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计算机通识教育中协作学习可行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411 浏览:70507
论文导读:
摘 要:计算机通识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必要知识储备,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对差异的包容能力、资源共享及任务分解等能力,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小组获得即个人获得。本文就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中协作学习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协作学习;计算机教育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普及以及发展、相关的应用日趋普遍,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已经日益凸显,成为当前高校各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学谈计算机通识教育中协作学习的可行性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习具有知识量大、协作性强、沟通必要性的特点,从而促发了很多新的理论、新的学说。
由学习方式来看,个体学习是学习体系中最基本的方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特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自主性、独立性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运用的学习策略。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对差异的包容能力、资源共享及任务分解等能力;目前在学生自发学习中使用较少。在现有教育方式、竞争方式、考查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大多适应独立性较强的个体学习,缺乏高共享、高合作性的协作学习能力。本文就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中协作学习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
2 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占据了社会个体在工作、交流、资源获取等活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也成为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必要能力,就业需求对高校提出了计算机的通识教育需求。
在我国教育结构中,计算机教育在地域、时间和资源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造成了入学新生在计算机使用能力上的不均衡现象。因而各高校普遍在入学新生中开展必要的计算机通识教育。
3 协作学习的特点
协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1]。
根据协作学习的定义,将协作学习中的要素归纳为以下四层:⑴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实行异质分组。⑵小组成员合作互助,资源共享。⑶强调目标导向,使用多种协作学习策略。⑷整体评价,进行有效激励。
研究表明,最优的小组协作学生人数制约在3~5人之间,小组之间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分工合作,期盼的结果是“1+1>2”。从系统论角度来看,当协作小组处于正平衡时小组的成绩高于个体成绩之和,反之则小于个体成绩之和。
综上而言,协作学习策略的特点在于,在设定好的任务情境中,小组成员的个人特征通过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通过选择协作策略共享资源,在兴趣、动机和情感等方面发生变化,使小组的整体成绩大于个体成绩。在实际进行该学习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习效果评价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采用成果评定法、小组共同测试法、问卷法等评价策略[2],对学习者的参与度、习得度、绩效和小组协作程度进行有效制约评价。
4 计算机通识教育中协作学习的可行性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个人主义的竞争机制在其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个体之间缺乏交流和协作,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而在现代社会,沟通与协作的能力是一个进入社会的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进行协作学习机制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计算机通识教育有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重要特点,对于学生而言既有学习的必要性又受到学习难度的制约,探索高效的学习策略势在必行。计算机学习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个体学习很难在课程安排体系之内习得全部知识,以小组方式进行,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小组获得即个人获得。因而,在计算机通识教育中应用协作学习机制成为可行的探索方向之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基于Stahl提出的协作知识构建模型[2]进行了教学设计,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为例进行实验,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设置任务情境,使用切块拼接法和小组竞赛方式结合的活动方式,完成三次教学任务。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采取内外评价结合、个人表现修正小组成绩的方式,对协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协作学习机制对学生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理由解决、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竞争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的影响。从教学督导和学生反馈信息来看,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总体而言,我国关于协作学习机制的研究偏于理论,实践应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缺少系统的应用研究策略和策略,在协作平台、评价策略和工具开发方面也不尽如人意。我们在教学设计环节中,主要的设计和评价都由人工完成,缺乏良好平台的支持和科学的定量分析,只能得到问卷式的反馈信息。
但从计算机通识教育角度,运用系统的协作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评价”这一探索是非常必要的,实现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营造独立深思、自由探索、分享资源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以后学习策略、协作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刘黄玲子.协作学习的系统观[J].现代教育技术,2001(第1期):30-34,41.
[2]杨刚,徐晓东.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目前状况与发展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0(第3期):93-101.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rjyllw/lw29652.html上一论文:简析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