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基于全面感知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255 浏览:109044
论文导读:世伟在《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一文中也指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就是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他在《再论智慧图书馆》一文中再次指出智慧图书馆是馆馆相联、网网相联、库库相联的“广泛互联的图书馆”。在广泛互联的前提下,图书馆资源、人员等得以充分感知,智慧图书馆可以藉此开展更加智慧化、更加
〔摘要〕创新服务是智慧图书馆迎接数字挑战的必要举措,全面感知、深度感知是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点,是智慧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智慧图书馆应该在把握相关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新服务内容建设,如“自助服务中心”建设、基于位置的推送服务、智慧课堂与移动学习服务、私人的信息服务以及拓展社交网络,扩大宣传阵地等,以循序渐进地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创新服务;RFID;物联网
1创新服务是智慧图书馆迎接数字挑战的必要举措
智慧图书馆主要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射频识别、智能感知等技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红外感应器、RFID读写器、POS机等设备,对图书馆馆藏文献、数据库资源、图书馆建筑和软件硬件运转状态以及用户需求等信息,进行深度感知,对其数据进行动态捕获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为用户提供快速高效的智慧化服务,其构建要素主要包括智能馆舍、海量资源、智慧化技术与设备,以及现代化馆员与用户等[1]。
图书馆行业正在经历巨变,图书馆信息角色发生了变化。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电子书的崛起、读者阅读习惯的转变等使得图书馆必须重塑自身形象,创新服务是智慧图书馆是迎接数字挑战的必要举措。
图书馆界近年来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比如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创客实验室(Maker Lab)向公众免费提供3D打印、激光切割机和铣床;华盛顿州的洛佩兹岛图书馆(Lopez Island Library)提供乐器借用服务;北奥内达加公共图书馆(Northern Onondaga Public Library)的一部分、纽约上州西寒罗的图书馆农场(Library Farm)提供地块租用服务,使读者学习有机种植的策略等等。
除了提供新服务,许多图书馆正在努力创造开放且舒适的环境,图书馆也正在向外界呈现一个更加引人注目的开放面貌,比如加大玻璃墙的面积,提供舒适的座位,既照顾了协同工作需求又不失对独处的追求,并且还允许在馆内饮食。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约翰逊大楼的整修工程,就是计划改建这幢灰色花岗岩建筑,使它的形象更为热情。
正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图书馆正在积极重新塑造自身形象等理由,美国图书馆的使用率近年来逐年增长。2014年3月31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美国图书馆性质转变的文章,详细报道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约翰逊大楼的整修工程,并以此为例说明美国国内图书馆的变化情况。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的中心馆,也就是约翰逊大楼,到馆人数从2012年的近50万一跃至2013年的172万人次[2]。
2.1全面感知、深度感知是智慧图书馆最显著的特点全面感知的特点是智慧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早在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学者就发表了题为《Smart Library: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3]的会议论文,Aittola M.等认为在图书馆中能精确找到所需资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基于位置感知的智慧图书馆通过手持PDA可以帮助用户迅速找到所需图书和相关资料,它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王世伟在《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4]一文中也指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就是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他在《再论智慧图书馆》[5]一文中再次指出智慧图书馆是馆馆相联、网网相联、库库相联的“广泛互联的图书馆”。
在广泛互联的前提下,图书馆资源、人员等得以充分感知,智慧图书馆可以藉此开展更加智慧化、更加个性化甚至是私人类的服务,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享用智慧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感知,对用户所处环境、信息检索习惯、用户交互信息等情景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定位,明确用户所处位置,提取用户的、兴趣爱好、阅读倾向、行为特征等相关信息,利用人机交互或传感器让计算设备给出相应的反应,随时随地给用户推送个性化信息,因而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2.2智慧图书馆感知要素

2.1资源感知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制约器、人员和物品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制约和智能化的网络[6]。
物联网可以使图书馆数以百万计的馆藏资源被精确感知。物联网应用于图书馆管理系统,馆藏资源贴上RFID标签,就可以为读者所需的文献位置信息绘制精准的馆藏地图。读者利用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精确找到所需的文献;并且只有在架文献才能被感知,可以及时发现文献错架乱架情况。

2.2人员感知

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不仅在于对馆藏文献物理位置的精确定位,还可以对读者的地理位置进行感知。随着技术的进步,读者借书证(或校园一卡通)已经广泛应用了射频卡技术,只要在射频范围内就可以自动感知读者信息。图书馆通过感知读者的位置及情境信息,可以提供即时的个性化推送服务,实现类似淘宝的“生活圈”一样的功能,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告诉读者,在他周边可以获取哪些资源和服务。

2.3环境感知

智慧化图书馆依靠多种传感器模块可以实现图书馆环境感知功能。图书馆藏书众多,从馆藏保护角度来说,能够感知环境温度、湿度及光线智慧化建筑十分重要。特别是拥有古籍或者珍贵文献的图书馆,能够自动监测、自动调节馆藏环境的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智慧环境设备管理系统更是尤为必要。系统自动检测空气质量,自动通风消毒,自动感馆内温度湿度可以防霉防虫;而智慧化消防安保系统则可以在地震火灾等危机时刻帮助工作人员引导人员疏散[7]。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qbxllw/lw42564.html上一论文:简析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及信息共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