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294 浏览:155227
论文导读:体会。经过深思、议论,从学生中反馈出的信息是:兄妹俩生活贫苦,又渴望亲耳聆听到贝多芬的亲自演奏,当偶然中突然他们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时,自然陶醉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了,穷兄妹俩在他们破旧的茅草屋里听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家弹奏的曲子,他们激动非常,完全沉浸在乐曲的意境之中,所以被动听的乐曲所陶醉。最后提问:除课文中的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必须研究的内容。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彩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学有声有色,还能引导学生领会教材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之与教学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理由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就语文课堂提问浅谈几点:

一、先易后难

在课堂提问中,我们还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理由的难易适中,深文浅问,浅问深究,直事曲问,使学生有深思的余地。理由过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与轻视的心理;题目太难又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无从回答,影响思维的主动性。因此,在提问过程中,我们要像《学记》中所说的那样“善问者如伐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处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就是说,我们教师在提理由时,就像砍伐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易砍的地方砍起,随后再砍木材的关节。如在教学《月光曲》一文中,“陶醉”一词通过三个步骤来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正确运用的。首先提问:“听着贝多芬弹奏美妙的乐曲,兄妹俩怎么样了?”让学生准确地找出“陶醉”一词,再要求在工具书中找准词义,接着加深理由难度:“兄妹俩为什么被‘陶醉’了?”此理由较灵活,又无现成答案,于是引导学生把词放到课文中去理解体会。经过深思、议论,从学生中反馈出的信息是:兄妹俩生活贫苦,又渴望亲耳聆听到贝多芬的亲自演奏,当偶然中突然他们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时,自然陶醉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了,穷兄妹俩在他们破旧的茅草屋里听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家弹奏的曲子,他们激动非常,完全沉浸在乐曲的意境之中,所以被动听的乐曲所陶醉。最后提问:除课文中的用法外,“陶醉”一词还可以怎么用?学生经过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反馈出来说:美丽的景色,精彩的节目,动听的故事等方面都可用上“陶醉”一词。这样的教学,克服了一些学生死记硬背词义的坏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感到学习轻松有趣,信息能及时反馈,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阅读能力。

二、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理由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理由,或者把大理由分解成一组小理由,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理由: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理由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理由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理由:是什么理由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以上的提问步步诱导,环环相扣,使学生不仅清楚地认识到了主人翁的性格特点,而且深入了解到,“变色龙”这个文学形象的讽刺锋芒不只指向沙皇忠实走狗的丑恶灵魂,而且直指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

三、提问时机

课堂提问时,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现停滞、闭塞的时候,教师就要善于提出理由来诱导学生调整疏通自己的思路,使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能顺利地发展。讲《第一场雪》,直到最后,才向学生提问:一场雪固然可以为人们带来欢乐,但作者为什么怀着这么深沉而强烈的来赞叹着一场雪?这一场瑞雪,不仅是气象上的“第一场”,也是我们国家重新走向丰裕繁荣的第一个信号。因此课题特意点明“第一场”,这里不仅画龙点睛地识破题意,而且深化了文章主题。这个理由问在了最佳的时机:(一)教学过程的最后时刻,学生有了理解课文的基础,对作者的情感也有了相当体会;(二)学生不能作答,发现了知识的空缺,求知欲极为旺盛。如果按一般常规,讲课伊始先作背景介绍,就不会起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效果。

四、提问的方式

提问要讲究策略,注意对学生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维。教师要切忌总是单刀直入,或是自问自答,可以采用启发性提问,这样能点拨正确的思维策略和方向,使学生找到理由的本质,或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理解、解决理由。如在讲授古文时,我利用古汉语中的同义词启发学生总结古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用法,结果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它们的规律被学生总结出来。同时可采用先提问后叫人的方式,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深思,有时叫举手的学生,有时叫未举手的学生,鼓励与督促相结合。
总之,文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课前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qlw/lw47862.html上一论文:浅论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因素引入当代意象油画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