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审美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86 浏览:18768
论文导读: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一、培养音乐课教学常规,让学生形成习惯

任何一种课堂学习都应建立起习惯,让习惯稳固下来,支持教学进程,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课堂内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倾听、专注,做到听时不讲,发言时必举手。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赞赏及肯定。建立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审美心理,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7-9岁的儿童对音乐审美的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音乐审美态度。他们喜欢的歌曲多是以拟人化手法写的,很贴近自己生活的。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多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学生才会以积极的、欣喜的态度对待所学习的内容。如:在学习二年级唱歌课《小红帽》时,我采用小品的形式,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小红帽、大灰狼,我来扮演狼外婆,随着录音作表演唱,《小红帽》以其鲜明的形象将学生带入到乐曲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兴高采烈、手舞足蹈。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想象,需要更多地借助于歌曲的歌词、乐曲的标题、乐曲的故事情节。如:《小红帽》一课,学生就是通过边演唱边表演来理解歌曲,使孩子们为音符赋予了生命,由此而对音乐加以关注,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做分析告诉学生遇到危险要想办法动脑筋,做一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二、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及形式培养低年级学生审美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要从内心起歌的精神活动才是第一要义”。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多听多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例如:我在教授唱歌课《 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时,让学生唱会歌曲时并给老师学会蒙古族舞蹈,这种边唱边舞的表演立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其深受青睐。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示的就是一种肢体美。通过体态语言培养低年级学生审美能力。
一节课并非全是话语的交流,肢体动作也是一种语言,它具有形象、指示、表情、象意等多种功能,适当的体态语言,往往要比烦琐的讲解要来得简单、明了、生动,更能让学生去体验美。同时体态语言还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印象,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低年级学生审美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向多样性转变,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听中学,在深思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
在教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时,当学生学会歌曲后,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为歌曲伴奏。在学生动手表演之前,我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几个理由:“你们准备怎么表演?”“为什么要这样表演?”“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等。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第一组的学生扮演洋娃娃,模仿他的动作,第二组的学生扮演小熊;一组和二组拉手跳舞。第三组的学生用碰铃伴奏,第四组用铃鼓伴奏。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使歌声、笑声、乐器声融为一体,学生兴趣浓浓,心情愉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对歌曲审美情趣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培养审美能力。

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课堂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深受影响。也是学生效仿的对像,健康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内在审美素养的最高层次,更能体现在教师高尚的师德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上,因此教师要有心灵美、仪态美、教态美,在生活中保持自己的形象美。把自己对美的感悟用学生明白的语言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受到来自老师自身美的教育,让他们性情受到陶冶,完成美感实现,培养审美能力。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xxbzrlw/lw22184.html上一论文:研讨创新思维共建共享强化应用 以信息化推进山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