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深化艺术院校改革,推动“产学研”同步发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25 浏览:133689
论文导读: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2014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教育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成为今年的焦点之一,表委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探讨了高校改革、高校的去行政化、文化产业与高校的对接,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等热点理由。
本刊记者先后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杰。他们分别就这些热点理由结合自身经验发表了独到的观点和倡议。
回顾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取得的成绩,我们欣喜地发现,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尤其是高等教育,大学的数量和招生数量都增加了许多,大学的规模越来越大了、设备越来越好了、图书越来越多了。如果说有不足的话,在王廷信看来,主要理由在于高校教育的产业化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王廷信认为,教育一旦出现产业化现象,就会迫使教育进入市场,在贫富不均的情形下,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就不会均等,就会影响到教育公平;在追逐利益的导向下,就会影响教育质量。今年特别强调教育公平理由,就是因为此前存在大量的教育不公平理由。针对教育改革涉及到教育公平理由,但教育所存在的理由还不仅仅是公平与不公平的理由。教育改革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需要不同的部门来协调,形成一个与教育自身、与人的存活与发展、与社会需求协调起来的良性机制。因此,教育改革仅靠教育部还很难做到。在王廷信看来,高等学校的改革方向首先应当从政府简政放权的大背景入手。一方面,要从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上去深思,全面落实管办分离;另一方面,要从大学自身的机制上去深思,全面去行政化。
重视教育,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涉足办学领域,而在于把重心落实到“管”字上。政府可以创设一套良好的管理办法针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安全等理由进行有效监管,而究竟如何办学,则要激发各高校的自主性。中国目前有2000多所大学,类型多样、地区与民族差异也很大,靠教育部一套思路来办学就难免削足适履。此外,、中组部以及国家其他部委也搞了许多诸如人才工程之类的项目全面向高等学校渗透。这些项目虽然为高校注入了不少资金,但也从根本上制约了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许多学校以政府各类工程作为衡量教师的标准,严重忽视了教学和基础研究,导致大学校长越来越像官员,大学教师越来越世俗化。因此,需要行政部门从招生到培养、从教学到科研大力下放办学自主权,全面释放高等学校的创造能量。
而就高等学校而言,作为办学主体,就要处理好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之间的关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好自身的办学策略。但现在的大学按照副部级、厅级两级划分,大学内部又有处级、科级之分,大学内部的资源被掌握在行政管理人员手中,一线教师为了应对多如牛毛的行政人员整天忙得焦头烂额,哪有精力潜心教学与科研?所以,现在大学的行政化与社会的行政化几乎是无缝接轨,大学越来越像衙门,缺少高等学府的气质,这是大学自身的症结。大学是生产人才和智慧的地方,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政策过于一刀切,是与人才培养和智慧生产的规律相背离的。一个大学大者数万人,小者数千人,领导一句话、全校一模式、教师无地位、办学无特色等现象自然会出现。因此,在王廷信看来,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之前,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化的发展逐步转向了内涵化的发展,中国的艺术教育事实上也是随着高等教育大的环境变化在深入发展。多年来,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可以说,中国的高校基本上80%都开设了与艺术相关的课程。近10多年来,中国的艺术教育在规模上取得很大的成绩,其对提高全民的文化艺术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现在的艺术教育发展来看,大家认识到了艺术的重要性,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艺术,进而学习艺术,这么多人才培养出来之后,在社会上产生的作用,还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好的一面。但从另外一个方向来看,艺术是个性化的教育,需要相对来说小规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体制。而艺术院校培养的学生,一方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张杰看来,高校和艺术院校对顶级人才、大艺术家的培养是存在缺失的。近10多年来,培养了许多艺术工作者,但真正在艺术界、在世界的舞台上有作为的人,相对来说就比较少,这也是在艺术教育上需要改善的。这方面,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在今天面对的新理由,是中国高等教育提出新一轮的改革、开放的一个着力点,是需要重点来抓的一个理由,也是改革的难点。要回归艺术教育其本身的根源。张杰认为,在当今认识艺术教育,其有两个功能或者是目标:一个是要培养大批量的对社会有用的、和社会结合非常紧密的艺术的人才和艺术的推广人才,这是不可否认的。另一个是应该通过艺术院校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真正按艺术的规律、按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用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培育出真正在历史上留得下来的、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大牌的艺术家,这是学校要重点努力的。
作为教育来说,张杰认为,其应该是素质教育,应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中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艺术院校,不是像简单的职业院校,完全针对社会实际、企业需要而进行培养的培养方式。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既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也要提高学生应对社会、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的能力,适应社会对高校的需求、需要。一方面,高校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实际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需要高校适应这种需求,学校要及时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理由,实时转化为高校教育的一种教学资源。尽可能把当今社会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的焦点,转化成教学资源。也就是说,高校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要进行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应对社会的发展。张杰认为,对于当今的艺术教育,有两条路,两手都要抓。在大批量的人才培养方面,要去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通过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深思以及一些思想的火花,通过论文导读:亲自动手去实验、去实践、去体会。学生的想法和火花能否变成现实,在于要通过实践去提高其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训练,让其尽可能地在学校里面能够了解社会,能够适应社会。上一页12
亲自动手去实验、去实践、去体会。学生的想法和火花能否变成现实,在于要通过实践去提高其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训练,让其尽可能地在学校里面能够了解社会,能够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