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目前状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161 浏览:69860
论文导读:后辞世,因此,贵州苗族音乐的传承就面对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单一的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形式当前是一个数字信息时代,数字电视、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使得贵州苗族农村地区与外面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贵州苗族农村地区也能够迅速的、广泛的接受外界信息,与城市中的接受信息率也是12下一页
摘要:贵州苗族有着丰厚的音乐资源,它是贵州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共发展的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文化生态受到很大的冲击,苗族音乐的文化空间日益压缩,传统的社会功能日渐式微,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对较大的困惑。本文对贵州苗族音乐文化的目前状况展开分析,以期构建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贵州苗族 农村音乐文化 目前状况
音乐是反映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贵州苗族音乐丰富多彩,作为苗族文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贵州苗族地区在特定时代整体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与其孕育、发展、繁荣、传承与泯灭等方面息息相关。当下,随着文化全球化的生成与演进,文化之间趋同于求异共存,多元文化正解构着传统的音乐文化,贵州苗族农村音乐的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变迁,使其可持续发展面对困境。
贵州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创造了他们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都是置于他们自己的民俗风情,品种繁多,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文化价值。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经济浪潮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出现,使贵州苗族音乐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语境”也发生了巨大变迁。这样的境况,给贵州苗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延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而言,既受到了外部“他文化”的冲击,也受到内部本土文化变迁的影响。

一、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的生态变迁

当下,文化全球化的日益生成和演进,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全球化信息渗透在现代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不断挤压和解构。在这种历史境遇中,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的生态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其一,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民俗文化的变迁。苗族民间音乐总是与当地特定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如黔东南苗族的游方歌是在青年男女社交时所唱的一种歌曲,它服务于当地的恋爱民俗,有着较多的约定成俗的规定性。在贵州苗族地区有这样一种习俗,同姓的苗民之间不能通婚,因此,当地的青年男子就必须远行到其他的族群寻求配偶,年轻的女子也得慢行山坡,以期遇到心仪的男子,而在这一过程中,同姓男女之间是不能对唱游方歌的。即便就是异姓的青年男女之间交往,也是不能随时随处都唱游方歌,必须在农闲时候以及春节之际的下午至傍晚之后,外村的青年男子来到女方的村寨旁边的游方场地进行交往。如果男方不是在特定的农闲之际或不在规定的场所与女方进行交往的话,那么男方是要遭受当地社会的鄙视与唾弃的。如果是在女方的父母面前或与同姓的青年男子面前唱游方歌,那么就会在当地人们看来是轻浮的一种表现。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经济、文化的“多元化”渗透到各个地方,传统的“歌俗合一”形式已生发变迁。现代生活方式转变了当地苗族青年社交的方式。传统的苗族游方歌往往作为现代旅游文化产业之一,仅仅是作为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
其二,贵州苗族音乐习得行为的变迁。在贵州苗族民间,音乐的传习大多是家族、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然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外来文化正转变着贵州苗族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种境况中,他们的音乐传习方式也生发变异。如贵州苗族芦笙音乐的传习在民间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而在当前苗族芦笙进入校园以后传承的方式就发生了变化,改用乐谱的方式进行传习;在传统民间,是以当地固有的“芦笙词”为起点进行传习,而在进入校园之后,便是转向以固定的练习曲调为起点来传习;在苗族民间传习的使用的是传统的六管芦笙,而在校园当中便是改用改良后的多管芦笙进行传习;在苗族民间主要吹奏的是当地传统的民俗性曲调,而进入校园后,吹奏的主要是创作的芦笙乐曲,注重各种演奏技巧。如此一来,贵州苗族芦笙音乐的传统文化特征就消失了,“以乐代语”的功能丧失了,民间演绎的“柔性思维”削弱了,芦笙不再是一种神圣的文化器物,不再具有仪式性、礼仪性,而是一种可以“随处作场”的单纯的、作为人们民族文化想象的娱乐工具。①如此,就转变了传统的传习模式,也使得苗族音乐内在的本质发生了变异。

二、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传承方式的变迁

贵州苗族音乐是苗家儿女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汁原味的,它有着自己的传承环境和传承方式。而在当下,在文化全球化背景的冲击下,贵州苗族农村音乐的传承环境和传承方式都发生了变迁。
其一,当前,脱离本土文化生态环境的贵州苗族音乐传承目前状况。在马林诺夫斯基看来,“文化不是刊印在书上的关于文化的记载,而是群众的活动,是他们活生生的生活的一部分,充满着有哭、有笑、有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目前状况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感情的言行举止”,也就是说“把文化回给了人的生活本身”。②如今由现代主流商业文化人员演绎的苗族音乐与源自于贵州苗族田野民间的传统苗族音乐有着鲜明的对比,这主要是由于前者脱离了苗族音乐本土的文化传承语境。文化全球化带来了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民族音乐数字化的出现,舞台、音响设备的层出不穷,这样的传承方式就让贵州苗族农村音乐失去了它“本己的”生成环境,丢失了本真的面貌。
其二,后继乏人的贵州苗族农村音乐传承境况。贵州苗族音乐体现了苗族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习惯,苗族音乐离不开苗族人的存在,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延续。因此,在这一音乐的传承行为过程中,传承人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而今,文化全球化的推演,转变了苗族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使得苗族人民的思想观念生发变异。当地农村多数的青年男女都外出打工,转变了对苗族音乐的观念,甚至对苗族音乐产生厌恶,贬低苗族音乐的文化价值;留在当地农村中一些有影响力的民间老艺人先后辞世,因此,贵州苗族音乐的传承就面对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单一的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形式

当前是一个数字信息时代,数字电视、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使得贵州苗族农村地区与外面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贵州苗族农村地区也能够迅速的、广泛的接受外界信息,与城市中的接受信息率也是论文导读:正被攻陷。贵州苗族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不应该为现代文明的发展而淹没自己。本文仅是对贵州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的目前状况进行了一个部析,以期有利于进一步提出合理、有效的持续发展措施,同时,更需要政府、市场、学术界等不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目前状况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同
相差无几。随着苗族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追求。当地的苗家儿女除了传统音乐文化活动外,新一代的轻年男女在音乐形式上有了新的选择。对于贵州苗族农村地区来说,多媒体时代到来确实转变了他们的生活观念与行为习得。人们除了体验传统的音乐活动外,也会选者其他“新鲜”的音乐消费,尤其是青年男女,如去KTV、通过网络下载歌曲欣赏、参加当地组织的歌唱比赛等。在这种音乐习得过程中,当地的苗族中、老年人的音乐体验形式与轻年男女的音乐消费形式相比则显得较为的单一,他们除了体验传统民俗中的音乐之外,更多的是通过电视、影碟、广播渠道体验音乐。但这些中老年人反而更喜欢即将消逝的传统苗族音乐,因为这种音乐承载着他们的生活记忆,而通过多媒体渠道所体验的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印象相去甚远。
当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在贵州苗族农村地区人们参与音乐的形式就显得单一、薄弱。当地的苗民们或许会觉得音乐氛围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显得淡薄,甚至认为与自己无关。因此,可以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形式还是显得较为单

一、与当地苗民们的现实需求失衡。

四、外界文艺演出的侵蚀

在现代性语境中,农村与城市的不断交融。由于各种专业的艺术团体不会选择到偏远农村地区去表演,但是在当前社会中,各种业余的表演团体与日俱增,这些团体反而会为了盈利而去偏远农村进行表演,这就使得在偏远农村地区出现各式各样的表演。在贵州苗族农村地区,经常具有像各种街头商家的促销表演,各种以盈利为目的的表演团体,他们举着“文艺下乡”的旗子的进行“表演”。然而,这些表演团体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就会使用一些暴力、的形式与内容。如此,便侵蚀了苗族人民健康、纯朴的心灵。
音乐,它是一种抒发与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它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提净化人们的灵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音乐文化的建设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构建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可以使农民心灵得以陶冶,人格得以提升。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音乐文化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③贵州苗族的音乐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各种苗族民歌、民间歌舞、苗族器乐为新农村的音乐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农村音乐文化教育的现代性症结

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而教育则是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世界日趋多元化的当前,音乐教育的宗旨必须在于对文化的传承。而在这种语境中,贵州苗族农村地区的音乐教育几乎为空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教兴国战略、素质教育要求相距甚远。
其一,对音乐教育的理解相对片面化。在社会方面,社会和教育部门仅仅用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而对音乐教育却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方面,贵州苗族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和运转机制不明确。在学校方面,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实质则是围绕考试而进行,把语、数、外课程作为主课,音乐课可有可无。在家长方面,多数家长认为升学比学好音乐更重要,音乐不能成为孩子谋生的手段,只有考上大学,才具有现实作用。
其二,音乐师资力量的匮乏。在贵州苗族农村中小学地区,音乐师资少,大多是由其他科任老师来担任音乐教学活动;当前,多数音乐高校及专业音乐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都不会选择去偏远农村地区任教,更不用谈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农村现有的音乐教师队伍素质不高,也极不稳定。如此,就致使在贵州苗族农村地区的音乐师资力量极为薄弱。
其三,音乐教学设备简陋。贵州苗族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音乐教学的基础设施简陋、教具学具匮乏、教辅资料难以配套的现象。农村学校因各种经费的短缺以及投资建设方面的理由,致使在农村学校中有声教学资源缺乏,几乎没有传统的音乐图书资料。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如何才能走出自己的持续发展之路是一个重要的理由,而如何解决这个理由尤为关键。当下,现代文明逐渐从中心走向边缘化,传统的音乐文化正被攻陷。贵州苗族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不应该为现代文明的发展而淹没自己。本文仅是对贵州苗族地区农村音乐文化的目前状况进行了一个部析,以期有利于进一步提出合理、有效的持续发展措施,同时,更需要政府、市场、学术界等不贵州苗族农村音乐文化目前状况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同的主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努力。
注释:
①张应华:《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音乐学,2012年。
②费孝通:《从马林诺夫斯基老师学习文化的体会》,王铭铭:《西方与非西方》,北京:华夏出版,2003年,第123-124页。
③宋玉红:《浅谈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与发展途径》,《大舞台》,2010年第4期,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
[1]张应华.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年.
[2]费孝通.从马林诺夫斯基老师学习文化的体会[A].王铭铭.西方与非西方[C].北京:华夏出版,2003.
[3]宋玉红.浅谈音乐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与发展途径[J].大舞台,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