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阿Q时代社会文化转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464 浏览:44164
论文导读:
【摘 要】近代的中国处在一个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君主的无能统治的困境之中,那时的中国人民,尤其如阿Q般最底层的,带着浓重的奴性、趋炎附势、保守刻板,悲哀的人们,每天为生活焦虑,渴望着一场变革带给他们生机,而这场变革真如暴风雨般带着历史的必定使命来临了,它便是推翻了几千年封建制度,推翻了清王朝的辛亥革命,这个阿Q生活的时代,也是社会转型的时代,随着清庭的覆灭,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政治经济的发展与转型,社会的文化转型也逐渐成型。社会的文化转型对于中国社会文明复兴道路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此篇文章就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的文化转型的几个方面简要阐述,展现阿Q时代的社会文化转型。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文化转型;辛亥革命;阿Q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特殊的中国社会和一群有些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它的内容也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作用。鲁迅先生将这样一个活脱脱的极富奴性色彩的,趋炎附势却又期待改革的中国小人物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变革结合,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社会的转型以及出现的矛盾,力图以这样一部力作书写转型时期的社会百态,人物风貌,而本就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他对于社会的文化转型具有更深远的作用。

一、转型、社会转型与社会文化转型

1.转型、社会转型与社会文化转型的涵义

“转型,是指事物从一种运动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过渡、转换的过程。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转机制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换的过程。而我们通常所谓的社会转型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换的过程,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换的过程。” i而这里我们说社会文化转型,更多的是指社会的现代化,即文化的转型过程也就是文化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也就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方向是转向现代的、民族的、社会主义的文化。社会的文化转型是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2.社会转型与社会文化转型的关系

社会转型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一个社会的转型归根究底是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的转型,而社会经济组织形式的转型必定引起政治关系的变化,逻辑上来说,社会的文化转型是在经济转型及政治转型之后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是市场经济出现,政治得到发展之后社会文化方面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吗?显然不是这样的,相反,如果文化转型不彻底的话,社会其他方面的转型也可能在转型过程了形。社会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能动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二者相互推动,社会文化转型推动社会转型的整体运转,社会转型的其他方面推动文化方面朝更有利的方向,即现代化方向转型。

二、辛亥革命(阿Q时代)的历史背景及其失败

1911年,这场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随着武昌起义第一声响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辛亥革命,这场近代最伟大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而这场革命绝不是突然爆发的,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了《辛丑条约》,西方列强的武力入侵和文化攻势使近代中国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文化危机,加强对清政府的政治制约,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实力,清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压保路运动也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了。同时,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为了挽救危机,将处在水深火热的中国民众救出,将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救出,一场改革势在必,中国传统社会开始了变革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变革的历程。
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这似乎给像阿Q这样的中国民众带来了曙光,可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辛亥革命流产了,辛亥革命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资产阶级的弱小,不足以战胜封建地主阶级,不仅仅因为它是单纯的政治革命。从文化角度看,思想虽得到了发展,但像阿Q这样的社会底层人士是没有任何意识的,他的思想深处的保守心理,使他对一切新生事物都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所以起先对革命“深恶而痛绝之”;但他又从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出发,感到“革命也好罢”,产生了“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的要求,因此他高喊“造反了,造反了”,表达了他革命的愿望。但他所理解的革命实质是什么呢?“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没有形成传统,没有深刻的意识,远不能与强大的封建主义相抗衡。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转型

1.社会政治转型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它完成了中国从王阿Q时代的社会文化转型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朝国家到民族国家、国家的历史跨越。”ii我很认同,辛亥革命最显著地作用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皇帝最大”的封建格局,“ 封建君主专制社会是一种典型的极端的人治社会,它使社会发展不能在一度范式下较为平稳地前进,而是呈现出一乱一治、一分一合的发展态势。”iii而辛亥革命的爆发极大推动人治社会朝法制社会的转型,推动传统政治形式超政治的转型。中国民国的成立,让一个真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走上历史舞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让一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本大法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辛亥革命的一系列措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法制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也为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

2.社会经济转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民众的生活如阿Q,在被老主顾断了生路之后,他去静修庵偷萝卜,走上了行窃之道,而在阿Q再一次被逼上末路时,他唯有革命的春雨给他也带来点甘霖,小说的发展一脉相承,故事情节自然流畅,因为他完全符合现实场景,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经济极度落后的生活中,国民们期待一场革命的暴风雨,此时,辛亥革命来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论文导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实业,著名实业家张謇、杨寿潜等都进入政府部门奉献自己的力量,兴办实业的热潮空前高涨,《临时约法》也指明:“人民有保护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临时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具体的保护工商业和奖励实业的法令、章程。“在政府的鼓励和推动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1912年至20年代初,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iv相关法律措施的实施及创办实业的大环境等大力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了中国社会经济改革的进程。

四、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文化转型

社会转型“表现在经济方面即是非市场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表现在政治方面即是政治化”v,表现在文化方面则是非现代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且曲折的。在被孙中山先生称之为“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的辛亥革命中,文化方面的转型也是卓有成效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思想的极大解放

清朝末年,自认为是天朝大国的中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与外界少有交集,思想固化,意识几乎为零,而随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各种革命运动的兴起及清王朝的灭亡,国民开始“睁眼看世界”,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为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一场革命,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其指导思想,三义是孙中山先生一生博学与外国游历经验的完美总结,他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提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理由同时解决,此三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故三义多带有西方统治思想。同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社会改革已让当时的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鲁迅先生更是意识到医学只可以治愈少数人的身体,却难以拯救大中国的保守,于是坚决弃医从文,辛亥革命这场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思想上的极大解放,连自古以来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都可以被打倒,其他过时的、腐旧的东西也应该应该被革新的思想种子播种在了国人的心中。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思想解放,意识解放的种子已经开始萌芽。

2.教育制度的良好改革

文化的转型发展必定要求教育的进步与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校制度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等。孙中山先生素来重视人才与教育,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还专门设立了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法令,催化着新的教育体系的产生。“1912年,先后颁发了《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7月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通过了《学校系统案》。9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又称《壬子学制》),后又相继颁发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各类学校的有关法令法规。1913年,教育部将已颁发的法令汇总为 《壬子癸丑学制》,向社会颁发。该法令实施9年,大大推动新教育体制的完善。”vi从“葵卯学制”向“壬子·葵丑学制”的转变,从“壬子·葵丑学制”向“壬戌学制”的转变,辛亥革命时期教育制度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继清末新政以来的教育改革,为现代成熟的教育体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建立新中国,完成社会文化转型培养了一大批新型人才。

3.社会新风尚的逐步形成

中国是礼仪之邦,守礼固然没错,但礼仪流于形式之后,它的真正作用就大打折扣了,在清代,礼仪之风很盛,传统礼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国家军政,小到衣食住行、举手投足,无不做出详尽的规定。如跪拜之礼,臣子见皇帝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百姓见官员须先行跪拜,下级官员晋见级别相差较大的上级时要行跪拜礼,子孙晚辈拜见长辈要跪地磕头请安,祭祀祖先也要磕头等。辛亥革命刮起了一阵废除腐旧迷信恶习的旋风,废除跪拜礼、废除缠足以及废除如“大人”、“老爷”称呼等等,对于这种现象,在辛亥革命后不久,有人这样叙述:“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vii我们以现代眼光看待传统社会的缠足、鞠躬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并带着点滑稽,可是在几千年封建统治下的传统中国要废除这些礼仪是非常困难的,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转型带动的社会风尚的转变是现代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基础,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作用所在。
21世纪离1911年的辛亥革命已经整整有一百年了,这一百年来,中国蓬勃发展,社会稳定向荣,社会的转型也趋向成熟,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在共筑中国梦的同时让我们备加期待,而这些与辛亥革命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社会的文化转型,人们的思想解放,教育制度的完善,新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使曾今几近畸形的中国社会慢慢开始回复了正常的形态,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假设下,如果阿Q没有悲惨的成为替罪羔羊,死得不明所以,如果他活到了80岁,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看到中国伟大的文明复兴,看到社会的成功转型,相信他不会再以他封闭、保守、龌阿Q时代的社会文化转型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蹉的思想来看待别人,看待整个社会。虽然阿Q没有等到,但是更多的阿A,阿B,阿C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看到了新世纪的春天。
注释:
i 郑杭生.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理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
ii 蔡文成.、共和、宪政:辛亥革命的政治现代论文导读:、共和、宪政:辛亥革命的政治现代化选择.北方论丛,2011(2).③陈国庆,乔志强.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2):80.④党庆兰.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

1.⑤吴秀生.社会转型的文化约束.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2

4.⑥黄明同

化选择[J].北方论丛,2011(2). iii 陈国庆,乔志强.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2):80.
iv 党庆兰.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1.
v 吴秀生.社会转型的文化约束[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24.
vi 黄明同.中国社会转型的坎坷路——浅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急速推进[J].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5):14.
vii 陈华文.民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与民俗文化改造——以浙江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7(6).
【参考文献】
①郑杭生.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理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
②蔡文成.、共和、宪政:辛亥革命的政治现代化选择[J].北方论丛,2011(2).
③陈国庆,乔志强.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2):80.
④党庆兰.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转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1.
⑤吴秀生.社会转型的文化约束[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24.
⑥ 黄明同.中国社会转型的坎坷路——浅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急速推进[J].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5):14.
⑦陈华文.民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与民俗文化改造--以浙江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