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建构富有本土文化特色幼儿园课程必须处理三大关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675 浏览:111453
论文导读:不信任态度,就不难想象为何会发生它国掠夺我国文化遗产的事,把我国的传统端午节霸道的申请为他们的文化遗产。你不认可别人认可,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于别人是无价之宝。这就是现实。基于此,让幼儿从小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仅仅是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豪感的理由,而是关乎民族的认同理由,关乎民族的存亡。冯友兰曾说,中国人
建构富有本土文化特色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整体构思时,必须以幼儿为中心,一切从幼儿的需要与兴趣出发;文化方面看,必须从文化的性质、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发展三个方面正确处理精华与糟粕、物质、制度与精神、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本土文化幼儿园课程关系
要把富有本土气息的文化符号成功地整合进幼儿园课程,首先必须明确何谓课程?就幼儿园课程而言,刘焱在《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曾总结归纳了三种观点: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有计划的教育或教学活动。她认为,把课程理解为“学习经验”科学性最强,它抓住了课程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课程的内涵。因此,课程就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幼儿设计和组织的、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全部学习经验”。经验的获得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媒介,幼儿也不再仅仅是课程的受体,教师与幼儿都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倾向于此概念,认为幼儿园课程就是学生在与环境互动中所获得的全部的有益经验,其获得多少由幼儿与老师共同决定。
明确了课程概念,对文化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文化的核心理由是“人”,文化即人化。在这个作用上,自从出现人类就有了文化。文化形成之初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具备产生多元文化的基础。“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照现代的说法,东南面大海,西北面沙尘,西南面高原。正是这样的客观环境,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足、稳定、独立的特征。在这种整体文化氛围中,又因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黄河流域有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长江流域有吴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具体到同一地域,不同的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本土文化作为一种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符号,与传统文化虽有差异,但本质上是融合一起的,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正因为有这些不同,所以构建适合本地区的、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才成为一种必要且具有可能性。
在建构本土幼儿园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整体构思时,必须以幼儿为中心,一切以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为重;从文化方面说,有三点关系需加以协调处理。

一、从文化的性质看,必须区分精华与糟粕

哲学家张岱年认为,传统文化中,优良的东西仅为三分之一,腐朽的占了三分之二。不管这一比例是否正确,文化中有值得发扬的东西,这是毫无疑问的共识。如果我们都对自己的文化持不信任态度,就不难想象为何会发生它国掠夺我国文化遗产的事,把我国的传统端午节霸道的申请为他们的文化遗产。你不认可别人认可,你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于别人是无价之宝。这就是现实。基于此,让幼儿从小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仅仅是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豪感的理由,而是关乎民族的认同理由,关乎民族的存亡。冯友兰曾说,中国人历来是以文化差异而不是以民族差异来区分自身与外族,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更多来自文化。正是在这个作用上,余光中老师也说,我的家乡是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接触与学习传统文化是幼儿必定的选择。但在接触与学习之前还有一根本步骤是对文化做出判断与选择: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哪些是精华?判断文化精华的标准是什么?“区分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标准应该是看它能否帮助人们趋利避害,保障我们民族可持续良性发展。”有功利之嫌,但应以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为标准。
本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科学与愚昧并存。因此,在构建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幼儿园课程时,必须对本土文化进行判断与选择,把握一个根本标准:以民族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为前提。就重庆地区来说,这儿有具“巴渝”特色的红色革命本土文化。构建相应的幼儿园课程时,我们即可将更多的有教育作用的人物、历史文物与古迹整合,让孩子对抽象的精神性的东西有更为直观而深刻的把握。

二、从文化的内容看,必须处理物质、制度与精神文化的关系,让他们以适当比例进入课程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幼儿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处于前运算时期,对世界的把握是通过操作活动从而实现与环境的互动达到对世界的认识。正如当代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指出的,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如果文化符号不能以有效的方式与幼儿形成良性互动,该符号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幼儿也不可能从该互动中获得发展,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因此,把本土文化整合入课程时,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以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为前提,有意识的选择有形的物质文化或者说器物文化,让幼儿通过一些感性的认识深入到文化的核心,并最终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制度文化方面,避开无形文化符号对幼儿的消极影响,少一些规范约束,让他们享有自由的权利。精神文化的熏陶方面,也要重点以情感方面的影响为主,而非理智抽象的说教。让文化“说话”,让文化不是成为束缚幼儿发展的锁链,而是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智力大餐。

三、从文化的发展看,必须兼顾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如前所言,考虑本土文化时,要有意识地选择有形的器物文化,让幼儿通过感性的直观深入到文化的核心,从而使文化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也要注意,选择这些适合幼儿心理与生理发展的有形符号时,可适当进行创新。文化必须要有生命力才能长存。“一个民族尽管只有昙花一现的历史光彩,只有狭窄可笑的公共机构,只有十分可疑的风俗传统,甚至以丑行恶习著称,却要在一切民族中享有尊严和特权,在芸芸众生中充当艺术保护神,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其实,这就是剥离外在形式后所遗留下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它让一个民族希腊,成为其它民族的楷模,成为相对于时间之外的永恒的存在。
文化生命力来自何处?文化具有生命力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样才不至于因时代的变迁而格格不入,变得面目全非,以致最终被时代所抛弃。比如就传统的民间游戏如扇画片,在整合进课程时必须赋予新的内容,如规则的可变性、图画的教育性、玩法的多样性等。就画片的内容说,不仅仅要有幼儿熟悉的“动论文导读:能让传统文化,沐浴着新时代的清新空气,开出更艳丽的花,让花的芳香永远飘洒在祖国的大地上。参考文献: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6:270.许明,花建.文化发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238.李伯淳.中华文化与21世纪.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8:1

4.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桂

漫”形象,如恐龙、喜洋洋、灰太狼、光头强等,还可适当增添反映新时代社会风貌的内容,如“奥运五娃”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沐浴着新时代的清新空气,开出更艳丽的花,让花的芳香永远飘洒在祖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6:270.
[2]许明,花建.文化发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238.
[3]李伯淳.中华文化与21世纪[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8:14.
[4]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12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