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鄂温克族驯鹿鞍桥图案文化内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08 浏览:82329
论文导读:的托垫,将托垫扣在驯鹿背上(如图1)。图1为木制的驯鹿鞍为墨德尔布鄂温克族老人于是20世纪50年作,在其女安塔布出嫁时赠与女儿10头驯鹿,并作为嫁妆陪送。图2是驯鹿鞍桥的整体造型,中间部分装饰有各种题材的图案。(图片来源:实物拍摄于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博物馆)

二、驯鹿鞍桥图案的文化内涵鄂温克族只有自己

摘 要:驯鹿鄂温克族鞍桥的图案内容丰富、造型多样、形式感强,是鄂温克族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鄂温克族驯鹿鞍桥图案的分析,探讨图案背后蕴含的鄂温克族的民族传统文化,对鄂温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和现代设计具有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鄂温克族;鞍桥图案;文化内涵
1005-5312(2013)29-0160-02
驯鹿鄂温克族是指现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所辖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猎民,他们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饲养驯鹿和狩猎生活。鄂温克族在饲养驯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内容十分丰富的驯鹿文化,其中,驯鹿鞍子的鞍桥图案题材丰富,造型美观,这些图案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与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驯鹿鞍子的结构

驯鹿鞍子的结构和马鞍相似,但形体略小,多用犴骨、鹿骨或桦树制作。驯鹿鞍子前后都有“人”字型鞍桥额面,二个鞍桥间以两个长方形的木板做的鞍托连接,在鞍托外面裹皮制或布制的内塞兽毛或驯鹿毛的托垫,将托垫扣在驯鹿背上(如图1)。图1为木制的驯鹿鞍为墨德尔布鄂温克族老人于是20世纪50年作,在其女安塔布出嫁时赠与女儿10头驯鹿,并作为嫁妆陪送。图2是驯鹿鞍桥的整体造型,中间部分装饰有各种题材的图案。
(图片来源:实物拍摄于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博物馆)

二、驯鹿鞍桥图案的文化内涵

鄂温克族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只能通过语言和实物传播。每一种驯鹿鞍桥图案背后都蕴含有鄂温克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图案为鹿角纹、火纹、文字纹和外来宗教纹样,从这些图案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分析图案中蕴含的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

(一)鹿角纹的文化内涵

鹿角纹是鄂温克族鞍桥雕刻艺术的一大特色。鞍桥图案中的鹿角纹大多是通过抽象和变形的艺术处理方式演变成的一种回旋状的鹿角复合纹样。驯鹿不仅是鄂温克族人生产和生活的好帮手,在鄂温克族人古老的精神中也有其独特的寓意,他们普遍认为鹿角是驯鹿的灵魂所在,而对于鹿角纹的刻画则是他们对驯鹿的一种崇拜的表现。
驯鹿鄂温克族从什么时候开始饲养驯鹿,目前还无从考证。据宋代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中记载:“又有鞠,或曰,居拔野古东北,有木无草,地多苔。无羊马,人豢鹿若牛马,惟食苔,俗似驾车。又以鹿皮为衣,聚木作屋,尊卑共居。”史书中记载的“鞠国”居住在拔野古的东北部多苔藓的森林中,人们饲养食苔藓的驯鹿用来拉车,穿鹿皮的衣服,住木头做的屋子,尊卑共同居住。这些描述和鄂温克族的生活习惯相同,说明在唐代驯鹿鄂温克族就已经饲养驯鹿并用于生产生活。
驯鹿以食林中的苔藓为主,需要经常更换驻地给驯鹿提供充足的食物,在迁徙的过程中驯鹿则是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猎物不充足的时候,驯鹿的奶、肉也是重要的食物补充。鹿皮可以制作衣服、被褥、各种生活用具等。驯鹿鄂温克人认为驯鹿是人和神之间的媒介,可以代人向神祈求安康。在他们的信仰世界及其各种祭祀活动均离不开驯鹿,驯鹿已成为他们信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鄂温克族饲养驯鹿的历史悠久,在这种特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也形成了驯鹿鄂温克族特有的驯鹿文化。因为驯鹿与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驯鹿自然而然地成为鄂温克族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驯鹿鞍桥上的鹿角纹不是对驯鹿角的真实描摹,而是提取了驯鹿角弯曲、多杈、对称的特点,经过抽象变形创作出的左右对称的回旋状的鹿角纹。

(二)火纹的文化内涵

鄂温克族对火的崇拜和敬畏是因为对处于原始状态的他们来说,来说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它既能用来照明和取暖,也可以吞噬一切,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驯鹿鄂温克族有很多关于火的传说,虽然传说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是大概都讲诉了人们用刀刺火,或对火不敬后受到火神的惩罚的故事。在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鄂温克族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火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用火在夜间照明,冬季取暖,夏季驱虫,日常生活也需火来熟食。猎人在野外狩猎时,火也可以起到防范野兽的作用。
驯鹿鄂温克族对火十分敬畏,他们认为火的主人是神,每户的火主就是他们的祖先,火主死掉,这户就要绝根。为了表达对火神的尊敬,在平日进餐时,要先火中扔些肉和酒,然后自己才能吃。驯鹿鄂温克族还有一些关于火的禁忌:不能用刀或尖锐的东西捅火,不能从火上跨过,不能往火里扔脏东西或吐痰,不能用迸火星的木柴烧火等等。在驯鹿鄂温克族的祭祀和占卜活动中也离不开火。
因为驯鹿鄂温克族常年久居在人烟稀少的森林地带,和外界交往较少,在驯鹿鄂温克族的生活中时刻也离不开火。他们对火的崇拜和敬畏也体现在了驯鹿鞍桥的图案创作之中。

(三)文字纹和外来宗教纹的文化内涵

由于驯鹿鄂温克人历史上的居住地与俄国较近,常常用自己猎获的动物和俄商换取所需物品,在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鄂温克族吸收了俄罗斯的文化,在驯鹿鞍桥的图案中出现俄语字母和数字,这些字母和数字被用来记载一些具有纪念作用的事件或日期。鄂温克族在与俄罗斯人的交往过程中也受到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影响。在驯鹿鞍桥的图案中就出现了东正教十字架造型的图案。
19世纪60年代大批的俄罗斯人越境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盗采金矿。据统计,到1907年进入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俄罗斯人已达一千余户,4000~5000人。至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因国内动荡沿河的俄罗斯人越过额尔古纳河来到中国境内定居。截止到新中国建立之初,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地区的俄罗斯侨民占当时该地区总人后的79%多。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在建国以前的额尔古纳右岸地区,俄罗斯侨民已是该地区的主体居民,驯鹿鄂温克族在与其进行贸易和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开的会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在与俄罗斯人的贸易交往过程中,驯鹿鄂温克族不仅获得了大量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物品,也学会了俄罗斯的“列巴”、“奶茶”的制作策略,一些鄂温克族老年妇女还保留着头戴方巾(俄式戴法)的习惯。驯鹿鄂温克族的语言也吸收了俄语词汇。“十月革命”前,鄂温克族人的小孩出生后要去东正教鄂温克族驯鹿鞍桥图案的文化内涵由优秀论文网站{#GetFullD论文导读:
omain}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堂接受洗礼,并取一个教名,即俄文名。在驯鹿鞍桥的图案中出现的俄语表达的日期,还有东正教的十字架的图案,这些都体现了俄罗斯文化对驯鹿鄂温克族的影响。
三、结语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传统图案的产生与创作和其特定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以及民族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从驯鹿鄂温克族鞍桥上雕刻的图案中解读其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历史和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情况等。驯鹿鄂温克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其民族图案便成为反映和记载民族文化的主要形式,挖掘鄂温克民族图案有益于更好地研究鄂温克族民俗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开发。
参考文献:
[1]哈纳斯,石钧.简论鄂温克族以驯鹿为造型的艺术[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65(2):101.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217回鹘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6146.
[3]卡丽娜.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研究[J].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4:49.
[4]额尔古纳右旗史志编纂委员会.额尔古纳右旗志[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3:12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