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目前状况与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90 浏览:22604
论文导读:
基金项目: 湖北省2012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构建湖北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基于包容性发展的视角”\[项目编号:BSY13028\];湖北省民宗委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研究”\[项目编号:QSZ12005\]。
作者简介: 于志华(1968—),女,山东龙口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散杂居民族研究团队成员,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与运动技能学习。
通讯作者: 柯 茜(1977—),女,海南海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
摘 要: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人文教育缺失的目前状况,提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策略,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良好素质的体育人才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专业教育;人文教育
专业教育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为目的,人文教育则注重精神的启发、人格的塑造和人性的培养。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人存活与发展本身的需要,是现代教育自身的要求,是大学教育培养人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双翼”,不可偏废。《教育学》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还必须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教学必须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教学要指导、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教学是教育性教学,教学内容应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教学过程应有的价值追寻与叩问,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深受启迪、熏陶和教益。
一、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专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目前状况与策略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目前状况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愈发明显,大学生逾越道德底线做出骇人听闻的杀人、事件,如令人震惊的“马加爵事件”、灭绝人性的“药家鑫杀人案”和“留学生刺母案”,清华大学朱令被投毒致残、复旦大学黄洋遭投毒身亡。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人文教育边缘化、弱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尚未形成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整体运转体系,致使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过强的功利主义”和“过弱的文化底蕴”,无法面对时代的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
1 人文知识匮乏,文化素养较差
体育院系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学成绩差,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入学后,由于思想认识偏差,片面强调体育专业教育的实用性,认为高超的运动技术才是将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唯一资本;忽视文化基础课,加之人文课程的开设普遍较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文化素质低下。
2 理想观念淡漠,价值方向迷失
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仅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学一套技术,找一碗饭吃”,并把“赚钱”作为上大学的唯一目的,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进取之心和成才大志。由于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学习和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导致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建构和价值观方面的欠缺,面对现实社会中的阴暗面,部分学生常常抓不住其主流和本质,表现出情绪化、主观化、偏激化和极端化。
3 责任意识不强,辨别是非能力差
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得过且过混日子,必修课选逃、公选课必逃,考试,诚信缺失非常严重。信仰缺失,个人功利主义强烈,集体荣誉感差。更有甚者,精神空虚,行为举止粗俗,道德行为失范,不辨是非,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如,打架斗殴、赛场上弄虚作假、忘恩负义等,根本没有报效党和国家培育之恩的意识。
4 视野狭窄,自身工具化现象严重
爱因斯坦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并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的辨别力”。当前,体育院系仍以运动成绩立命,将“提高运动成绩”作为办学成功的标准,运动专业技术的地位远远高于人文学科,进行的仍是以“专才培养模式”为主的教育。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运动技能,却无法填补精神的空虚,成为技术娴熟的“工具人”或“机器人”。部分学生受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影响,处理不好就业与创业的关系,经常逃课,用自己尚不娴熟的技术去做赚钱,出现了专业课认真对待、文化课敷衍了事的现象。

二、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人文素质应该是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构成,而如何实现人文素质的提升就要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总体说来就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养成人文知识、彰显人文精神、外化人文行为。人文素质教育构成了提升人文素质的基本方式。
1 明确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大学教育理念、目标与模式
树立现代的大学教育理念,以提高体育院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发展”本科教育模式,弥补专才教育模式的缺陷,纠正以往唯技术倾向,大力加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使学生既有高超的技术,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 构建并完善新型人文教育评价体系
人文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形成相对完善的现代人文教育制度,并非易事。因此,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并完善新型人文教育评价体系,这样,可以检测本校各项人文教育管理工作,明确人文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了解人文教育师资力量,从而为人文教育管理工作改革、课程建设、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社会活动的开展等提供正确指导和科学决策的依据,以保证人文教育的持久深入开展。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人文社论文导读:,而是成为学生德、智、体、美等多种素质培养和提高的主战场。开设专业与人文的交叉课程是人文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实行前两年不分专业,后两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进行分流,如此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融合。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是实现高校人文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
科类知识竞赛时取得的成绩和表现等作为评价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依据。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教师人文知识的多少、人文精神境界的高低、人文能力的强弱等都直接决定整个学校人文教育水平的高低,但专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体育教师队伍,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缺乏高尚的人生境界与高雅的人格修养,存在着追求现实功利、盲目追逐时髦和行为举止庸俗的行为,论文抄袭,治学不严……塔的高洁不再,进而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很难达到为人师表的教师标准。二是缺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知识结构残缺。为此,2012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918号提案提出,在教师教育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课程,以便在自己的高等院校体育院系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目前状况与策略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教学中为其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并主动传授这些知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国民素质,为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和监督,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实施人文教育的水平,使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做有热情、现代意识和公共关怀的主体,使学生体会到文明修养和人文关怀,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念和高尚的品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栋梁之才。
4 加强课程建设
加强人文课程建设是传授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的核心。建立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要载体,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确保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提高人文教育的主干课程,德育课程应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建设。应注意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新时代的道德规范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能更好处理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用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报告或展播等形式代替空洞乏味的理论,用最新的科学成果对内容进行充实。
在实践层面,需要将人文教育有机融入体育院系的专业教育。每位教师都应通过教学改革,构建体育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专业课程新体系,创新教学策略和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推动其个性发展,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专业课程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技能训练,而是成为学生德、智、体、美等多种素质培养和提高的主战场。开设专业与人文的交叉课程是人文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实行前两年不分专业,后两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进行分流,如此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融合。
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重视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是实现高校人文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培育科学、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使人文知识潜移默化为受教育者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校训、教风和学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精神和理念,在视力所及之处,以人文思想为内涵的名言警句、师生摄影、书画等使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活力。定期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如中南民族大学的南湖大讲堂,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其人文修养;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全国道德模范宣讲活动、各种艺术节、科技节、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陶冶学生情操。
总之,既抓专业教育又抓人文教育,将是体育院系大学生之幸、教育之幸、国家之幸。构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整体运转体系,完善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走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 杨叔子.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谈正确认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 J ] .高 等教育研究,2000(1):39—42.
[2 ]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 [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 于志华.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目前状况分析 [ J ] . 教师,2012(14):31.
[4 ] 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 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5 ]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2918 号关于在教师教育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课程的提案\[DB/OL\].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2012-03-13.