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死守底线 师德无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569 浏览:80641
论文导读:
最近笔者关注了两个热点事件,一个是某高校教授在评审职称过程中开房收钱被移送司法,一个是初中“最教师”当街舍己救学生被截肢。不久,两条相关消息又同时出现在人民网首页上:《湖南高校职称评委开房索贿已移送司法》《最美教师用行动诠释大爱》。这两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与其高谈阔论,不如结合这两起发生在教育界的案例,重新学习师德,继而谈谈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师德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西汉著名学者杨雄在《学行》中首次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 的观点,定论了教师的身份。师德是教师思想品德的高度体现,自律性和示范性是师德的基本特征之一。
师德的自律性是指师德的形成与铸造,要靠教师自身的艰苦实践,自觉修养和不断省察。高尚师德的形成、保持和发扬不是一件容易事,它要求教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克服事业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经得起清贫寂寞等的考验,抵制市场经济中的各种不良诱惑,深入细致地、持之以恒地做好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
师德的示范性,是指师德要通过教师教书育人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具体言行表现出来,并因其高尚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社会风尚的优化具有极大的示范引导与客观影响作用。教师高尚的师德是全社会各个行业的人们共同学习的楷模,是构建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重要基础和力量。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师德,就很难有良好的政德、官德、商德、医德、警德和军德,因为社会上几乎所有不同类型的管理人才都是从学校培养出来的。
师德的自律性与示范性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教师只有严格自律,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学生中以及在社会上发挥其典范作用。同时,教师一言一行的示范性,又约束、激励着自己更加严于律己。二者之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依据,后者是前者的目标与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典范性就是自律性的外部效应,自律性与示范性共同成为教师不断完善自身师德的内在动因,它们时刻提醒教师们内外兼修,既要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境界,又要表里如

一、身体力行,充分发挥高尚师德对教书育人及其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不容否认,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道德的挺立与生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在师德领域,我们并不缺少各种“最美”—— 现实中还有太多的张丽莉们,他们默默付出、不计回报、大爱无言。他们的义举是师德的富矿,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就是对师德之堤的加固,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那些“最丑”—— 现实中也有刘教授们,更大的危害是,潜规则颠覆了公序良俗,大面积击穿了师德底线。即便是深受潜规则之苦的人,都不愿也不敢揭穿它。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7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中就已经严肃、审慎地指出近几年出现的师德问题的现象: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现象,以及热衷于“有偿家教”,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问题,甚至个别教师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触犯刑律。对于这些现象,要求我们从源头上的师德上来应对。
师德建设的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不但要加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神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还要防微杜渐,做好法制教育,死死守住法律底线。以这两个案例对照《教师法》规定,结果“最教师”的行为符合规定而师德无疆;而“收钱教授”行为触犯了法律底线而身败名裂。如《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在师德教育工作中要狠抓落实,不做虚功、不走过场,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总盯着灰色、黑色的现象,整天抱怨待遇不公、工作对得起良心就够等,试想,如果没有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的利益保障从何谈起!
师德建设要更多地研究师德评价问题、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师德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要解决好师德评价的虚拟与模糊现象,克服以教学业绩代替师德评价的倾向,“学高为师”的后边还有两词“德高为重、身正为范”。在一些学校,单以教学业绩评价师德的现象还是较普遍的。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师德评价的可操作性。评价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做得怎么样,可以从关爱学生、教学水平、学术行为、自尊自律、人品、学识等方面挂钩看教师的表现。这样,师德评价机制才会更客观、具体,更具操作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普通公民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性格。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师德的铸造与固守,需要教师拥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既耐得住清贫、寂寞的考验,又经得起金钱、权力、地位等诱惑,要靠自身的艰苦实践、自觉培养爱岗敬业、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良好教风和正确的处世待人之道。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在全国开展的“争做师德标兵”活动,激励着我们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也许我们达不到“最美”的境界,但敬仰“最美”、学习“最美”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即使不能成为师德大厦的顶梁柱,亦要做师德建设的砖和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