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初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58 浏览:21454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那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的错误观点。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重视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讲究教学艺术的运用,处理好教材向讲稿的转化及“讲出来”向“听进去”的转化理由,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同时,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本文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理由、理解理由,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理由,发展应用意识”。
【关键词】创设情景,确立理由,自主探索,共同探索
现在农村的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两个主要理由是:(1)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2)创造能力较弱。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理由抽象成数学理由,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理由中去,学生机械地模仿能力较强,而当面对一种新的理由时却办法不多,却束手无策。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理由、理解理由,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理由,发展应用意识”。本人针对以上理由,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五点有效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

在学习动机中,最有效的因素就是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创设理由情境。为创设理由情境,本人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1、师生通过语言的描述。如在“韦达定理”这一节中,为了强调应用韦达定理时能注意△≥0这个条件,我便讲了一个故事给学生听,我的一个学生在当年中考中没有考虑△≥0这个条件而丢了一分,而那一年他就因这一分没有考上我区重点高中,为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初探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了读区重点高中而用5000块钱买了个学位,这就是一分钱等于5000块钱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的记忆。
2、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创造富有形象、直观的理由情境,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与知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日出的壮丽景观,然而提出如果把地平线看作一条直线,把太阳看作一个圆,那么直线和圆有哪几种关系?抛出一个看似与数学无关而学生又感兴趣的话题,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利用实物模型或数学模型。如在“经过三点的圆”这一节中,我拿着一个破损的圆形的实物工具,走进课堂,展示给大家看,提出假如这是一个一钱不值的残缺的“古董”?谁能够把它重新修复成完整的一个价值连城的“古董”?你能帮助他吗?通过理由情境创设,把学生引向了“探索学习”之路。

二、确立理由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自己提出理由、解决理由。因此对于数学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导”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理由、解决理由。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启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逐步能提出理由,学会提出理由,并善于提出理由。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理由往往比解决一个理由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理由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已。提出新的理由、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理由,都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强调“理由提出”比强调“理由解决”更重要、更具有紧迫性。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会提出理由,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决非一朝一夕,或通过简单的指导便可完成。比如: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教师引申提出:等弦所对圆周角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深思,通过学生动脑、动手画图之后,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个命题不一定成立。

三、自主探索

探索是理由提出的延续和发展,是学生根据自己或教师提出的理由,凭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深思解决理由的途径。是学生不断发现理由、深思理由、解决理由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理由,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理由的有效策略。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自主解决理由中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
提出理由之后,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主体,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要给学生有运用课本知识解决理由的时间。此时教师只需作适当地指导,定下适宜的探究方向与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和创造力,通过动手、动脑、动嘴,积极地去探索。教师的作用只是组织、观察、适当的点拨与及时的“推波助澜”。积极开展个别辅导,帮助理由解决有困难的学生,同时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从求异、求宽、求深等思维角度把他们的思维引向理由解决的深层次。例如:画三角形外接圆,向学生提出:(1)经过平面上任意一点画圆;(2)经过平面上任意二点画圆;(3)经过平面上同一直线上任意三点画圆;(4)经过平面上不同一直线上任意三点画圆;圆心位置如何?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后,学生会发现:第(1)理由中圆心位置不定;第(2)理由中圆心位置在二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第(3)理由中圆心位置不存在;第(4)理由中圆心位置在三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点上。

四、共同探索

共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实施策略,落实解答过程,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找到理由解决的思路和策略,教师要组织学生群体间的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使思维开阔与深入。这里的交流是指在师生、生生之间一种平等、、有序的交流。具体可以“分组分群”,也可以“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式进行,教师要从观念和策略的高度给以启发。对于一时“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否定,而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要激励学生,争取给更多的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他们得到自主解决的训练和感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群体因素的影响下,通过积极讨论,在探究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进行建构。例如:在讲“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时,由于教材没有注明可分解的条件,本人在讲解过程中先让学生训练: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1)X2-X+2=0 (2)X2-2X+1=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0(3)X2-2X-3=0,学生已知道只有△=b2-4ac≥0时,方程才有实数根。再向学生展开讨论:下列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的是( )。 (A)X2-X+2(B)X2-2X+1 (C)X2-2X-3 (D)X2-3,让学生总结二次三项式能因式分解的条件:△=b2-4ac≥0。

五、总结评价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探索发现和解决理由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对理由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并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进行创新策略的指导。学生对理由进行粗解后,教师要在基本知识的难点、易混点设疑,引导学生把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引向深的层次;在基本策略上,引导他们反思策略应用的时机;在基本联系上,引导他们理清知识脉络,条理思维框架,反思数学理由解决的思维契机。师生通过综合点评、重点评述、表扬激励、拓展延伸等方式,巩固和强化所学到的新知,形成能力。如,让学生来评价:探索发现的是否充分,理由解决的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解法和结果有何作用,有何应用价值等等。对于某一学生的评价或小结,教师还可以让另一个学生再作“评价”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构作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以上几点做法对解决农村中学生在学习数学存在的两个主要理由上起着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