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环境物权法律构建基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27 浏览:19194
论文导读:
[编者按]从7月刊起,《法制与经济》杂志全新改版,重点打造“专家评点”栏目。每期推送一篇本刊特约专家评点,旨在给作者提供不同专家对其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倡议,引导读者关注新的研究方向、了解新的研究成果。
市场经济建设离不开法制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这需要学者专家的深入研究,也需要实务工作者的热情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专家评点”栏目是本刊为各方面的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竭诚欢迎读者、作者积极参与互动,共同探索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大理由、热点理由和前沿课题,为法制研究提供多维的视角,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本期推介《环境物权的法律构建基础》,三位法学博士分别从他们的专业视角,提出个人的见解,为读者提供不同角度的阅读进入点,同时也给予了作者中肯的倡议。敬请关注。
[摘 要]环境物权是区别于传统物权的权利形态。是应对环境利益冲突形态的一种法律表达。但是,一种法律利益进入法律机制调整,需要具有利益的正当性和法律上的可辨别、可操作性。环境物权所依赖的环境容量,具有社会正当性和法律构造上的和可识别性、可操作性,环境物权的法律构造具有社会和法律上的支撑。
[关键词]环境物权;环境容量;环境利益

一、理由提出:新的利益冲突形态

法律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这种社会关系背后所反映的利益。环境利益冲突是区别与传统社会利益冲突的一种利益冲突形态。现代环境理由产生之前,传统部门法所调整和保护的利益谱系中并没有环境利益的位置,随着环境理由的发展和生态危机的出现,环境利益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诉求的新型利益。所谓环境利益,即指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条件产生的非物质性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最终体现为人们对良好环境质量需求的满足。从利益分析的角度审视,当代生态危机产生并加剧的根源,是人们对环境利益、资源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等不同利益诉求及其冲突引致的。能源等资源流入经济系统,然后以污染物流回自然系统,这两种流之间有一个平衡理由:污染物流出的适当水平是多少;为达到这一适当水平,在不同污染物来源之间如何分配。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初期,这种平衡和容易实现,因为进入大自然的污染物很快可以通过自然的净化能力解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产业结构重型化。按照国际经验,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因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比重增加,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而,节能减排成为既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又不破坏生态平衡能力的必定政策选择,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定政策选择。这也表明,对于环境自身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理由、一种社会冲突。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环境容量成为稀缺的资源。
在法治社会,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加强对环境利益的法律调整,对不同社会主体的环境利益诉求进行协调与平衡,抑制不同利益冲突和不当利益诉求,是解决环境理由、实现现代环境法治社会的必定选择。这就是环境法产生的基本逻辑。环境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与其他传统法律部门一样,通过赋予主体以各种权利和权力,以权利和权力配置的形式规范人们的行为。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利益都可以进入到法律规范中进行调整和得到保护。一种利益受到法律保护,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这种社会利益利用具有某种正当性,得到社会的认同,具有社会合法性;二是这种社会利益具有可辨别性、操作性,可以通过法律进行表达,具有进入法律规范的可切入路径。

二、环境物权的客体基础:环境容量及其合法性

环境物权的设立,与环境容量具有直接关联。环境容量具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是指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二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自然科学领域内的环境容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依附性。环境容量不是一个独立的物品,更不是一个“容器”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和处理。它依托于整个生态环境系统,本身无法从整个环境系统中剥离出来,一旦独立出来,也难以发挥作用。从这个作用上说,环境容量实质上是对环境生态功能的一种体现。2.环客观性。环境容量受自然环境复杂性的制约,不能独立存在,这并不代表它作为一种环境物权的法律构建基础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拟制概念而缺乏客观性。直观而言,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体的排污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观察到其存在。换言之,人类的排污行为超越环境的容纳限度,就会导致了环境理由的出现和恶化。某一河流其污染在接近和达到一限度后就会有污染的发生。3.稀缺性。环境容量作为一种限度,即表明了其具有有限性,一旦利用超过其更新和恢复的速度,就会使其依存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而且一般极难恢复。4.可变性。环境容量在时间上并非是恒定不变的,并且可以根据其所依存的生态环境不断扩大或是消减;由于环境容量也会随着不同地域生态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使得环境容量变化具有地域性。因此,在环境规划与管理程中,人们认识到,如果将环境这样一个复杂的维持自组织的系统,视为一个容纳废弃物的“容器”,显然是不合适的。环境容量应是一个描述系统性的、与人类社会行为息息相关的动态变化量。环境容量的概念表述了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但这只是环境功能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内,任一环境,它的环境容量越大,可接纳的污染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除此之外,环境还为人类提供存活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能源,为人类提供各种精神财富和文化载体。
与环境容量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的供应与容纳能力及其可维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对于某一区域,环境承载力强调的是系统的承载功能,而突出的是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论文导读:发利用程度;二是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三是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等。环境物权的法律构建基础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环境物权的法律构建基础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上一页1
所以,某一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某一特定的生态系统,在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的条件下,可持续承载的人口数量、经济强度及社会总量的能力。环境承载力既不是一个纯粹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的量,又不是一个描述人类社会的量,它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是研究环境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判据。为了方便量化描述,一般将环境承载力划分为环境能够容纳污染物的量、环境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力和环境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相应的,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三个:一是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二是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三是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等。环境物权的法律构建基础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环境物权的法律构建基础论文资料由论文网{#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