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文化与翻译关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21 浏览:44336
论文导读:
[摘 要] 翻译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本文从翻译发展历程入手,探讨了文化与语言以及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这些分析使读者明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准确性的影响,从而能对英汉互译有所帮助。
[关键词] 翻译;中西文化;文化差异
1007-4244(2014)03-127-2
西方最早的翻译理论家是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他首次把翻译区分“作为解释员”(ut interpres)和作为演说家(ut orator)的翻译。西塞罗是从修辞学家、演说家的角度看待翻译的。所谓"作为解释员"的翻译是指没有创造性的翻译,而所谓"作为演说家"的翻译则是指具有创造性、可与原著媲美的翻译。这样,西塞罗便厘定了翻译的两种基本策略,从而开拓了翻译理论和策略研究的园地。自西塞罗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史便围绕着直译与意译、死译与活译、忠实与不忠实、准确(accuracy)与不准确(inaccuracy)的理由向前发展。
然而,纵观翻译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翻译理论家开始关注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尽管翻译活动主要是一系列语言转换的过程,不过它在本质上仍然是心理和社会活动。翻译之所以会成为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因为翻译活动有着许多社会功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或在不同时期,它的社会功能并不一样。因此,翻译者必须时刻回答这些理由,“翻译什么?什么时候翻译?如何翻译?为谁翻译?”而为了回答这些理由,翻译者们必须了解翻译的功能及与他们相关联的社会背景。翻译其实可以说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框架之下的决策过程。翻译者措辞的选择并不仅仅取决于他或她的语言功底,在很大程度上还与特定时期的文化背景有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存在,翻译是无法进行的。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翻译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理由,尤其涉及两种文化的互动关系和比较研究。确切地说,翻译是一种文化建构。
而另一方面,翻译是也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其中,译者的表现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比如说他的理解程度,单词量等等。一个译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原语与译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把两方面的文化个性和特征纳入考虑范围,否则他们会犯社会语用错误。只有这样,译者才能增加这两方面的相互理解进而建立一个互明而和谐的交际氛围。所有的国家都有差异,不管是宗教信仰、价值观、意识形态,还是深思方式等等。当谈到文化特性的时候,东方人崇尚集体价值观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人价值观;前者更内向而模糊,而后者则外向而直率;前者善于通过形象思维来观察事物,而后者则强于抽象思维。这些国别、民族差异一旦反映到语言里就造成了语言的差异。在此,笔者就在翻译过程中由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作用差异进行一些探讨。这里所说的文化差异导致的作用差异主要有文化差异造成的词语差异,及不同文化中的成语或习语。
由于社会差异和文化差异,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语并不完全对等。有些对应词语禁尽管指相同的事物或概念,但却具有不同的内涵。又或者一个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里只有一种或两种表达方式,而在另一种语言里有更多表达方式;并且这些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细微差别。举汉语中的“农民”为例,它经常被翻译成“peasant”,以至于一些疑惑的外国人会问,“农村人的地位仍然很低吗?他们受到尊重吗?”他们感到困惑的理由是在汉语中“农民”是个中性词,并没有什么贬义,而在英语中“peasant”有一些隐含的作用(根据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指行为不端和缺乏教育的人)。所以,把农民翻译成“farmer”更为恰当。因为它在英语里也是一个中性词。除了掌握文字的字面作用外,译者也应懂得它们的内涵和隐含义;正是这些作用常常导致误解。不同语言中的不同风俗习惯也是造成相似词语不同作用的一个理由。比方说,汉语中的早上与英语中的“morn-ing”。汉语中的“早晨”或“早上”指日出到八、九点这一段时间;而英语中的“morning”可以指整个上午。“扫黄”,“红娘”,“白吃”,“背黑锅”这些词汇都带有我们文化的特定气息。这些在翻译中是要考虑的。如果一个译者把“精神文明”翻译成“spiritual civilization”,它会让外国人把它和宗教信仰联系起来。这显然与它的本来作用背道而驰。再者,如果直译一些固定词汇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会使它们很难理解。又如,“bread-and-butter issue”,它的意思是最重要而基础的事情。如果把它译成“黄油面包理由”,汉语听者会感到惊奇而困惑。这些富含文化作用的词语要求译者了解它们的相关作用并在译语中找出最佳的对应语。但口译过程是即时的,如果口译员没有相关知识或一时想不起来的话,最好向听众解释这些词语的文化作用和隐含作用。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作用的变化。比如说,一个原本中性的词也许会演化成具有贬义或褒义的色彩。译者不仅要了解语言的基本义,也要了解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果译者不熟悉某些语境下的作用变化,他将很难做到语用适当。例如,“”曾经是个褒义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包含了男性同性恋的意思。当译者处理这样理由的时候,他必须非常小心。
提到成语或习语,每种语言中都有很多成语。大量的汉语成语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比如“守株待兔”、“邯郸学步”、“破釜沉舟”。每一个成语都包含着一个有趣而古老的故事,这些成语的作用比普通词语要丰富得多。因为文化因素在扩展和深化一种语言的作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英语也是如此。像“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做徒劳多余的事)这样的成语和汉语中间类似的成语起相似的作用。但这些与文化背景相联系的隐含义常常让译者头痛。他们必须花大量时间来熟悉这些词语和它们的隐含作用。对这些成语的直译多数时候是不合适的。比如“得陇望蜀”这个成语。如果译者直译,外国人会如堕云雾,因为他们没有“陇”和“蜀”的概念。“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这个成语的翻译必须加上对诸葛亮的解释,因为外国人没有我们汉文化的背论文导读:通”作为品牌的电脑巧妙暗示人们其电脑技术尖端、性能优良、信息量大以及灵活便捷。而“Stone”在英语里有“界石”、“里程碑”、“宝石”、“”等含义,同样暗示了此电脑的优良品质。以“Stone”译“四通”不仅作用上吻合,而且发音响亮易读,形式上也简洁易识,达到了音、形、义的完美统一。因此,要想做一个优秀的翻译人员
景。
综上所述,我们在翻译时应尽量融合东西方文化,把外来语言本土化。如Coca-Cola译为“可口可乐”,既做到了音似,又符合中国人凡事求吉利的消费心理; Pepsi Cola译为“百事可乐”与Coca-Cola的翻译有异曲同工之妙; Blue Bird(轿车名)典出比利时作家Mau2riceMaterlinek(1911)的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剧Blue Bird,剧中Blue Bird象征幸福,而汉译“蓝鸟”又激发了中国消费者的美好联想,“蓝”意为“青”,“蓝鸟”即“青鸟”。消费者很快会联想到唐朝李商隐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乃蓬莱仙境的使者。汉译英的经典例子如“四通电脑”译为Stone,“四通”在汉语文化中有多种有益联想,可以理解为“四通八达”,以“四通”作为品牌的电脑巧妙暗示人们其电脑技术尖端、性能优良、信息量大以及灵活便捷。而“Stone”在英语里有“界石”、“里程碑”、“宝石”、“”等含义,同样暗示了此电脑的优良品质。以“Stone”译“四通”不仅作用上吻合,而且发音响亮易读,形式上也简洁易识,达到了音、形、义的完美统一。因此,要想做一个优秀的翻译人员,翻译出脍炙人口的好的作品,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所在,寻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把外来文化本土化,自觉担当起文化融合的使者。
参考文献:
[1]刘嵩.论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8).
[2]白新芳.从翻译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
[3]王宁.翻译的文化建构和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J].中国翻译,2005,26(6).
作者简介:周永攀(1986-),男,汉族,江西上饶人,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