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新媒体背景下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03 浏览:11853
论文导读:
摘 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大学生的成才成长环境复杂化。本文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接受心理过程为视角,从接受主体、客体、三方面概括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对的挑战,从而探索教育体系构建的方式、关系、模式、途径等,为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 理想信念教育 体系构建
1673-9795(2014)05(a)-0232-03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1]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只有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也才能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的发达兴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对的挑战

1.1 接受主体的特殊性

接受主体,在这里所指的就是接受者,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即为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主体间的互动活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一种以信息注意、保持、接受为基础,进而进行心理内化,达到转变认知、转变态度、影响行为的过程,其中较为关键的三大因素则为引起注意的需要,产生接受的重要前提认知,和接受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新媒体的普遍应用,信息化快速发展,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接受过程中的心理表现不同,这也给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一,需求不同。大学生各自的生长环境和生活经历,导致他们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需求不同,从而对接受客体的需要也出现差异。在实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发现,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层次较高或者个人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他们在课余时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学习新的知识,下载各种类别的电子书,学习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注重对实践能力的操作,他们热心于组织各种集体活动,通过媒介的形式发展友谊,开展话题讨论,交流生活情感,甚至参与各种社会公益实践类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人生理想的选择上,部分大学生会通过网络搜索和信息的获取,了解专业学习和就业前景的相关信息,通过个体选择和定位,一部分学生极力追求个人理想,而另一部分则主动追求社会理想,立志通过专业学习达到造福社会的目的,造成教育需求的层次差别;在不用的大学生活阶段,也有不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构建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的价值和目标需求,从大一对学习的需求可能转变为到大四情感的需求。正是这种需求的不同,导致了接受主体在理想信念教育接受活动中,对教育内容的兴趣程度,接受方式,选择偏好不同。
第二,认知差异。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接受主体在需要的刺激作用下,对接受客体进行选择性接受,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解释、分类及推理判断,并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对接,内化后通过行动进行检测和评估。大学生是媒介应用主体,也是新事物最易接受的主体,媒介的使用渗透在大学生活各个环节上,他们通过媒介进行认知,对媒介关注较少的部分群体受到影响较小,认知波动较大,相反较少;大学生认知水平正处于发展阶段,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相对不高,媒介信息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使大学生容易失去辨别的方向和能力,产生固定思维,从而造成接受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第三,情绪、情感不同。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主体的状态决定着接受效果的好坏。大学生主体在新媒体应用普遍的情况下,受到新媒体语言和模式的影响,只对自己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内容产生情感和情绪积极性,如果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不符合主体情绪情感需要,就会产生情感抗拒,使其对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产生不信任,发现理想信念教育与现实生活矛盾时,会怀疑理想信念教育的可靠性和价值。

1.2 接受客体的复杂性

接受客体,是指教育信息,包括教育内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方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时事政治教育的统一的原则。由建国初的新主义教育到现在的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经历了曲折的变迁,也得到社会发展不同时代的检验,这就决定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接收客体的复杂性。
第一,传统性和时代错。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既要注重对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延续性,又要保持现阶段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主体地位,注重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新媒体背景下,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采取怎样的形式使主体在了解传统教育信息的基础上,悦纳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内容,这给教育者和高等教育管理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的开展成为必定。
第二,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理想信念教育中较为稳定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历史教育,前者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后者用于增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了解,增强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心。而波动性较大则为现实教育。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国际环境,会引起不同的社会思潮的出现,社会现实状况也随之发生转变,这是引起教育内容的替换和变化的主要因素,使教育客体具有波动性。而今,在新媒体的到来,大学生通过新媒体了解社会动态,关注社会思潮的流动和变化,并发表个人言论和看法。众所周知,社会思潮具有流动性快,内容多变等特征,加剧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作用,增加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复杂性。

1.3 接受多元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这种联系和转化只有通过一定的环节和条件才能实现。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连接接受主体和客体的就是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主要由课内教学活动、课外团学活动、心理素质拓展、心理环境建设、新媒体心理互助和社会实践活动六个部分构成。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部分,这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展开带来了挑战。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构建论文资料由论文网{#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构建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jsdylw/lw39942.html上一论文: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