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259 浏览:118139
论文导读:
1672-3783(2012)08-0409-01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单一病因所致的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综合征。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主要有紧张恐惧型、焦虑急躁型、忧思抑郁型,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在心里护理方面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1 心理类型

1.1 紧张恐惧型:此患者心情悲观,遇事习惯往坏处想,身体稍有不适就极度紧张。

1.2 焦虑急躁型:此型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因工作生活的各种原因,希望医生运用特殊的治疗方法,使自己的血糖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到正常,一旦在治疗中血糖有波动,立即会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
1.3 忧思抑郁型:此类病人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对疾病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由于本病无法治愈,并且并发症较多,治疗中血糖偶有反复,易使患者产生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平时不愿面对现实,不愿谈病情,不愿与医护人员沟通。
2 心理护理
2.1 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知识:心理护理没有一套固定的操作规程,而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打开各种各样的心灵窗户,同时启发、诱导,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帮助病人建立起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2 了解病人的病史,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接触方法,使病人乐于接受,从而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
2.3 与病人交流沟通时,要尊重病人的人格,以消除病人的不安和抵触情绪,对病人要平等相待,为病人服务热情,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2.4 接触病人时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学会与病人交谈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7ctime.com
,也是护理人员的一门技巧,与病人谈话不仅是为了了解病人的病情,更重要的是为了掌握病人的现目前的心理状态及病人所需。
2.5 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1)紧张恐惧型:应经常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告诉患者面对疾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血糖控制好,和健康人群一样,如果精神紧张、恐惧、休息不好,血糖就会升高,直接影响疾病的疗效。所以应帮助患者调节好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做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2)焦虑急躁型:向患者较为详细的介绍目前医生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使患者明白调整血糖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治疗上需要一定的时间,任何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血糖的波动,使患者在治疗中积极配合。(3)忧思抑郁型:由于此类病人对疾病的了解较深,宜热情主动的多与他们交流,给病人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的现身说法或举一些典型的康复较好的病例,以消除他们的顾虑,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6 根据不同阶段的差异,不同的心理特征,区别对待:(1)初次发现糖尿病的病人的心理护理:此类病人常常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的向病人介绍病房环境、病友、作息时间、会客制度、安排床位等,使病人感到温暖,知心和体贴,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要掌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2)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理护理:该期间患者病情在不断好转,在此期间护士要经常接触病人,可进行集体或者个别心理护理,增强病人的自信心,提高其战胜疾病的勇气。(3)药物治疗的心理护理:由于治疗糖尿病的方案非常多,各种降糖药物都有其副作用,以及各种胰岛素的使用,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让病人能正确认识各种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
3 小结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已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许多人在患病的时候,除了忍受身体上的痛苦以外,还存在着心理上的折磨。心理康复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重点是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反应,合理地安排生活和遵从医嘱。由于患者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年龄、职业、文化、习惯、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各自不同,这就要求广大护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心理护理知识,使心理护理的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把我时机进行心理疏导、治疗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把患者心理上的消极因素转化为促进康复的动力,从而使优质护理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