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产妇心理状态及心理疏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683 浏览:44526
论文导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临产妇把“专人守护,及时处理”的需求排在第一位,提示临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最迫切的需求是有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好的专业人士守护,确保自身和宝宝的安全。其次,少数临产妇还担心疼痛的理由,希望在分娩过程中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的策略将疼痛降到最低,比如实施导乐分娩。重视产妇需求,采取个体化护理,了解每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及需求,确保临产妇顺利分娩及产后的恢复,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策略:采用住院问卷调查法对我站产科住院分娩的临产妇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临产妇在自身理由方面,存在焦虑,对分娩知识缺乏,没有顺产信心,处于紧张与恐惧状态;在婴儿方面,临产妇最担心的是胎儿是否有畸形、难产、,处于焦虑状态;在家庭理由方面,临产妇最在意的是希望家人时刻在身旁给予支持和安慰处于依赖与期盼状态,另外还担心经济理由。
结论:在整个产程中要热情接待孕妇,关心孕妇,做好孕产妇正常分娩知识的宣传,讲解影响分娩的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孕产妇各方面的情况,多安慰、多鼓励、消除其陌生、恐惧、不安全感,以帮助其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减轻疼痛,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产妇 心理状态 心理疏导
1671-8801(2014)04-0189-02
分娩期是妇女一生中最特殊的时期,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产妇女的心理状态在分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充分重视。许多临产妇处于一种怕疼痛、怕出血、怕难产的紧张情绪中,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紧张和恐惧[5],在此期间,她们不但要接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还要接受初为人母及社会角色的变化,心理上会相应产生一些 变化,尤以临产前的变化为著,而临产时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护理对产妇顺利分娩,产后母体恢复及母乳喂养的成功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产科学的发展,精神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已受到重视。认为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即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同时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她们进行心理护理。要对临产妇在分娩时的一系列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在护理时抓住各类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她们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消除不良心理,使她们在产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使其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地顺利分娩。这对保证母婴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十分重要。本文就临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简要的分析概述。
1 对象与策略
1.1 研究对象。选择我站住院的临产妇60名,其中正常分娩者49名,胎位不正者2名,双胎妊娠者1名,巨大儿1名,妊娠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7名;年龄25岁-35岁,调查者均有独立阅读及答题能力。
1.2 策略。对住院的临产妇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表前与病人进行沟通,消除其顾虑,并讲解表中的各项理由及要求,使用统一指导语,并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和作用,解释说明填写时的详细要求,征得同意,让病人独立填写。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专人监督,以保证质量。心理状态调查表所显示的结果按发生频率分~3级评分,<50分为无焦虑,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为中重度焦虑[6]。发放调查表60份,回收60份。
2 结果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50分18名(30%),50分~59分39名(65%)为轻度焦虑,≥60分3名(5%)为中重度焦虑。调查结果还 表明部分产妇存在 紧张、害怕的心理,部分产妇存在 焦虑、烦躁的心理,部分产妇存在担心承受不了分娩的疼痛而烦恼的心理。部分产妇渴求知识,有依赖性。结论:这些有害的心理状态对分娩十分不利,所以必须认真观察与分析。在护理时,应抓住各类心理特点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消除不良心理,顺利分娩,确保母婴安全。
3 讨论
3.1 临产妇自身心理理由分析。在自身方面,大多数产妇到临产时对即将面对的分娩这一必定过程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恐惧感,常常感到害怕、恐惧和紧张,加之对医院环境不熟悉,更加重了这种感觉。一些临产妇也因怕忍受不了宫缩阵痛而选择剖宫产术,但又担心对宝宝的影响而处于矛盾中。有少部分初产妇因难以忍受临产时的剧烈疼痛,而将这种疼痛怪罪于腹中的胎儿,企盼能尽快处理掉胎儿或期望医护人员或家属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或缓解这种疼痛,当这种愿望一旦无法实现,则会认为家人及医护人员对她的痛苦视之无睹,对她漠不关心,而产生怨恨心理。有些临产妇在经过第一产程较长时间的疼痛,到第二产程时,助产人员要求产妇配合尽可能地向下屏气,但是由于产妇体力消耗过大,体能补充不足而出现疲乏无力,不能很好地配合,有时受到助产人员的呵斥或责备等,产妇往往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产生孤独无助,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理。
3.2 临产妇与婴儿相关心理理由分析。临产妇在婴儿理由中,大多数担心的是胎儿出生时的健康状况和安全,怕宝宝在身体方面会出现意外的缺陷而担心和紧张。少数临产妇还担心是否能让家人满意。其次是宝宝喂养和护理方面,虽然支持母乳喂养的临产妇占大多数,但她们又担心自己照顾孩子的能力有限,奶水是否充足,有些临产妇则因为某些客观理由需选择人工喂养,她们所担心的是小孩的营养理由和奶粉质量理由。
3.3 临产妇与家庭相关心理理由分析。临产妇在整个分娩期间,都渴望有家属及亲人的陪伴,希望家人时刻在身旁给予支持和安慰,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及重视。有些临产妇缺乏爱的陪伴,担心家人为了工作而忽略自己,也有的家人因工作不能陪伴在身旁,缺少情感支持,所以较担心自己孤立无援而依赖家人,出现依赖忧伤心理。其次,临产妇还担心自己能不能适应母亲这个角色而出现害怕的情况。
3.4 临产妇与心理需求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临产妇把“专人守护,及时处理”的需求排在第一位,提示临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最迫切的需求是有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好的专业人士守护,确保自身和宝宝的安全。其次,少数临产妇还担心疼痛的理由,希望在分娩过程中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的策略将疼痛降到最低,比如实施导乐分娩。重视产妇需求,采取个体化护理,了解每个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因人施护,是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的目标,也是工作的最终目的。虽然生育是一个生理过程,但对母子都是重大的心身应激,母体对应激的反应主要是期盼和担心,包括担心胎儿是否有无畸形、难产,担心自己能否做好母亲等。随者分娩的临近,有些产妇莫名其妙的恐惧,烦恼。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内分泌及神经通路致使分娩时宫缩无力,产程延长,平滑肌紧张,痛阈下降,敏感性增加,从而加剧恐惧以致胎儿宫内缺氧、窘迫或难产,产后出血等,护土应随时观察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其不良情绪。
4 策略
4.1 加强宣教,给予精神鼓励,与患者做好沟通。孕妇入院后首先要为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做到病室的环境整洁美观,色调和谐温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无各种论文导读:爱心。4.3心理护理,满足心理需求。大部分临产妇临产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烦躁、无助等心理状态,因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护士良好的心态可以调节孕妇的情绪,在整个产程中要热情接待孕妇,关心孕妇,做好孕产妇正常分娩知识的宣传,讲解影响分娩的各种因素
异味和噪音,空间宽敞,床褥洁净,舒适,生活设施安全、方便。优美舒畅的环境可使人精神愉快,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其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入院后护士要热情接待孕妇,向她们介绍入院须知和住院环境,并向其介绍病区及医院的环境制度,介绍责任护士,主管护士,护士长,住院医师,主任医师,使她们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让产妇在亲情式的人文关怀中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护士操作应轻柔,镇静、认真严谨,保持和蔼可亲、端庄大方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基础。对于临产妇要向她们细心地讲解临产后应注意的理由,产程常见理由,分娩知识,宫缩与分娩的关系,分娩时如何配合以及母婴同室的好处,让临产妇知道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宫缩好可推动产程进展,消除其对分娩的忧虑和产痛的恐惧,增强分娩信心,降低难产率。对部分极度烦躁、恐惧的患者,可酌情让家人陪伴,使患者获得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可使用一些镇静剂,帮助患者休息,同时给予安慰,体贴和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引导,使患者感到受到了尊重、关心和重视,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证充沛的精力,顺利分娩。
4.2 重视产妇需求,实施人性化服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所以我们要尊重产妇的个人隐私,可采取抚摸、随意交谈的方式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在进行产检时尽量做到隐蔽,保护孕妇隐私,动作轻柔,语言和蔼,消除紧张的心理。在分娩时使用肢体语言减轻病人的不适,满足病人的需求,指导孕妇不必紧张,也不必要害羞,在应该用力时大胆地向下屏气,并告知胎儿在产道时间过长的危害性,讲解分娩时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并询问是否口干,是否需要喝水等,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正当要求,在宫缩间歇期可告诉产妇全身放松休息,适当地应用表扬、鼓励的语言,帮助初产妇解除畏惧、害羞、无助心理,使其放松心情,配合助产人员安全分娩,临产后因宫缩、胎儿下降等会引起阵发性腹痛、腰痛、肛门下坠感等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到加速期,宫缩增强、宫缩持续时间和强度不断增加,但间歇期相对缩短,对此,患者常常有较强的不适感和疼痛感,甚至有些体质较差或痛觉敏感者更是觉得难以忍受,因而心情烦躁,大喊大叫,并产生恐惧、孤独感,甚至怨恨情绪。在此期首先护士要有强烈的同情心,不能对患者的哭闹、喊叫等行为责骂或者是熟视无睹,漠然置之,应针对其恐惧心理进行安慰及心理开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其次有意识地与患者多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给予一些生活上的帮助,例如:可以问她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小便等,鼓励多进食,告诉她保存体力的好处,使患者能用自身的意志克制自己的行为,对部分极度烦躁、恐惧的患者,可酌情让家人陪伴,使患者获得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可使用一些镇静剂,帮助患者休息,同时给予安慰,体贴和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引导,使患者感到受到了尊重、关心和重视,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证充沛的精力,顺利分娩。同时使产妇全面了解分娩过程及产后情况的应对,以减少产前紧张恐惧的心理,及时对家属进行心理卫生宣教,给产妇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产妇感到舒适,心情舒畅,轻松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同时转变服务模式,提供导乐分娩,无痛分娩等,以消除产妇的紧张情绪,增加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从而降低难产率、剖宫产率。调查还发现少部分病人担心经济理由,我们应尽量为病人节约费用,实行一日清单制,取得理解信任,必要时帮助病人寻求医院和社会的援助,奉献爱心。
4.3 心理护理,满足心理需求。大部分临产妇临产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烦躁、无助等心理状态,因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护士良好的心态可以调节孕妇的情绪,在整个产程中要热情接待孕妇,关心孕妇,做好孕产妇正常分娩知识的宣传,讲解影响分娩的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孕妇各方面的情况,多安慰、多鼓励,消除其陌生、恐惧、不安全感,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平安。整个生产过程中,除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外,起作用的就是临产妇身边的人,影响着临产妇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因此护士可以协助临产妇建立不同的情感网络。在待产室,护士不仅要鼓励临产妇忍耐、坚持,还要鼓励临产妇之间相互加油,学习彼此耐受疼痛的策略,可以激励她们之间交流怀孕的感受。临产妇与已产妇的心得交流,可以组织临产妇集中一起,请深有体会的已产妇做亲身宣教,告之临产妇可能会出现的情绪,让家属帮助临产妇顺利度过临产期。临产妇最愿去信任的是医护人员,所以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正确的分娩知识,解决理由的能力,为临产妇解释需仔细、耐心,让其有充分的信任感。临产妇的心理护理不单是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应当走出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庭、倡导家庭、社会对产妇的关心、爱护,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性作用,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障碍的症状就越少[3,4],我们应当学习更多的心理护理知识,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良好沟通,采取适当护理,使产妇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及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下,面对小生命的诞生。
4.4 转变产科服务模式。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产科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对临产妇实施导乐分娩,使临产妇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分娩中的耐痛力。在整个产程中给予临产妇以心理、生理、感情上的支持,使临产妇在舒适、安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分娩。在临产时播放轻音乐以舒缓其紧张情绪,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分娩环境。给临产妇配备一位导乐员,提供一对一服务,进行舒适的抚摸和心理支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鼓励临产妇树立信心,使其在整个分娩过程处于无焦虑、恐惧、充满关怀和鼓励的氛围中。
5 小结
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每个人的心理状态虽不同,但是她们大多都会出现紧张,害怕、烦躁、担心宫缩的疼痛,渴求知识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只有用心去观察,去了解临产妇的心理需求,才可以因人施护,因情而护,因地而变,帮助临产妇解决心理理由,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心理状态是一个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临产妇会随时因为某些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情绪,因此,作为产论文导读:能得到产妇和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分娩将是每个女性面对的一个重要事件,做好分娩前的心理调试及护理十分重要,如果说诞生的那一刻是朝阳喷薄而出,那么分娩前的等待就是缀满繁星璀璨夜空,它不应该是灰暗的,而是应该同样充满光彩,而我们有义务帮助临产妇平稳地度过这段时光。参考文献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
科护士要有责任心耐心敏锐的观察力及丰富的临床待产经验,同时给予个性化、人性化、动态化的心理服务,从而消除临产妇产前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帮助其尽快适应产程的变化。总之,一个没有异常产科情况的产妇能否顺利完成分娩与产科的精神壮态和能否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新形式下的产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护理技能,更要拥有和产妇交往沟通的技巧本领。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才能实实在在地为产妇解决理由,确保母婴安全,我们的工作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得到产妇和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分娩将是每个女性面对的一个重要事件,做好分娩前的心理调试及护理十分重要,如果说诞生的那一刻是朝阳喷薄而出,那么分娩前的等待就是缀满繁星璀璨夜空,它不应该是灰暗的,而是应该同样充满光彩,而我们有义务帮助临产妇平稳地度过这段时光。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1月.第58页至72页
[2] 刘文娜.妇产科护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104至115页
[3] 吕式缓.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8月.第58页至68页
[4] 牛淑擘,张月霞.产妇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19
[5]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月.第154至168页
[6]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第16至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