务服务业从13%上升到了23%,批发业从24%上升到26%,而房地产业下降了7个百分点。
4.现代服务业向大城市集聚,注重打造核心产业群,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服务业的核心部门主要是外部效应较高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房地产、旅游业等。其他服务业部门也较齐全,从而与生活、生产服务业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出服务业的“离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以美国纽约市为例,纽约已经形成了以金融服务为主导的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金融服务业占当地GDP 的比重由1996 年的26%上升到目前的40%左右, 其金融衍生工具成交量、外汇交易量、外国证券发行量源于:论文写法www.7ctime.com
分别占全球的14%、16%、34%;日本形成了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
世界城市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集中体现在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体娱乐业和教育培训业方面。这六大现代服务行业构成了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群,主要集中于世界城市的中心论文导读:00多万家企业中,采用项目外包方式的企业约占2/3。外包在美国已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欧洲和亚洲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伴随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制造业务的转移,为其配套的企业也将部分服务业务带到新兴市场国家,这其中也包括国际化的服务企业为了开展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结论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城市的
区或商务区,是世界城市重点打造的核心产业,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动力。通过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群,来带动世界城市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5.产业融合加速,制造业服务化与全球化趋势明显,服务业全球分工体系初步形成。现代经济已经出现了现代服务业主导制造业的趋向,经济活动发生了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变,制造业部门服务化趋势非常明显。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来看,二者正在加速融合,企业生产趋于无边界时代。突出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上,技术、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的创意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从现代服务业自身发展来看,技术在创意产业中的应用促进了产业融合,改变了产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优化了传统产业结构。
当前,跨国公司已从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业外包为主,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都分包给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如通用公司(GE)提出公司外包业务的70%采用离岸模式。目前全球外包业务活动的60%集中在北美,在美国的2600多万家企业中,采用项目外包方式的企业约占2/3。外包在美国已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欧洲和亚洲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伴随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制造业务的转移,为其配套的企业也将部分服务业务带到新兴市场国家,这其中也包括国际化的服务企业为了开展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
结论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律,笔者认为北京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要以“三个北京”、“四个服务”、“五个之都”和对北京的功能定位和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为指导,紧密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北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发展目标,深入弘扬践行“北京精神”,贯彻实施“两大战略”、“九大工程”,遵循符合当代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能够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的原则;产业发展应符合北京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有利于实现京津冀区域分工协作;把推动科技创新放在重要地位,坚持系统设计、统筹谋划、重点突破。
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上,遵循一定的产业变动规律,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技术进步的引导下和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构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配套齐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工人素质明显提升,落后产业逐步退出,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地位不断优化,以信息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以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与现代农业相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现代物流为核心、现代金融为基础的现代商贸流通业;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知识性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其仔.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倪鹏飞等.北京城市产业体系选择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朱晓青.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4.刘秀莲.产业创新理论与实践[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李悦等.产业经济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